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地区春植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年来参与实施甘蔗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总结了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开沟划垄、选植高产、高糖、抗病良种、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与科学配方施肥等,以供蔗区高产创建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量对冬植蔗和春植蔗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提出了广西红壤蔗区甘蔗高产高糖的施肥方案。另外还探讨了硼、铁微肥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配方施肥对甘蔗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量对冬植蔗和春植蔗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提出了广西红壤蔗区甘蔗高产高糖的施肥方案.另外还探讨了硼、铁微肥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糖蔗高产的关键三个因素为:每667㎡有效的蔗茎数量、甘蔗有效株高和甘蔗蔗径的直径。影响糖蔗高产的具体因素有温度、阳光、气候、水分、肥力养分、土壤和良种的选择。近年来全国推广糖蔗种植新方法,即"深耕、浅种、宽行、密植"。高产施肥技术遵循"重施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在抓好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将"营养需求与生长需求相互结合、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互结合、长效肥与速效肥相互结合"的高产栽培施肥技术,可使糖蔗产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糖价低迷,糖厂亏损严重。研究探讨甘蔗高产高糖、高效益低成本的栽培技术,对蔗糖业摆脱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闽南地区气候条件和洲地的土壤特点,从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科学水肥管理、防风抗倒伏、化学除草、病虫鼠害的防治以及蔗田轮作、间套种等方面,总结了洲地冬植蔗高产、高糖、高效益综合栽培措施的一些经验,为甘蔗高产和蔗田多收增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云南蔗区建设水田甘蔗每公顷产糖15t工程的必要性,分析了云南实施该工程的有利条件与技术经济可行性,根据该技术经济指标,提出了以应用新一代高产高糖品种为基础,提早种植时期、地膜覆盖、化学除草、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快锄低砍等综合集成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西在甘蔗栽培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广西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选育推广甘蔗优良新品种,在此基础上研发并集成推广应用一系列先进适宜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叶还田、节水灌溉、脱毒健康种苗、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化学调控、甘蔗生产管理机械化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但在广西甘蔗生产中,仍然存在机械化收获应用范围小、施肥过量、主栽品种急需新品种替代、旱坡地大面积种植、宿根年限短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今后需要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充分利用甘蔗的生物固氮及土壤微生物固氮、解磷、解钾、促生等特性,进行合理施肥,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甘蔗健康种苗技术的应用,并结合优良甘蔗新品种的繁殖推广,提高甘蔗种苗质量,为甘蔗高产高糖打好基础;大力推广宿根性极强的高产高糖优良甘蔗品种,如桂糖29号、桂糖32号、桂糖40号等,收获后及时进行宿根蔗管理,延长宿根年限;加强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体系在无有效灌溉条件蔗区的推广应用,实现旱地甘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个新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筛选出了适合于云南蔗区 ,具有高产、高糖、多抗的甘蔗良种。  相似文献   

9.
糖料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选地、深耕整地,采用良种,选好蔗种等方面介绍糖料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展甘蔗新品系粤糖00/237在广西崇左蔗区的新植、宿根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0/237在崇左新和蔗区的综合评价值优于对照新台糖22号,综合表现稳定,具有宿根性好、抗逆性强、稳产高糖等特性;其新植蔗产量、蔗糖分和糖产量分别为104.5t·hm~(-2)、15.71%和16.42t·hm~(-2),宿根蔗产量、蔗糖分和糖产量分别为98.72t·hm~(-2)、16.36%和16.15t·hm~(-2)。粤糖00/237在崇左蔗区种植综合表现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迟熟品种,栽培管理不当,砍运存在问题及一定的水田植蔗面积,是造成罗秀蔗区蔗糖分长期偏低的主要原因。大力推广早熟、高糖良种,实行科学的栽培管理制度,修好蔗区公路,加强榨季管理及采用药物催熟,是提高罗秀蔗区蔗糖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产业和科技的新发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广西为主要代表的旱地蔗区在中央和主产省(区)政府的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研究推广适应旱坡地的高产高糖甘蔗良种及先进适用的旱地甘蔗栽培技术如机械深耕深松、节水灌溉(喷灌和滴灌)、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作液肥、智能化施肥、地膜覆盖、健康种苗、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蔗叶还田、化学调控等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甘蔗的单产和蔗糖分,糖厂农务技术服务体系开始实现信息化,实现了我国甘蔗糖业的跨越式发展,甘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我国的甘蔗科研水平;主持举办多次甘蔗国际学术会议,组织成立国际糖业科技协会(IAPSIT),秘书处永久设在中国,使我国逐步成为国际甘蔗学术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介绍景谷县甘蔗抗旱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科学选择地块、深耕整地、推广坡地槽植、选用良种、密植、配方施肥、甘蔗间套种、地膜覆盖与蔗叶免烧还田,酒精废液浇灌甘蔗、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指导甘蔗生产。  相似文献   

