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南山区扶贫中开展的畜牧业、玉米种植等产业都其自身的局限性,而烟草种植在西南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的烟草种植传统、气候特点、土壤结构和山地特征都决定了该产业在当地的较好适应性。西南山区种植烟草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一个持续的增收途径,还能丰富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当地的特点开展农业生产,利用当地的优质烟草生产做大做强烟草产业。基于此,探讨烟草种植对西南山区扶贫工作的主要作用和意义,为西南山区开展扶贫工作和当地种植烟草提供参考,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2.
方至 《山地研究》1997,15(3):173-177
分析了湖南山区苎麻生长的气候生态环境条件,探讨了在山区加大苎麻生产力度的可能性,并就河南山区合理安排苎麻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皖西山区冷湿气候资源发展人参及西洋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高寒山区气候特点及人参、西洋参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相似型的引种原则,在皖西山区进行不同海拔高度的引种试验。通过3年实践总结出:运用危害积温和实效积温来确定人参、西洋参在亚热带北缘山区的种植范围及最适种植高度,并根据引种区的气候特点,提出防止夏季高温造成早期枯萎及冬季高温烧芽、雨季湿度过大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皖南山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黎勇 《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71-175,186
近年来,皖南山区体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率、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通过较为典型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实例调查和区域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分析,认为其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在皖南山东南部的天目山西北翼和绩溪复式背斜的主干山脉。  相似文献   

5.
利用福建省6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18年气象资料以及地理信息资料、蓝莓生育期调查和文献查阅资料,构建了影响蓝莓种植生产的休眠期冷温指数、开花期低温指数、果实发育期降水指数三个气候因子指标,采用归一化法、权重系数法等数理统计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和气候适宜性指数,开展基于GIS的全省蓝莓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福清以南沿海一带冬季冷温量不足,不适宜蓝莓生产种植;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的中高海拔山区,虽然冬季冷温条件适宜蓝莓完成休眠,但春季低温冻害较频繁、雨季降水偏多,属于蓝莓种植的次适宜区,种植蓝莓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寒防冻措施;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和漳州市的内陆山区,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的低海拔地域,冬季冷温累积时数较长,春季冻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雨季降水较为适宜,该区域为福建省蓝莓种植的适宜区,种植蓝莓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亚热带山区夏秋季的温凉气候条件种植蔬菜,是改善由于高温影响所形成的蔬菜“秋淡”的重要措施.本文在过去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主要山区夏秋季气候特征,并根据有关蔬菜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浙江主要山区发展夏秋蔬菜的适栽高度和不同蔬菜的经济栽培上限,以期合理地利用山区农业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脐橙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在我国种植面积广阔,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因而保证脐橙种植的产量及品质十分必要。但是,在脐橙种植过程中,炭疽病的发生对脐橙的产量和品质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在脐橙种植过程中,分析了脐橙炭疽病的发生特征,并探讨了相关的防治对策,以期能够提升脐橙的产量及品质,实现脐橙种植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皖南特色烟在旌德县的试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皖南旌德县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初步判断,认为其适宜种植特色烟,为此于2007年起在旌德县某村进行了试种探索。结果表明,发育于花岗岩风化物母质的耕作土壤,特色烟在长势、产量、品质和效益方面均表现良好,值得在全县适度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9.
2002年测定了三峡库区4个纽荷尔脐橙园0~40cm土层的土壤营养状况,分析了相应果园2003年纽荷尔脐橙果实的主要品质。结果表明,供试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差别较大,兴山县供试果园土壤养分状况最好,巴东县的次之,奉节县供试果园稍差于巴东县,秭归县的供试果园土壤养分含量不如其它产地;奉节县纽荷尔脐橙果实的主要营养品质最好,但果面着色情况则以秭归县最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可滴定酸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固酸比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线性正相关;果皮红色值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速效钾含虽旱极显著直线负相关;果皮黄色值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田间不同开花期挂牌单铃品质鉴定资料,分析棉纤维伸长和细胞壁增厚时期所要求的温度和积温指标,结合南北疆棉区花铃期热量条件对比,笔者认为南疆棉区种植中熟棉品种,铃期热量条件不足,加之秋后夜间低温频繁,是造成南疆棉单强低,含糖量高的气候原因。因此南疆棉区应种植早熟品种并采取促进早熟措施,是提高棉纤维品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咸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伟  延军平  刘阳 《中国农业气象》2011,32(2):250-254,261
利用咸阳1960-2009年气象资料,主要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i气候生产力模型、Kriging插值法等对当地近50a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咸阳近50a暖干化趋势明显,增温突变发生在1994年,降水量减少突变发生在1984年;气候生产力以-70.4kg.hm-2.10a-1的速率减小且在1984年发生突变减少。(2)近50a来,咸阳的年平均气温北低南高,变差系数北部大南部小,气候倾向率东北增温强于其他地区;年降水量北多南少,变差系数北小南大,气候倾向率是西、北部减少趋势大于东南;气候生产力及其变差系数都是由北向南递增,其气候倾向率除旬邑地区略有增长外其他地区都为明显减少趋势。(3)假定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分别计算当地气候生产力可知,"暖湿型"的气候环境对咸阳农业生产最有利,增产范围为5.89%~11.44%;"冷干型"气候环境对农业生产最不利,减产范围为6.3%~13.11%,中西部地区作物增产潜力最大,在49%~62%,咸阳目前的气候暖干化趋势对农业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12.
