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什么是面神经麻痹(面瘫)?。 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瘫,我们平常会见到一些人嘴歪了,眼也闭合不严,吃饭后想漱漱口也很困难,或感到脸部麻木,尤其在笑时,脸部两侧就显得极不对称,其实,这就是面瘫。所谓的面瘫,就是面部肌肉瘫痪的意思,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受到损伤而引起的,所以也叫作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或“口眼歪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顽固性面神经麻痹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脑神经生长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脑神经生长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91.4%vs,60.0%,51.4%vs,20.0%。两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脑神经生长素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面神经麻痹发生率虽不高,但病因不同预后差别极大,临床医师必须对其持慎重态度.近年来,国内这方面报道较少,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6年8月~2002年1月住院的18例患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将7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依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依年龄分为少年儿童组(3.5~15岁)、青壮年组(16~45岁)、中年组(46~60岁)、老年组(61~81岁)组;依发病部位分为右侧组、左侧组、双侧组;依病程分为3d组、7d组和14d组;依患者的病情分为轻、中、中重、重度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物理因子(超短波、红外线、中频电)、药物、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所有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康复治疗进行效果评价,总有效率达100%;痊愈率不同分组之间有差别;性别、年龄、不同发病部位组别之间痊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0.05,P>0.05);不同病程组别间的痊愈率:3d组和7d组的痊愈率显著大于14d组(P<0.05);依患者的病情分组的组别之间痊愈率:轻度和中度组显著大于中重度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损伤程度轻和病程短的患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34岁 ,因口角歪斜、右眼闭合不全 2 d入院。 1周前有“腹泻”病史 ,入院查体 :右侧额纹变线 ,闭目露白 3mm,右鼓腮漏气 ,口角歪向左侧 ,咽反射存在 ,伸舌居中 ,四肢肌张力、肌力、感觉、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 (- ) ;入院后第 2天出现视物模糊 ,面瘫加重 ,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 ,步态不稳 ,构音不清 ,四肢麻木、无力 ,步态不稳。双上脸下垂 ,双瞳孔散大 ,直径约 7mm ,对光反射消失 ,双眼球各方向运动不能 ,双额纹变浅 ,口角歪向左侧 ,双侧鼓腮漏气 ,舌伸不出 ,双侧咽反射弱 ,软腭上抬差 ,四肢肌张力低 ,双上肢肌力近端 级 ,远端 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种搭配合理、疗效确切的治疗贝尔麻痹的方法。方法:对1993-2004年我科收治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强的松口服、茎乳孔封闭、周林频谱局部照射)的82例贝尔麻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治愈74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治愈 好转)为100%。结论:贝尔麻痹一经确诊,尽早用该综合治疗法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微波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1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面部微波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电针加微波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波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治,以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头痛性质、神经受累情况、辅助检查及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2例均有动眼神经受损。12例中治愈10例,好转1例,无效1例;10例眼肌麻痹完全缓解,2例留有后遗症。结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上需与其它头痛伴眼肌麻痹的疾病相鉴别,颅内探查及病理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可靠证据;激素治疗有特效。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周麻)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大都限于几例或10余例病例,大宗报道者不多,本文收集本院1985年~1997年1月的30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是本院1985年至1997年1月同期收治的1208例...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是颅内第Ⅶ对脑神经,其毗邻解剖结构复杂,手术中解剖和保留面神经已经引起医生日益重视。现总结国内外在面神经脑桥小脑角区和内耳道解剖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是颅内第Ⅶ对脑神经,其毗邻解剖结构复杂,手术中解剖和保留面神经已经引起医生日益重视。现总结国内外在面神经脑桥小脑角区和内耳道解剖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1面神经的组织学特征面神经颅内段仅被覆以神经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在进入面神经管才有较完整的神经外膜。这是面神经出脑干处和面神经管处最易损伤的原因[1]。另外,Ylikoshi等[2]发现中间神经缺乏神经外膜,20%无髓鞘,该神经比较细,75%为单根,比面神经运动支更容易受损伤。面神经在桥延沟的外侧端起自脑干,面神经在脑桥小脑角段和内耳道段主要由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支与含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64例面神经麻痹的发病原因及损害部位,根据不同部位神经损害所出现的症状体征作出诊断,并结合介绍本病的保守疗法及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1例谢英才,黄贵心(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湛江524001)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少见,伴有瞳孔改变者更为罕见,作者遇1例。患者,女,68岁。患糖尿病18年,本次住院前3天出现左前额头痛及左眼痛,1周后出现左眼睑下垂,无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电针组24例、康复组23例、电针加康复组25例。每周5次,30次后做康复评定。结果电针组与康复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3.3%、52.17%,电针加康复组疗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为96.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针加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及康复组。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人群较广泛,不仅常见于成年人,临床上小儿也屡见不鲜。针对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不耐克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中不积极配合等原因,采用王不留行籽贴穴疗法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娩期子宫破裂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8例分娩期子宫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瘢痕子宫和梗阻性难产是分娩期发生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全部患者经手术证实及治疗,其中产妇死亡1例,围生儿死亡10例.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是降低分娩期子宫破裂发生的根本措施,并能有效减轻其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探讨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孕周、年龄、孕产次、产前检查、围产结局等情况。结果:18例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并发子痫前期患者中,产后出血7例,前置胎盘3例,胎盘粘连6例,休克及DIC各2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孕周增加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并发子痫前期发生率增加,围产结局越差,应加强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及产前诊断,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恙虫病并发周围性面神经损害1例张玉黔(湛江港务局港湾医院,湛江524000)恙虫病引起周围性面神经损害极为罕见,为引起注意,现将我院收治1例作一报道:男,78岁,湛江市郊农民,因畏寒高热10天拟诊发热查因:(1)败血症?(2)伤寒?(3)疟疾?收住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产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病特点,提高产科医生对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8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产科检查时8例、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时8例、臀位行外倒转术2例。18例经采取改变体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均得以纠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8例剖宫产的新生儿娩出后有不同程度窒息,经及时抢救后康复。结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处理视其发生时段不同而异,及时改变孕妇体位可纠正此综合征;加深对其认识可减少对母婴的不利。  相似文献   

20.
洪某某,男,54岁,农民。主因外伤感染引起破伤风,牙关紧闭4天,全身抽搐2天于1991年9月12日入院。诊断为外伤性破伤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灭滴灵、安定、鲁米那等治疗。翌日出现发热(38℃),腹胀,肠鸣音弱。8天未解大便。先给予开塞露2枚塞肛,大便未解。予新司的明0.5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肠鸣音虽稍转强,但腹胀未减。后又连续用肥皂水灌肠2次,仍不大便,腹胀益甚。查血清钾4.3mmol/L,腹部X线透视见结肠明显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