14.
李应良 《云南农业》2007,(12):16-16
景东县甘蔗主产区分布在川河和者干河两岸,是一个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南亚热带温湿蔗区,有利于甘蔗生产,糖分累积。然而,不科学的施肥方法和耕作方式,使蔗区高产高糖的优势难以发挥。笔者以多年的蔗区生产技术实践,通过分析蔗区土壤肥力状况,提出以改土、培肥为核心的甘蔗“双高”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洪钧 《广西热带农业》1990,(2):20-24,49
昌墩农场1986~1989年均是干旱年分,特别1988、1989年年降雨量只有805.7mm和797.7mm,仅是正常年景该地区的年降雨量(1957~1980年上思县24年平均值)1203.6mm的66.94%和66.28%,是该场有史以来特大干旱年份。但是,该场的甘蔗生产却夺得了历史最高水平。1988年植蔗16300亩,总产76600吨,平均亩产4.71吨,1989年植蔗17000亩,预计产蔗90000吨,平均亩产5.29吨。大旱之年取得了甘蔗高产稳产。该场主要采取了如下的高产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等高开行种植,提高蔗地蓄水能力;狠抓蔗叶还田,培肥保水,增强抗旱性;增加肥料投入,改革施肥方法,因地制宜推广旱地栽培甘蔗技术措施;选植适生耐旱良种——粤糖63/237。切实加强甘蔗生产的领导,确保旱地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气候条件为依据,将甘蔗种植区分为三种类型。在阐述第三类蔗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甘蔗生长发育及糖分积累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五条栽培管理措施:一是选择速生、早中熟、高糖、稳产良种种植;二是推广以秋、冬植为主的种植制度;三是综合利用多功能的地膜覆盖;四是增加用肥量,科学施肥;五是对三类蔗区进行科学规划,剔除高海拔、遮荫地、低产量、低糖分蔗田。  相似文献   

17.
从甘蔗良种、种植密度、抗旱栽培、合理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弥勒县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勐海县是云南省糖料甘蔗高产优势区域规划的重点区域,但单位面积产糖量不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宜本蔗区的良种良法综合栽培措施,甘蔗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糖料蔗亩产t糖的主要经济指标为亩产7·5 t,平均蔗糖份含量14·0%以上,亩含糖量达1 t以上。产量结构:亩有效茎6000~6500条,平均单茎重1·25 kg以上。要达到上述经济指标,必须采取以下主要栽培措施。1机械化深耕深松耕作层要求深、松、碎、平,按行距1·2 m开种植沟,要求沟深30 cm,沟底宽20~25 cm。2种植良种选择高产、高糖的甘蔗“双高”良种,主要是新台糖25号、新台糖26号、桂糖94-119、粤糖93-159、粤糖95-168等。冬植蔗于11月至笠年1月,春植蔗于2月至4月,秋植蔗于8月下种,最好选用梢部蔗茎做种,种茎要求新鲜、蔗芽饱满、无病虫害。下种前…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广西柳州和来宾市蔗区甘蔗螟虫的为害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螟虫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生长前期对广西柳州市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的主栽品种螟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及田间抗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蔗区、种植品种和植期对螟虫的抗性差异明显。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新植蔗螟虫发生率为0~5.97%,宿根蔗螟虫发生率为0~16.49%。宿根蔗发生程度比新植蔗严重。ROC22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93-159。综合各个品种新植和宿根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台优和ROC16表现为高抗,其中台优未见被螟虫为害,桂糖40号抗虫,桂柳二号和桂糖21号中抗,柳城05-136和粤糖00-236为中感,ROC22为感虫,而粤糖93-159为高感。聚类分析结果与综合评价的抗性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