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为了实现区域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利用山西省109个县市的多年气候资料,根据区域的农作物研究所需的各类农业气候条件,在干燥度指数自然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农业气候综合开发和区划的指标,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农业气候区,并对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分区评述。提出了山西省农业以气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复种指数较低,气候资源时间上利用不充分;(2)植被覆盖率过低,光热资源在空间上利用不充分;(3)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肥力下降;(4)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提了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实现立体化农业布局和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是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徐凯明 《茶业通报》2004,26(2):87-87
汉中茶业,现已成为陕西茶业的半壁江山,因而,汉中茶的无公害状况,对陕西茶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根据汉中茶叶的无公害与卫生检测全部合格结果,对汉中无公害茶产生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蔡如桂 《茶业通报》2005,27(2):53-55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传统的种茶、制茶、饮茶必然要求有所创新。在发展茶业的系统工程中注入高科技,增加茶产品科技含量,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功能性茶族新品,发挥茶的多功能特性,是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汉中红茶的鲜叶、加工技术规程、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要求,系统阐述了汉中红茶加工技术,为汉中红茶标准化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叶生产在汉中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对茶叶创名牌认识不清及其它因素,使我市茶叶创名牌前景显得茫然。应正确认识“名牌”,集中力量创出一,二个真正的名牌,使汉中茶叶生产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蔡如桂 《茶业通报》2006,28(2):59-61
当前,国内外市场对安全、健康、环保的有机富硒茶叶需求势头日趋强劲。汉中不仅是“大西北”的“小江南”,而且在地球的同纬度地带先天生态条件优越。大气、水质洁净,土壤天然肥力良好,且是我国第二天然富硒区。硒,是汉中茶区的天赋,茶叶中普遍含有1mg/kg左右的有机硒,富硒茶是全天然的。科学地发展有机富硒茶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程纯 《茶业通报》1995,17(1):29-31
汉中茶叶科技发展回顾与展望程纯(陕西省汉中地区农牧局)一、汉中茶区现状汉中古称梁州,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全区茶园面积仅有1900亩,产茶4.96万公斤,已跌到最低谷。建国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措施,加之茶叶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汉中茶区忽视茶园水土流失、施有机肥偏少、茶地日趋贫瘠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研究试验与自己多年经验 ,进行了分析论述 ,提出整治维护和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6年早春汉中部分县区茶树遭受了近10年罕见的低温冻害,本文通过对全市茶叶主产县茶树受冻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茶树冻害补救措施,旨在为汉中茶园冻害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汉中茶产业与安徽的渊源;相较于安徽,汉中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汉中茶产业从安徽茶产业发展中应学习借鉴的方面,提出了做大做强汉中茶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细胞级粉碎是一项新兴的物料加工技术。介绍了中药细胞级粉碎的概念、原理、特点、设备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售中药材中重金属残留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学德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487-490
本文测定了合肥市售的中药材中重金属镉、铜、铅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Cd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动物类Cd的含量均值是植物类的3倍多,植物类Cd的含量均值是矿物类的4倍多;Cu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动物类>矿物类>植物类,动物类Cu的含量均值是矿物类的4倍,矿物类与植物类中药材中Cu的含量比较接近;Pb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矿物类>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Pb的含量是植物类的近3倍,而植物类Pb的含量又是动物类的2倍多;同一类型不同种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差异也很大。污染评价表明,在所检测的中药材中镉的超标率最高,达到25.4%,铅的超标率最低,为7.9%。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探讨中药提取液对体外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影响,将3种不同艾美耳球虫未孢子化卵囊与不同浓度(25%,50%,100%)的中药商陆、白头翁、常山提取液共培养24 h和48 h,显微镜观察球虫卵囊的孢子化情况,计算孢子化率。结果发现各种中药浓度为50%的条件下,24 h后,柔嫩、毒害、堆型艾美耳球虫的孢子化率在商陆培养下分别为26.20%、4.74%、24.09%,在白头翁培养下分别为57.95%、10.74%、20.74%,在常山培养下分别为64.65%、20.53%、18.03%;48 h后,柔嫩、毒害、堆型艾美耳球虫在商陆培养下分别为58.41%、40.89%、31.45%,在白头翁培养下分别为64.81%、19.42%、60.90%,在常山培养下分别为64.18%、39.70%、63.16%。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球虫培养24 h和48 h后,卵囊孢子化率显著降低,100%浓度的药物抑制效果最好,50%浓度药物次之。3种中药提取液对鸡艾美耳球虫卵囊体外孢子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对球虫孢子化的抑制作用增强;但抑制程度有差异,其中商陆抑制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5.
For the high-speed developing technology of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since recent thirty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its typical craft flows, and compar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ose craft flow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similar studies. And then the authors discuss its major merits and the actuality of applications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also discuss the key solving problems needed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alked into international medicine marke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人工种植中药中无机溴化物的分析方法,根据溴的特性确认ICP-MS测量质量数并考察了中药样品的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对无机溴化物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样品中无机溴化物适宜的测试条件为:样品经粉碎后采用蒸馏水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溴化物,并用ICP-MS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此条件下无机溴化物质量浓度在0~0.2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加标回收率为109.9%~121.3%,相对标准偏差为1.8%(n=6),中间精密度为2.7%(n=12),方法检出限为1μg/g,定量限为2μg/g。该方法可用于中药无机溴化物的检测,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中药四君子汤对镉中毒鸡肝脏GSH-Px、SOD活性抑制的拮抗作用。选用60只100日龄海兰公鸡,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饲养,加镉组常规饲养的同时,添加CdCl2 150 mg/kg,中药四君子汤加镉组常规饲养的同时,添加CdCl2 150 mg/kg,添加1%中药四君子汤。分笼常规饲养,试验期为60天,这样就建立了亚慢性镉中毒及中药四君子汤拮抗模型。试验结果显示: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为对照组、中药四君子汤加镉组至加镉组依次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对照组、中药四君子汤加镉组至加镉组依次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为对照组、中药四君子汤加镉组至加镉组依次升高。表明日粮中添加中药四君子汤后可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草木灰是古代居民生活的重要副产品,它经历了由废弃物到宝贵医药原材料的过程。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草木灰的医学应用涉及到了当时人们治病疗伤的多个方面,甚至一些用法沿用至今。然而当今学术界对草木灰在古代医学领域中再利用的系统性研究尚且是个空白。随着中国的传统医药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及世人的关注,对古代草木灰药用价值的研究就显得更加必要。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参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了社会调查的方法,系统的揭示了草木灰在古代医疗及生活中再利用的各种方法,如解毒、止血、治疗痢疾、治疗难产及制作保健品等等。草木灰等废弃物再利用体现了古代社会基于循环经济的一种和谐自然观和朴素的生态经济观念。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干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中药材干燥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特殊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中药材干燥的现状,分析了各种干燥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我国中药材干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