濮阳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温:濮阳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度在1991年发生跃变,从-0.3到0.8,春季气温异常度在1997年发生跃变,从~0.6到0.9;逐旬气温气候系数25旬有23旬为正值,最大为3月下旬的0.42;冬小麦生育期内寒冷日和酷冷日数平均每10a分别减少4.30d和1.81d。(2)降水:冬季降水距平百分率阶段性明显,极端事件增多,春季极端事件减少,降水变化趋向缓和;逐旬降水气候趋势系数25旬中有17旬为正值,最大为1月中旬,但生育内整体增减趋势不明显。(3)日照:冬季和春季日照异常度发生了跃变,冬季在1984年由0.1跃变到1985年的-2.2,进入一个明显减少的下降通道;春季在1983年由0.3跃变为1984的-1.1,跃变时间同步。逐旬日照气候趋势系数25旬中有19旬为负值,绝对值较大的为1月中旬和6月上旬,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结论:生育期内冬季气候明显变暖,寒冷日数和酷冷日数减少,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生长期和灌浆期延长;冬小麦生育期各旬降水量呈现抛物线分布,降水为减少趋势,对冬小麦稳产高产不利;生育期内尤其在中后期日照时数迅速减少,不利于小麦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红松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推导出计算树木气候生产力的模式,分别利用不同年代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东北地区红松气候生产力及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红松气候生产力最高值达288m~3/hm~2,最低值仅为115m~3/hm~2,二者相差1倍以上,不同气候对红松气候生产力的影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孙芳  杨修 《中国农业气象》2005,26(3):170-173
气候脆弱性问题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农业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是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关键性问题。本文综述了脆弱性和农业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概念以及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农业脆弱性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影响湛江甘蔗产量与糖分的气候因子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湛江甘蔗产量和糖分的气候因子近55 a来的趋势性、阶段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蔗产量的气候因子中,3-10月的积温增加趋势显著;3-10月的积温和降水量有显著的阶段性;3-10月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大风次数都有显著的振荡周期,总日照时数有11 a、3-4 a的振荡周期,大风有5-6 a、7-8 a的振荡周期。影响甘蔗糖分的气候因子中,10-1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增加趋势比较显著,有显著的周期性和阶段性;11月-次年2月的降水量有显著的阶段性和2-3 a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6.
区域尺度作物生产力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宗明  张柏 《中国农业气象》2005,26(2):112-115,118
作物生产力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因而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发作物生产力的区域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相耦合,有利于对作物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变量进行分析,为针对各地不同的气候、土壤、作物与耕作管理条件制定适应性对策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作物生产力对CO2 增加和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方法,指出应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与作物模拟技术、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变化模式相结合,研究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产力及其气候变化响应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河北省多年冬小麦产量和冬麦区气候资料,采用改进的气候产量分离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河北省冬麦区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a上升0.5℃,春季气温也是升高的,但不如冬季升温明显,平均每10a上升0.3℃;冬小麦产量与冬季、春季降水量相关不明显,而与冬季、春季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北省冬小麦实际单产呈逐年增加趋势,每10a约增加1125kg/hm^2;而气候产量与冬小麦实际单产变化明显不同,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波动性逐年增大,近年气候产量波动幅度达到±300kg/hm^2.从总体看,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减少52.7kg/hm^2。气温造成小麦产量波动幅度一般在±10%之间,但随着小麦实际单产逐年提高,气候变暖对小麦单产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平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根据河北平原多年降水、气温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回归分析、M-K突变检验、T检验、线性调和滑动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1~2006年河北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春季气温近56年来线性升高倾向显著,平均每10年升高0.38℃,春季降水近56年无明显线性增减倾向。冬小麦气候产量与气温、降水显著相关,当气温距平在-1.2~1.2℃之间时,小麦气候产量为正值,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小麦减产,高温使小麦减产更严重,降水量和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地区有不同类型草地,也有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对气候变化敏感,分析该地区气候干湿变化,对当地采取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蒙古地区1961-2005年日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主要气象要素资料,计算内蒙古地区湿润系数,综合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a来,内蒙古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T≥0℃积温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内蒙古东部及东北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有增加趋势,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则呈减少趋势;荒漠、半荒漠、草甸草原景观面积呈增加趋势,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及森林类型区面积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生长季延长给内蒙古东部湿润区的农林业生产带来机遇,但大部分地区荒漠化趋势加剧,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剧,给农牧业生产与生活带来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Anusplin软件对中国北方谷子一作区314个气象站点谷子生长季气候资源和气候适宜度进行1km×1km的精细化插值,分1960-1989年、1990-2019年两个气候年代对其空间分布和年代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方谷子生长季气候资源呈现出日照时数由东到西、由南到北递增,累积降水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递增,平均气温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随着气候变暖,研究区谷子生长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和累积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2)北方谷子生长季气候适宜度呈现出温度适宜度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降水适宜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日照适宜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态势;由于气候变暖,温度适宜度和降水适宜度高值区增多,日照适宜度高值区减少。(3)根据综合气候适宜度的计算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1960-1989年(前30a)北方约21.5%的地区为谷子种植气候最适宜区,随着气候变暖,1990-2019年(后30a)约有10.5%的地区从适宜区转变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一带,未来可以考虑在该区域根据实际情况扩大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