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研究全国不同麦区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在贵阳周年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叶片生长发育情况,主茎叶片数,叶面积,主茎出叶速度等性状的变异规律,以及这些性状与品种属性和光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丰富栽培理论与实践,以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小麦品种,正确划分小麦生态类型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温光互作对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发育效应的研究:Ⅰ.品种最长,最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温光互作设计下,通过品种苗穗期(出苗-抽穗)对温光反应的变异分析看出,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温光组合下,不仅存在着最短与最长的苗穗期,而且不同类型品种,对温光反应类型不同,春性类型品种对春化基本无反应而对 光长反应敏感;强冬性类型品种对春化反应敏感,而对光长必须在一定春化量基础上才表现敏感,并且具有短日代替春化效应。一般冬性类型品种(主要指黄淮麦区的半冬性过渡类型)多为温光兼敏性,无短日春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抽穗期的变异及其气候生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1982~1985年连续3年在本所试验场进行。试材选自全国各麦区有代表性强的春性,半冬性及冬性品种31个。分期播种,其中秋播3期(10月上旬、11月上旬、11月中旬),春播3期(2月上旬、3月上旬、4月上旬)。观察记载抽穗期等各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适期播种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品种类型常影响播种期。为确定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类型(早发型鲁棉研21号和后发型鲁棉研28号)为主区,播种期(4月上旬早播、4月下旬中播和5月上旬晚播)为副区,于2009—2010年在山东临清研究了品种类型和播种期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而且主要是由于铃数和衣分的变化所致;早发型品种4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中旬播种增产6.3%,5月上旬播种与4月中旬播种产量相当;后发型品种4月中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下旬和5月上旬播种分别增产4.8%和12%。在鲁西北棉区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早发型品种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可以适当晚播,直到5月上旬;后发型品种应适当早播,以4月中旬为宜,晚播会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6.
2006年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开展了N 注入对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对不同类型品种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不同:3个类型的品种均随着剂量的增高第1叶长变短和株高降低,不同剂量对第1叶长和株高的影响存在5%和1%的差异;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数是随着剂量的增高而增加,且各剂量对叶龄的影响存在5%和1%的差异。不同剂量率对不同类型品种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不同:第1叶长,旱地型品种不存在差异,扩浇地型品种存在5%差异,水地型品种存在5%和1%的差异;株高和主茎叶龄,旱地型和扩浇地型中均存在5%和1%的差异,而水地型品种株高存在5%的差异,主茎叶龄不存在差异;单株次生根数,旱地型品种存在5%和1%的差异,而扩浇地型和水地型均不存在差异。不同品种的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为单株次生根数>第1叶长>株高>主茎叶龄,不同剂量率对苗期各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为第1叶长>单株次生根数>主茎叶龄>株高。 相似文献
7.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豫麦18号、豫麦21号、豫麦49号、93中6等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只有93中6呈上升趋势,豫麦21号、豫麦49号、豫麦18号间无差异。豫麦18号灌浆速度最快,豫麦21号最慢,豫麦49号和93中6相比,前者前期灌浆快,后者一期灌浆快,93中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18号次之,豫麦21号第3,豫麦49号最低。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广泛。但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尤其是在小麦播种期病虫害为害较大,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播种期预防小麦病虫害是关键时期,应该分析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病原因,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播种期小麦遇到的病虫害包括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和麦蚜虫等,文章分析了几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和规律,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连续3年的小麦生态试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田问春化的温光特性有质的区别,春型品种不存在光温特殊要求,对温光适应范围很宽,半冬型品种存在低温春化阶段发育现象,但对光照长短无明显要求,冬型品种对温光要求范围较窄,有明显的低温长日照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国外过去曾有阶段发育理论,把冬性禾谷类作物,因低温而引起的发育现象,称为“春化现象”,把接受低温诱导发育的阶段称为“春化阶段”。自从这一理论创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作了大量的研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充实。研究较多也较深入,但对于在田间条件下,从幼穗分化过程中确定完成春化指标,虽然冲破了过去认为是主茎生长锥伸长的传统认识,但并没有统一一个指标,各说不一。黄敬芬等提出以小穗原基出现为标志,季书勤等又提出春性品种以伸长期为标志,过渡型品种和冬型品种以二棱期通过为标志。本文以贵州小麦垂直生态研究遵义协作点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小麦萌发时期生长状况直接影响作物以后的生长和产量,且种子发芽过程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评价小麦种子的耐盐性要以多个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本试验以3个小麦品种为试材,探讨不同浓度的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为小麦抗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无籽西瓜较有籽西瓜更具有商品品质优、抗逆性强、耐贮运、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更符合现代消费需求 ,因此 ,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 ,也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然而 ,无籽西瓜与普通西瓜相比 ,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均有其不同的特点 ,栽培方法亦有差异 ,特别是无籽西瓜种子本身种胚发育不全 ,导致发芽率、成苗率低、幼苗生长缓慢而造成育苗难 ;另外 ,我省春季的低温、多雨、寡照等不良条件是无籽西瓜生产中容易出现畸形、空心、厚皮等现象的原因。因此 ,如何结合我省实际 ,因地制宜 ,科学地分析得出我省无籽西瓜春植露地栽培最适宜播种期、对实际生产有… 相似文献
18.
19.
播种期和品种对萝卜现蕾、抽薹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冬性强弱不同的4个萝卜品种进行周年播种,以探讨其现蕾、抽薹和开花的响应。结果表明,从播种至现蕾、抽薹和开花所需的时间不仅品种间和播种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正品种与播种期之间的互作效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播种后现蕾、抽薹时间越短,现蕾时叶片数也越少、初花期植株越矮小。在杭州的气候条件下,“白玉春”和“早春大根”周年播种在现蕾前均能够获得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肉质根,但尽可能避免11月下旬至2月下旬;“一点红”只要在4月至11月初播种亦可在现蕾、抽薹前获得大小正常的肉质根;“短叶13”只有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时方能在现蕾、抽薹前获得大小正常的肉质根。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提出了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小麦一播全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