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聚氨酯泡沫作为载体材料对1株降酚菌株进行固定化,并与游离菌、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生物含酚废水处理效果比较,研究温度、pH对聚氨酯泡沫固定化微生物酚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泡沫作为固定化材料,因其吸附能力强等优势而优于海藻酸钠,在酚浓度较低时,主要是以聚氨酯材料吸附为主,当酚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固定化微生物酚降解效果较为显著;在温度30℃、pH为7时,苯酚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聚氨酯大孔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对不同C/N微污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纳米复合聚氨酯大孔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微污染废水,考察不同C/N对微污染废水好氧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SBBR反应器在C/N为7.5的试验条件下,8 h NH4+-N去除率达99.8%,最终出水NH4+-N浓度为0.05 mg/L。[结论]聚氨酯大孔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对微污染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选取直径2 mm的凹凸棒土小球为无机载体,利用吸附法固定池塘土著微生物制成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研究其颗粒性能以及对养殖水体中CODMn和氨氮去除性能。颗粒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缓释到水中的微生物数量可维持在1.5×106 CFU/mL,并且能较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缓释性能稳定;利用Monod方程拟合可得,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污染物性能良好。环境条件对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分析表明:中性条件下CODMn的降解最优,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有利于颗粒对氨氮的转化;不同气体流量对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CODMn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体中溶解氧最高(DO=8.6±0.028 mg/L)时,氨氮降解效果最优;污染物初始浓度升高,固定化微生物降解CODMn、氨氮的一级反应速率逐渐增加(除了初始氨氮浓度过高时);在10 ℃~35 ℃内,温度越高,颗粒降解CODMn、氨氮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4.
选取3种载体(凹凸棒土、卡拉胶以及硅藻土)进行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制备,并对不同颗粒性能、污染物去除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颗粒性能研究表明:凹凸棒土与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卡拉胶机械强度低;在有营养补充的前提下,凹凸棒土和卡拉胶可以稳定释放1.50×106 CFU/mL和2.60×105 CFU/mL的微生物,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缓释性能较差;利用Monod方程拟合可得,对于CODMn,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最大的比降解速率(μmax),卡拉胶与之相当,凹凸棒土最低,同时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Ks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种颗粒;同时,氨氮降解动力学也呈现了相似的规律。环境条件对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分析表明:中性(pH=7)条件下,凹凸棒土、卡拉胶、硅藻土固定化颗粒降解CODMn的一级速率常数最高;凹凸棒土与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降解氨氮速率更高,卡拉胶在中性条件下降解氨氮速率最高。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CODMn、氨氮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凹凸棒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除了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 颗粒以外,随着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加,其余两种降解CODMn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1值显著上升(P<0.05)。不同曝气强度下3种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CODMn一级反应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更高的曝气强度对氨氮降解有利。  相似文献   

5.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和硅藻土为载体材料,采用包埋法固定硝化菌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降解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探索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制备条件和小球降解氨氮的最佳使用量,并考察温度、p H值对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和游离菌降解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CMC含量2.5%、硅藻土含量3.0%、硝化菌含量2.5%、交联剂硫酸铝[Al2(SO4)3]溶液的浓度为1.5%、交联时间4 h,最佳使用量为每150 m L模拟养殖水投入3 g,小球在30℃、p H值为8时对氨氮的降解率最高。通过不同温度、p H值下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和游离菌降解氨氮情况的比较,发现在弱酸弱碱环境下固定化微生物小球比游离菌有更好的效果,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对氨氮的降解效率也高于游离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活性染料印染废水.[方法]通过驯化采集的好氧活性污泥,培养优势菌种并固定化,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结果]固定化微生物法比普通微生物法对废水COD的去除率高7%,褪色率高10%左右.在温度为25℃,pH为6~8,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进水浓度为200 mg/L时,模拟废水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6%,褪色率可达到97%.[结论]固定化微生物法比普通微生物法更加稳定,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谭月臣  洪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981-13983
