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3.
本文介绍了野兔的主要特征以及对襄汾县人工幼林地危害的树种、症状,提出了预防野兔危害应当采取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8.
9.
10.
狍为鹿科反刍草食森林动物 ,全身是宝 ,狍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 ,能增强学习记忆力 ,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力 ,对神经、心脑血管系统有调节作用 ,抗疲劳、抗衰老 ,强身健体。狍肉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 ,具有滋阴补阳双重保健功能 ,号称“瘦肉之王” ,中外驰名 ,古有“食狍肉成仙“之传说。狍皮可加工“狍皮绸”制作高档珍贵皮衣。狍血、心、肝、肾、鞭、骨等均有特殊补身益寿治病保健功能。狍粪可发酵加工优质花肥。野狍过去是贡品 ,当年乾隆皇帝过生日 ,有人献上一只狍子 ,乾隆高兴地御诗 :野狍跑如飞 ,食用人为仙……。建国后 ,… 相似文献
11.
浅谈野兔危害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兔危害给林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本文对造成野兔严重危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涂沫树干、人工捕杀、用编织篓保护树干及保护天敌资源等防治措施,使新栽树木得到有效保护,把野兔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尖吻蝮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尖吻蝮的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技术,包括蛇场建设、饲养密度、饲料、幼蛇的饲养与越冬、成蛇的饲养与越冬等.研究表明:温度、湿度、通气性、安全性以及相对独立性等条件控制是尖吻蝮规模化生态繁养以达到防病、顺利过夏和越冬、健康生长目的的重要条件;种蛇独养是确保产卵质量、扩大子代种群数量的重要方法;幼体泽蛙是尖吻蝮... 相似文献
13.
王锦蛇的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王锦蛇的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技术,包括蛇场建设、引种、饲料、成蛇饲养、过夏和越冬、幼蛇繁养以及疾病控制等。研究表明:王锦蛇饲养方便,生长快速,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温度、湿度、通气性以及相对独立的条件控制是王锦蛇规模化生态饲养以达到防病、顺利过夏和越冬、促进健康生长目的的基本条件;温度对王锦蛇的孵化期长短和性别比例有决定性影响;幼蛇的饲养与越冬技术是王锦蛇人工生态繁养成败的关键环节。王锦蛇饲料开发的成功为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展示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技术与市场》2001,(6):31
人工养蛇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常发病死亡,造成经济损失。现介绍常见疾病及对症治疗办法: 1、霉斑病。病因: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受毒菌感染,因经常潮湿而致病。其症状:病蛇鳞面上有块状或点状黑色霉斑,并且逐渐扩大蔓延全身,局部溃烂渐渐死亡。防治办法:保持蛇窝干燥通风,避免潮湿以预防此病的发生。治疗时可用2%碘酊涂擦霉斑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涂擦3天。方可用制霉斑素稀释后擦涂患处,10日内可痊愈。 2、急性肺炎。病因:通风不良,管理不当,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易发该病,刚刚产卵后的母蛇身体虚弱,因高温不适而引该病。 防治办法:保持蛇窝通风和阴凉,炎热季节可将蛇移放阴凉处,用漂粉冲洗蛇窝,待窝干后放回原窝,打开蛇窝通道,以利通风等。治疗时可用10万单位链霉素用蛙包裹填喂,或用水稀释后30毫升用注射器灌服。每日两次,连续灌服3至4天,或用青霉素1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3次,连续3天。 3、口腔炎。病因:有害病菌侵人蛇颊部引起该病,多发生于长眠初醒、身体瘦弱的蛇,偶见于进食刺伤或者其它外伤患蛇。 防治办法:保持食物清洁和蛇窝干净卫生,冬季长眠初醒的蛇,让蛇常常晒太阳,加速复壮。在治疗办法上用雷佛奴尔溶液冲洗口腔(达到干净卫生防病...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黑熊胆汁引流技术传入我国后,到1991年,在全国近十个省饲养黑熊7000头以上。 1991年4月1日结合实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制度,对我省150家养熊场(户)进行了一次调查,内容包括熊的种类、数量、来源、手术情况及熊胆粉的情况。并对我省养熊业的现状和极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人工养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主要是为了满足药材市场的需要。自80年代中期以后,除少量继续满足中医药发展需要外,大量全蝎产品是作为食品和保健滋补品来消费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