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椒白绢病俗称霉蔸、瘟蔸、菜籽病,常引起植株整株枯死,甚至成片死亡。现将其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害症状辣椒白绢病是真菌危害引起的,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23—30℃,土壤PH值5.8左右,菜地潮湿的情况下,菌核极易萌发,  相似文献   

2.
茉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茉莉白绢病病菌齐整小核菌(S clerotium rolf sii 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8℃、pH 5.0~6.0、蔗糖作为碳源、硝酸钾作为氮源及黑暗等条件适合菌丝的生长;28~34℃、pH 4.0~6.0、光照、相对湿度100%加水等条件适合菌核萌发。  相似文献   

3.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烂杆、霉蔸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油菜各生育期各部位均能为害,以茎部受害最重,严重影响菜籽的产量和质量. 一、危害症状 苗期病斑多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发生,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枯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造成茎腐,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  相似文献   

4.
杭白菊白绢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白菊白绢病是浙江省杭白菊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常年发病率达29.6%~84.1%。该病主要危害杭白菊茎基部,引起皮层腐烂,进而全株青枯死亡。病原菌经鉴定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ardo.菌核在10~40℃内生长,以25~30℃生长最好;菌核萌发的pH值范围为2~12。杭白菊产区桐乡县白绢病从6月中旬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的收获期,其中8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压条摘心时期为发病高峰期。压条、摘心和后期偏施氮肥等栽培措施是病害严重的重要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白绢病发生。防治试验表明:植物生长前期用3%井冈霉素或20%稻脚青,中后期用3%井冈霉素或50%多菌灵防治能控制病害蔓延,在杭白菊生长季节应防治4~6次。  相似文献   

5.
辣椒白绢病又称霉兜和菜籽病。为害辣椒的茎基部和根部,使受害部分皮层腐烂,并在其表面产生白色绢状菌丝体,初呈白色,继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园球状或菜籽状菌核,最后引起整株死亡。本病多发生在长江以南各辣椒产地,据在湘、鄂两省的调查,常年发病率达5—10%,严重田块发病率可达50—100%。本病所造成的辣椒减产失收,是当前辣椒生产上一个重要问题。三年来,我们对白绢病菌菌丝及其菌核形成与萌发,杀菌药剂的筛选和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研究结果综合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椒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并分别测定不同的温度、湿度、pH值以及碳氮源和光照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影响,同时,测试5种杀菌剂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结果表明,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最适合的碳源、氮源为蔗糖和硝酸钾;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光照条件有利于菌核的产生。当pH值为4~6时,培养2 d后菌核的萌发率达100%;菌核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供试药剂中以3%水剂井冈霉素和50%使百功防效最为明显,分别在400和200μg/m l时的防效高达98%以上。[结论]温暖潮湿、偏酸性的环境适合白绢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井冈霉素可作为防治白绢病的有效药剂用于田间该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旦入侵,连年积累,很难防治和根除。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重茬地、种植密度过大、连续阴雨天发病重。主要危害花生根、荚果和茎基部,表现为地上根茎部白绢状菌丝覆盖,造成叶片枯黄,根茎、荚果腐烂,严重地块减产50%~70%。1病原及发病规律花生白绢病病原为土传真菌,属半知菌亚门,无孢菌目,小菌核属,寄主主要有花生、烟草、番茄、马铃薯、棉花等作物。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  相似文献   

8.
一、病害1.白绢病又称菌核根腐病,是为害茉莉花根部的一种主要病害,每年6~7月霉雨天气极易发病。初期在基部形成一层白色绢丝状物,韧皮层腐烂,叶片枯死脱落,严重时整丛连片死亡,是毁灭性病害。防治方法:用50%可湿性退菌特药土撒施于厢面地表及丛中,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2.叶斑病主要为害茉莉植株枝条的中、下部,每年4~6月、9~10月为危害高峰期。枝条中下部有褐色小斑,后发展为大斑甚至整株枯死。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韭菜白绢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韭菜白绢病是韭菜夏季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无论苗龄大小 ,新老菜田均可发病 ,轻者造成缺苗断垄 ,重者造成绝收 ,严重影响了韭菜夏季大面积高产栽培。1 症状韭菜须根 ,根状茎及假茎均可受害。须根及根状茎受害后软腐 ,失去吸收功能 ,引起地上部萎蔫并逐渐枯死 ;假茎受害后初期引起外叶枯黄脱落 ,后期茎秆软腐倒伏死亡。在潮湿条件下 ,病部及其周围地表均可产生白色绢状菌丝 ,中后期菌丝集结成白色小菌核。2 病原韭菜白绢病病原Sclerotiumrolfsiisace称齐整小核菌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Atheliarolfsii(Curzi)Tu&Kimbrough称罗氏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管碟法和生长速率法,从13种农药中筛选出甲霜·恶霉灵和苯甲·嘧菌酯对铁皮石斛白绢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通过药剂浓度测定、菌核抑制率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明确,苯甲·嘧菌酯35 000倍液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2 500倍液对白绢病菌核萌发抑制效果明显,菌核周边仅有少量菌丝向外伸展,菌丝畸形,菌落稀薄;1 000倍液对白绢病菌核灭杀处理168 h,菌核萌发抑制率达到26.7%。苯甲·嘧菌酯1 500倍液田间防治白绢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均达90%以上,分别高出甲霜·恶霉灵1 000倍液29.13%和23.04%。  相似文献   

