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养鳖业的发展,发生较多的鳖病。限于目前免疫接种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用药物防治疾病是防止和控制鳖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笔者的调查与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药物防治鳖病,可以提高成活率,保证养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鳖用药物及其使用的研究滞后于生产发展,缺少专门的应用知识。目前养鳖使用的药物主要有磺胺嘧啶、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土霉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生石灰、漂白粉、敌百虫等,也有不少养殖者已用过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这些作为常规用药,大部分是套用或参考鱼类或兽用药物,有的比较陈旧,…  相似文献   

2.
鳖用药物     
鳖用药物杨先乐柯福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第三章鳖用药物的给药方法第一节常用给药方法鳖病药物的常用给药方式主要有体外给药和体内给药两种,前者是发挥局部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主要方法有遍洒法、浸浴法、涂抹法;后者除驱肠虫...  相似文献   

3.
鳖用药物     
鳖用药物杨先乐柯福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第四章鳖用药物的使用效果第一节影响鳖用药物使用效果的因素影响鳖用药物使用效果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药物、环境与鳖。一、药物方面1.药物的储藏保管光照、高温和暴露在空...  相似文献   

4.
鳖病的药物防治,分为体外给药和体内给药。前者包括遍洒法、挂篓(袋)法,浸浴法和涂抹法;后者有口服法,口灌法及注射法。实践中经常体内外结合用药,以达到防治鳖病的目的。上述给药方法基本与鱼类用药相同,但应用于鳖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遍洒法鳖对一些常用药物敏...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白底板病危害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危害100克以上的幼鳖、成鳖及亲鳖,发病率、死产率都很高。笔者在对中华鳖白底板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发现,使用某类型杀虫药与其它药物组方后,对治疗早、中、晚期中华鳖白底板病有良效。为此,笔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治疗实例进行归纳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鳖类病害防治措施(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又叫甲鱼、水鱼,随着池塘养鳖集约化发展和控温工厂化养鳖业蓬勃兴起,鳖病的发生也日益加重。随着鳖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暴发性疾病增多,给鳖的养殖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本文中,我们从鳖病的预防和治疗两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鳖的成功养殖提供一点帮助。一、鳖类病害的预防措施目前一些养殖户是在鳖未生病时,常常采用大量的水体消毒药物来杀菌、杀寄生虫,而鳖一旦得病或出现死亡,则不管什么原因,都使用常规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这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鳖病的起因比较复杂,比如营养问题、饵料问题、激素问题以及水…  相似文献   

7.
章剑 《齐鲁渔业》1999,16(6):33-34
5类毒素免疫预防 70年代。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曾为天津市出口的商品鳖进行治疗试验.用患赤斑病病鳖的肝、肾等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注射病鳖后大部分痊愈.疗效非常显著。刘茂春(1980)用患红脖子病病鳖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效果也很显著。凡是大型、中型的养鳖场应该自行制备类毒素疫苗.解决传染性鳖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鳖“腐皮”“疖疮”并发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广海  仲俊等 《鱼类病害研究》1992,14(3):32-34,F003
养鳖业迅速发展,鳖病日趋蔓延,作者指导了应用药物、养殖、生态、免疫等技术方法防治鳖“腐皮”“疖疮”并发病效果,提出土霉素、四环素为并发病早、中期治疗用药、药效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鳖用药物     
鳖用药物杨先乐柯福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第五章)第六节生物制剂防治鳖病的生物制剂有水质净化剂、抗病剂、诊断剂、免疫剂和免疫激活剂等,但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只有少数水质净化剂和试验性的菌苗在生产上应用。(一...  相似文献   

10.
鳖在放养前的挑选和药物防病伍惠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鳖的学名是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它是名特优水产品中的主要养殖对象。近年来,国内养鳖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个别养鳖场鳖病...  相似文献   

