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菊花的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复合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诱变是生物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可以诱发基因突变,创造新的基因型和突变性状。但辐射诱发的突变具有随机性、嵌合性和单细胞性质,大部分突变不能显现便伴随着“二倍体选择”和个体衰老等生物学过程而消失。为此,我们在育种的过程中,把组织培养手段纳入辐射育种程  相似文献   

2.
离子注入诱变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 EMS)是一类具有诱变概率高、突变效率高且稳定的烷化类化学诱变剂,能够诱发产生高密度的系列等位基因发生点突变,在植物种质资源的创制、突变体库的建立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从EMS诱变剂的剂量和处理时间、诱变材料的选择、植物诱变性状、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述,为植物育种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依据。这对EMS诱变技术在植物诱变育种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辐射诱变应用于植物育种中的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辐射诱变育种实际上是利用现有的X射线、γ射线等手段对其进行诱导处理,促使植物发生遗传性变异,并逐渐向有利的方向生长,获得高品质植物的一种基因突变育种技术。通过辐射诱变育种,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新品种,也可以丰富植物种质资源库,基于这些优点,该技术自问世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重大成果频出,现已成为植物育种领域的一项重要手段。针对辐射诱变应用于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5.
辐射诱变和组织培养复合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培夫 《种子科技》2006,24(1):35-37
以参考文献与报刊相关报道为依据,简要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和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对农作物形态、生育进程和理化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国内外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进展;空间诱变育种的特点及其在未来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G·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和进行离体培养开始,迄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努力,这项技术已逐渐趋于完善,近十几年来已逐渐应用于生产。它是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组织或细胞培养,从而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以创造植物新物种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在先后肯定了X射线和化学药剂有一定诱变作用之后,诱变育种工作逐渐开展起来。由于诱变育种具有提高突变率、改良品种性状、缩短育种年限的特点,因此受到国内外育种学家的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随着原子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采用辐射诱变比化学诱变更为普遍。1995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的关于应用诱发突变和分子技术改良作物的国际研讨会上确认,辐射诱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改良种质性状的有效手段,有52个国家选育出约1800个突变品种。在我国,辐射诱变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截至1994年底,我国在40多种植物上育成430多个优良突变品种,年种植面积900万hm^2以上,粮、油、麻等增产50亿kg,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作物诱变育种方法--航天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侠礼 《种子》2004,23(9):94-95
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在高科技情况下的延伸.航天育种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基因资源,培育出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椪柑无菌苗上胚轴为实验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激素及其组合对椪柑上胚轴出芽及再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T+6-BA2mg/L培养基上,上胚轴垂直接种时,出芽率可达100%。在MT培养基上单独使用ABA0.2 mg/L、GA30.4 mg/L或GA30.4 mg/L+6-BA2 mg/L对芽再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ABA0.2 mg/L+ 6-BA2 mg/L则对芽再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2MT+NAA0.5 mg/L对再生芽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87.5%。  相似文献   

12.
园艺植物化学诱变与抗性突变体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诱变材料和化学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处理的方式、浓度和时间以及突变体的抗病、抗盐碱的定向筛选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园艺植物化学诱变与突变体筛选的研究进展,并对化学诱变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植物离体诱变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作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等新种质的筛选中。综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简况、离体诱变育种采用的技术、抗性突变体的筛选技术以及检测方法、应用现状及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离体诱变育种的优势及在百合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子房离体培养的方法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青花菜杂种后代杂种胚的衰亡,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杂交后代。试验结果表明:授粉后15d的子房离体培养效果最好,获得7粒饱满种籽,其中2粒发芽,发芽率为0.29;1/2MS+B5有机+IAA1.5mg/L+蔗糖50g/L为最佳的子房离体培养基,平均每个角果可得到杂种0.17粒,杂种发芽率可达66.7%;通过比较父母本和杂交后代性状,发现杂交后代的生物学性状偏向父本。  相似文献   

15.
离子注入生物学在D110菌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离子注入生物学技术,进行了D110菌为出发菌的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种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筛选到高产菌株D5221,,其产酸幅度比出发菌提高了35%,传代稳定性达到8代,10批次摇瓶发酵平均糖酸转化率可以达到43%,RG%(残糖)达到2%以下。该研究为进一步的梯次注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贯叶连翘茎段和叶片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贯叶连翘的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培养在含有不同种类及浓度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丛生芽、根的诱导实验,并进行试管苗的移栽。结果表明,2,4-D有利于贯叶连翘愈伤组织的形成;加有6-BA 0.5 mg/L的MS培养基最适合丛生芽的形成;诱导生根较好的培养基是MS+IBA 0.5 mg/L +NAA 0.5 mg/L和MS+IBA 1.0 mg/L。  相似文献   

17.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 400716)  相似文献   

18.
离体条件下玉米籽粒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方式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并对籽粒体积、粒重、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以及呼吸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籽粒∶穗轴为3∶10的培养方式较好。离体籽粒的发育与大田玉米相同,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玉米生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洋葱幼蕾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洋葱幼蕾的离体培养试验,探讨了影响洋葱幼营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即激素浓度和配比、基因型、低温预处理,花蕾大小和移栽条件,基本掌握了影响洋葱幼蕾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关键技术,建立起一套高频率的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利用洋葱组织培养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幼穗不同发育期不同穗段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了四个小麦品种不同长度的幼穗及幼穗不同穗段离体培养的效应.结果:(1)取长为0.1厘米、0.3厘米的幼穗全穗、或穗长为0.5厘米的幼穗上段或下段、或穗长为1.0厘米的幼穗上、中、下三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100%;取穗长为2厘米的幼穗上、中、下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34%、80%和94%;取穗长为3厘米的幼穗上、中、下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14%、38%和58%.(2)用长1厘米以上和长0.1厘米的幼穗高体培养,其愈伤组织主要是分化根;将长0.3~0.5厘米的幼穗愈伤组织直接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植株分化率为7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