11.
茉莉白绢病是茉莉花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枯死,影响产量,现将茉莉花自绢病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草乌白绢病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0 ℃、pH值5.0~6.0及黑暗等条件适宜菌丝生长;25~35 ℃、pH值4.0~6.0、光照、相对湿度100%加水等条件适合菌核萌发.  相似文献   

13.
金线莲白绢病病原菌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块法对金线莲疑似白绢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用致病性试验、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收集的福建闽南地区金线莲疑似白绢病感染植株中分离得到菌株,菌丝白色,绒状,紧贴培养基,向四周呈辐射状扩展,有隔及分枝;菌落表面形成菌核,菌核初呈白色,后变黄色,最后呈茶褐色,球形或不规则球形,表面光滑有光泽;分离的菌株可使金线莲产生病害,对扩增得到的rDNA-ITS序列进行Blast对比分析,确定该金线莲病害为罗氏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引起的白绢病。  相似文献   

14.
杀菌剂对木霉桔抗整齐小菌核菌株的毒力及协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绢病贵州省蔬菜、瓜类及花生等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木霉150菌株是用病原菌整齐小菌核菌丝作诱饵,自烤烟根区土壤分离,并经由竟争、抗生、重寄生三方面筛选获得,高度桔抗整齐小菌核.众所周知,在实施生物防治时必须考虑上的两大因素一是病原菌的生态学,另一是拮抗菌的生态学,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化学农药对拮抗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龙血树白绢病病原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血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龙血树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在30℃、pH值为5.0~6.0的条件下适宜该菌菌丝生长;菌核在25~30℃时形成量最多,最适于菌核萌发的温度为30~35℃、pH值为4.0~7.0;40℃以上高温抑制菌核的形成。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有无光照都能很好生长。  相似文献   

16.
薛薇 《农技服务》2003,(7):20-22
<正> 4、白绢病 主要危害茎基部。 症状:染病初期病茎基部呈暗褐色,若湿度大,几天后病部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缠绕根茎,并在根茎四周的地表呈辐射状扩展;后期在病部菌丝上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白菜籽状的小菌核。菌核混杂于种子中或在土壤中2.5厘米处越冬,在土中菌核一般可存活5~6年。白绢病菌在土温20~40℃均可危害,最适宜的温度为  相似文献   

17.
立枯病是危害辣椒苗期的常见病害,俗称死苗、霉根.该病成株期也可发生,严重时造成成片死苗.给生产造成损失. 一、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中、后期幼苗.开始在幼苗基部产生暗褐色椭圆形凹陷斑,幼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正常.病情发展后,幼苗茎基部缢缩干枯,夜晚萎蔫,幼苗不能恢复正常,以至茎叶枯死,植株呈直立状死亡.与猝倒病症状不同,猝倒病植株不萎蔫即倒伏,之后干枯死亡.潮湿时,植株病部产生淡褐色稀疏的蛛丝网状霉,而猝倒病病部产生繁茂的白色絮状菌丝,这是区别两种病害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砀山果园场近几年来,对50年代定植的苹果园陆续进行更新,定植了小梨树,多数小树生长正常,提前结果,但部分更新园小梨树刚一发棵或刚一开花结果,就整株或成片先后死亡,经调查,初步认为主要是由于苹果白绢病危害致死. 一、发病症状 小梨树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颈部.发病后开始在10厘米左右的根颈部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至整个根颈部,从病部长出一层白色菌丝,皮层逐渐腐烂,并向下迅速蔓延.每年4月中旬开始侵染,7~9月份是发病盛期,此间高温,若地面潮湿,菌丝可蔓延到病部周围的地面,8月间再形成如菜籽大小的菌核(初为白色后变棕色).  相似文献   

19.
<正>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该菌能以菌核或菌丝随病残体遗留在当地土中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并有油菜子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对花生的危害较大,一般病株产量损失达30%以上,病级高的植株基本绝产。淮阳县自2009年首次发现该病以来,呈现逐年加重发病趋势。尤其每年在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极易造成暴发流行成灾,采取单  相似文献   

20.
菌核青霉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是板栗储藏期引起栗仁腐烂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明确该病菌生长及产孢的适宜环境条件,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血球计数法对不同营养、温度、pH值、通气状况等条件下病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栗仁菌核青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为25℃,pH值为6,光照条件为全黑暗;沙堡弱培养基最适合该病菌菌丝生长,燕麦马铃薯培养基最适合产孢;菌核青霉菌在以木糖醇为基础碳源的培养基上菌落直径最大、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为牛肉膏,产孢量最多的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浸粉;菌丝体在24 h连续振荡的条件下生长的最好;50℃为菌核青霉菌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