11.
在防治鳖病过程中,用浸泡法给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常用方法。但近年来许多地方浸泡后出现不少死鳖或效果不佳的现象。其中原因笔者认为与不注意方法有关。为此谈谈用浸泡法给药防治鳖病的注意事项。一、掌握准确浓度浸泡法给药通常是在高浓度药液下进行的,所以药物浓度一定要计算称量准确。有些地方凭经验估摸着用药,如果是高性能的药物,就难免会出问题。正码的方法是把算好的药物用天平准确称量后用干净水在一个特定的容器中化好备用。而浸泡时则应用光滑无死角的塑盆,再根据浸泡鳖的规格、密度大小用勺子把药水根据需要自分到浸泪的盆…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不明原因鳖病,我们利用组织解剖,病理检查及细菌培养,查明该鳖病系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肝脓疡病。选用口服抗生素和注射抗生素两种方法治疗,结果口服抗生素效果不佳,注射抗生素治疗后鳖病情好转,鳖病得以控制,表明鳖肝脓疡病注射治疗优于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养鳖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养殖是一种新兴的特定的养鳖方法,这种新兴特定的养鳖方法形成了特定的生态环境,而特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特定的鳖病。因此使用常用的水产药物很难见效。笔者根据鳖致病机制,致病症状、致病菌的生长规律及其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筛选出有关的鳖病防治药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份,海南省儋州市水厂联营养殖场,发生了鳖胃肠道出血及氨氮中毒并发症,引起鳖急性大量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诊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诊断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一、病情调查该场是一个已使用多年的自来水循环过滤池。今年3月,从广西北海购进幼鳖进行喂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不久即发现患有穿孔病,经过处理和治疗,控制了此病,病鳖正在逐渐痊愈。尔后,在没有患有穿孔病的鳖池,却发现有鳖死亡,并日趋严重,最高时日死亡量达108只,情况十分严重。通过对两个鳖池的观察,在患有穿孔病的鳖池里,未见鳖上浮及死亡,…  相似文献   

15.
鳖病防治中的科学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鳖养殖生产中,用药方面还存在着某些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对鳖用药物的研究、使用状况和我国目前鳖病用药的现状,提出了科学用药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鳖胃肠道出血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2月,成都西郊某集团较大型养鳖场,有幼鳖6万只。其中有一幢温室池的鳖突然发生急性死亡较高的疾病,幼鳖日死亡量达100多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送检要求诊断。经过现场调查了解和病理解剖及微生物检验,诊断为鳖细菌性出血性胃肠炎。通过用药物治疗和防治,很快控制了发病和死亡。现将诊断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一、流行病学调查该场是一个新建场,幼鳖是从外地购进,1996年12月进入温室饲养,前期生长均较正常,后发生过白斑病,经过处理和治疗,控制住了此病。然后又突然发生幼鳖发病和大批量的死亡,并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养鳖规模迅速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和鳖种交流日益频繁,鳖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暴发程度越来越严重,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目前,由于鳖病研究工作滞后,当鳖病发生后常常束手无策。因此,对于鳖病必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减少或者避免盥病发生,保证鳖健康生长。1选择优质鳖鳖病的发生发展与消亡是由病原体、环境条件、鳖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鳖的抵抗力起着主导作用,而抵抗力强弱与体质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优质鳖是预防鳖病的首要环节。体质好的鳖外形完整,个…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对鳖疖疮病病原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密度养殖,鳖的生活环境恶化,抗病力减弱,自身免疫力下降,鳖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使用化学药物防治,易使鳖的抗病力减弱,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效果越来越差。同时化学药物在鳖体中残留蓄积可产生毒副作用,产生癌、畸、突变等,危及鳖和人体的健康,所以使用中草药防治鳖病,既是鳖病防治的需要,也是人们生活保健的需求。本文采用常见中草药金银花、野菊花、五倍子、千里光、辣蓼、车前草、大蒜、紫苏等8种中草药对鳖疖疮病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为生产中正确使用中草药防治鳖病及其它细菌性鱼病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9.
1996年,笔者对洛阳市大部分的甲鱼养殖场进行了考察,同时,对某些甲鱼场的特殊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其中,肿颈与肺炎并发症的治疗是取得成功的实例之一。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病鳖基本情况:病鳖取自1996年6月17日洛阳市郊区红山乡上寨村再兴甲鱼养殖场,雄性重57克。2.症状:①颈部右侧水肿,压迫头部偏向左端,头不能缩回。用注射器可从水肿处抽出淡黄色液体;②病鳖背部隆起,在水面呈漂浮状,虽用力下潜但不能潜至水底。腹腔有气体,用注射器沿后肢基部内侧插入腹腔可抽出气体。气体抽出后,病鳖可潜入水底,背部隆起消失。待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我国近年来在鳖病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新报了数种中华鳖病毒和病原菌等致病原。文章探讨了导致鳖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这些鳖病可以通过调节生态环境,使用药物防治,疫苗预防等综合措施得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