归纳概括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常用固定化方法、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选择、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能保持高效菌种,稳定性强,反应易于控制,污泥产生量少,能够去除高浓度有机物及难降解物质等优点。研究表明,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在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阶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养殖水体氨氮去除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固定化技术、将富集培养的硝化活性污泥制成固定化小球,对固定化小球在不同条件下其硝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摇瓶试验比较了固定化小球和悬浮硝化活性污泥对养鳖污水氨氮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具有明显抗不利因素的能力,降解氨氮的效率稳定,对养殖污水氨氮的生物处理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性壳聚糖作为载体研究改性壳聚糖作为固定化材料对纤维素酶吸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交联剂浓度达到4%时对改性固定化酶活性影响最大,改性壳聚糖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4.3,改性壳聚糖作为载体的固定化纤维素酶米氏常数为3.7×10~(-3),未改性壳聚糖为载体的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米氏常数为7.2×10~(-3),用改性壳聚糖作为载体的固定化纤维素酶最适温度为55℃左右。结果表明,改性壳聚糖作为载体固定化纤维素酶可以提高游离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具有细胞密度高、耐毒性强、产品易于分离、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单等优点,从而应用在水处理中。本文重点介绍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阐述了其发展过程及特点、优缺点,讨论了新型载体材料,叙述了固定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猪场废水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秸秆为载体与猪场废水联合堆肥,进行不同通风方式(鼓风、翻堆、鼓风 翻堆)及添加猪粪水和猪粪水厌氧消化液的对比试验,对堆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变化作了动态监测,同时分析了堆肥过程中相关降解酶的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研究猪场废水堆肥化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变化幅度最大,霉菌次之,酵母菌较少,而放线菌很少。纤维素酶活性在堆肥初期增加,然后逐渐降低;脲酶活性前期较低,在70d后迅速上升;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期较高,随后迅速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于堆肥条件及添加原料不同,不同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和降解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堆肥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变化趋势和降解酶活性变化都与传统堆肥方式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废水的不断添加所带来的原料持续供应和高湿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小油菜栽培过程中含碘凹凸棒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中碘酸钾的含量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总数、放线菌数量和细菌数量,不影响真菌数量;碘酸钾含量≤50 mg.kg-1时能极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总数、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放线菌、细菌、真菌数量增幅都随改良剂中碘酸钾含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凹凸棒中碘酸钾含量的增加,放线菌和真菌所占比例上升,细菌所占比例下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处理间存在着差异,凹凸棒中碘酸钾含量为100 mg.kg-1时多样性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草皮、药渣及菇渣等3种有机废弃物作为有机肥堆酵原料,加入神采生物菌剂、农家肥发酵液、VT-1000菌剂、金宝贝生物菌剂、三真生物菌剂等5种菌剂进行堆酵试验,结果表明:堆酵有机肥时,需根据有机材料本身的质地选取相适应的菌剂,含氮量较高有机废弃物宜选用VT-1000菌剂,含磷、钾较高的有机废弃物则宜选用三真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14.
模拟自然条件用芦苇湿地根际微生物来降解3种对氯苯(对氯甲苯、对氯苯酚、对氯苯胺)。分别配制了含0、40、80、120、160、200mg·L^-1对氯苯的根际微生物菌悬液,用6890N气相色谱仪检测降解溶液中对氯苯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芦苇湿地根际微生物对对氯苯的最佳降解浓度为120mg·L^-1左右,最佳降解周期为12d左右。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降解前后芦苇湿地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菌、真菌和放线菌3种土壤主要微生物中,细菌在降解后的数量和增长率均比其他两种微生物高,说明细菌是降解对氯苯的优势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改性蔗渣MSB、MSB-Mo、MSB-Cl对硝磺草酮降解菌HZ-2的降解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这3种改性蔗渣和活性炭为固定化载体,对固定化后菌制剂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降解菌制剂培养48 h后,D600 nm均较高,表明MSB、MSB-Mo、MSB-Cl及活性炭均具备较强的固菌能力;培养3 d后,以改性蔗渣为载体的固菌制剂对LB培养基中硝磺草酮的降解率高于85%,显著优于活性炭,其中改性蔗渣MSB-Mo效果突出,降解率达96.35%。添加葡萄糖辅料7 d后,这3种改性蔗渣对土壤中硝磺草酮的降解率均高于99%。【结论】改性蔗渣MSB-Mo是固定降解菌株的最佳新型生物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6.
祁连林区不同植被类型下三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祁连林区几种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测定,表明土壤中细菌数量远远大于放线菌和真菌.土壤微生物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土层垂直分布是随着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不同年限的棉田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棉田每克干土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平均为11 162万个,其中细菌数为9 370万个,占总数83.95%,在总菌数中占绝对的优势,说明细菌是棉田土壤微生物的主体;放线菌次之,占14.44%;真菌最少,占1.62%。不同类型棉田在棉花生长的3个不同时期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分别在种植4年转基因棉花的棉田达到高峰值;但细菌数量变化较大,大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真菌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放线菌数量大体上呈一直下降趋势。可见,种植转基因棉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大,且种植时间的长短对其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菌藻系统去除氨氮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以PVA为主要包埋骨架 ,添加其它有助于提高包埋效果添加剂的混合载体法 ,固定化菌藻混合微生物 ,处理以NH4Cl和蔗糖为主的合成废水。考察了影响固定化工艺及氨去除的各种因素 ,SBR反应器初始间歇式实验结果表明 :在 2 5~ 2 8℃ ,颗粒投加量 8% ,3 5hHRT ,进水NH4-N负荷0 .1 2kg/ (m3 ·d)的条件下 ,NH+ 4 -N的去除率达 96.8%。  相似文献   

19.
甲壳素有机肥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进行施用甲壳素有机肥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甲壳素有机肥可以增加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甲壳素含量在1.17~4.67 g/kg范围内,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甲壳素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与不含甲壳素的有机肥相比,甲壳素有机肥抑制了根际土壤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