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目前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具有极大的非均衡性,而且长期在农村公共服务组织、决策及运作上实行自上而下的政府“包办”型体制,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短缺,成为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程尔聪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96-197,215
当前,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论述了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体制的理论基础,并阐述了公平与效率理论对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体制的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壁垒,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均等发展,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融合的步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需求表现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解"三农"难题。当前城乡一体化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困境是公共服务体制不健全、公共财政投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薄弱、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不健全。提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应制定适合本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公共财政的核心内容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在我国,建设我国公共财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只有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才能建设我国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5.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农技推广体系已明显不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及“一免三补”政策出台后,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步伐加快,严重冲击了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的职能不断弱化。在新形势下如何健全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立高效可靠的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一曼 《农村科技》2007,(10):71-71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财务管理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财务管理上也远远落后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必须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化、信息化成为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两大抓手,农产品营销和信息体系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服务型政府的宏观管理。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政府的服务,并需要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相配套,需要政府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体制研究是高校发展内在的客观需要,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有助于改变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从高校公共服务的内涵出发,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启发性意义,提出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的具体构建方法,对解决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苏北地区为例,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村公共服务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后者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目前的市场机制不完善有关。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两种关系,建立完善的多元化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也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保证。当前我国社会所出现的某些不和谐现象并非市场经济所导致,恰恰相反,这些不和谐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制度尚未健全。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应该是一种契约关系。但由于我国社会关系本位的文化特征,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转型过程中,社会关系对社会资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关系本位的文化特征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也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乡土性社会关系网络对进城劳动力起着主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市郊农民走向市场的思考周雍强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关键是把农民推向市场,只有农民真正走上了市场,才能建立起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民走向市场不可能平衡推进,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必然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市郊毗邻城市,是城市与农村的...  相似文献   

14.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客观要求。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与力量投入到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是深化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与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伴随着观念的更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全方位地推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过去那种“种子专营保供”的旧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96年12月沈阳市率先建立了北陵种子批发、零售专业市场。1998年,锦州、铁岭两市又相继建立两大种子专业市场。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只是使社会运行方式和机制发生根本性转变,同时也必然伴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时代性更新。另外,没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观念,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重视构筑与云相适应的新文化,以便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样的模式,就目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讲,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讨和研究。但就目前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构建制度内供给为主、制度外供给为辅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是实现国家(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摆脱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民负担沉重等诸多困境的现实诉求。建立统筹城乡的现代公共财政体制和实现决策机制由命令控制型向协商民主型的深刻变革是建构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内供给体制的两大基石。  相似文献   

18.
鲁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44-16346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论述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重塑的必要性,其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广大农民需求;有利于构建农村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量庞大,政府财政支出不足;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城乡差异较大,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农村公共公共服务体系单一,功能不够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程度较低,效率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重塑的策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积极支持社会组织成长发育,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打破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健全农村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其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大批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如今,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财务制度不健全,又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繁荣,但农村市场经济仍然相对落后,本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分析目前农村市场存在的缺陷,论述了完善市场体制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必要性,提出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农民收入稳步提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