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禽类采食以满足能量需要,同时也为了产生饱感。采食量决定于许多因素,包括禽的体形和年龄、环境温度、活动性、繁殖周期的阶段、食物的外观和滋味、以及能否获得饮水。有些学者认为,能量需要量(最终是脂肪组织的储备)是食欲或采食量的主要调节因素。一般认为,饱感中枢和食欲中枢都位于下丘脑的腹侧正中核秘侧核。Polin和Wolford(1973)断言,采食量受容量受体(volume recepfors)的控制,而容量受体又受饲料的充盈速度、体积和排空的影响。Steffens(1987)论证了下丘脑的腹侧正中核(VMH)和侧核(LH)在调节采食量中的作用。脑  相似文献   

2.
蛋鸡采食行为调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消化道较短,食糜通过消化道速度较快。因而必须频繁采食才能保证营养需要,鸡没有嗅觉,有不甚发达的味觉,其采食主要靠视觉和记忆,同时许多环境因素也影响鸡的采食行为,因而研究鸡采食的特性将有助于我们日常饲养管理。1神经内分泌调控象哺乳动物一样,鸡的采食行为受神经控制。在鸡下丘脑的腹中核和侧核存在食物中枢──采食中枢(或称饥饿中枢)和饱感中枢。如果采食中枢受破坏则造成鸡厌食,如果饱食中枢受破坏则造成暴食而形成肥胖。中枢调节鸡的日常采食,但是关于禽类的下丘脑食物中枢的部位以及对随意采食的调控作用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3.
猪采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采食量与其生长速度、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在保证猪健康生长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其采食量,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猪的食欲和采食行为受到外界环境、饲养技术、自身物理特性、体内化学和代谢因子、中枢和外周信号因子的综合调控。下丘脑在整合各种信号从而发挥采食调控作用的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得采食信号因子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NPY、CCK、SS、Orexin、Ghrelin等在下丘脑采食调控网络中的作用和信号途径已日渐明朗,而AMPK、mTOR和Leptin更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作者从影响猪采食行为的因素、下丘脑的调控作用及影响采食行为的主效因子等方面展开论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猪采食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雌激素受体在lO日龄雏鸡脑组织内的表达,着重观察了雌激素受体在小脑、中脑、下丘脑及端脑的分布。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数区域仅存于胞浆或胞膜。雌激素受体在脑内分布广泛。在小脑中部皮质的颗粒层、蒲肯野氏层,中脑的中央白质、外侧丘系腹侧核、视束、后连合等区域,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为高密度;在小脑前部皮质的颗粒层,中脑中央灰质、尾侧线形核,端脑副高纹状体等区域,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为中等密度;小脑前部皮质的蒲肯野氏细胞,下丘脑视上核,端脑原始旧纹状体等区域,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为低密度。结果揭示,在鸡脑早期发育过程中,雌激素起著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下丘脑位于间脑的腹侧部 ,构成第三脑室底壁和侧壁腹侧部 ,是重要的植物性神经的皮质下中枢 ,也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关键部位。下丘脑含有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 ,这些神经核团涉及多种生理功能 ,共同管理一系列的代谢活动和内分泌活动 ,它们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神经解剖学者的普遍重视。因此 ,对这些神经核团的超微结构、神经纤维的支配等方面的研究 ,对于进一步探讨下丘脑的复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神经核团有 :视上核、室旁核、弓状核、交叉上核、下丘脑外侧核、室周核、视交叉上核。1 视上核视上核跨起视束的前段 ,横于内外侧…  相似文献   

6.
猪肾段动脉与肾段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37例猪肾动脉分支的观察,发现猪肾动脉较恒定地发出5支肾段动脉,即前内侧、前背侧、前腹侧、中间腹侧及后侧肾段动脉。相应的分布区即为具同名肾段。前内侧肾段位于肾门前内侧,前背侧肾段位于肾前侧半的背侧部,前腹侧肾段位于肾前侧半的腹侧部,中间腹侧肾段分布区呈狭长带形,位于肾腹侧中间处后侧,而后侧肾段分布区很广,可分为背、腹侧两个亚段。  相似文献   

7.
AMPK是一种细胞能量传感器,能准确应对代谢的动态变化和营养的过度消耗或不足。下丘脑AMPK通过作用于刺鼠相关蛋白(AgRP)和前阿片黑素细胞皮质激素(POMC)神经元来调节能量平衡和食欲。下丘脑在不同代谢状态下突触可塑性调节食欲和体重。激素的反馈机制影响AgRP和POMC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AMPK活性受损制约POMC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可预防肥胖。当前的研究表明,内分泌通过许多不同的代谢机制确保下丘脑AMPK从负能量平衡到能量平衡,表明了下丘脑AMPK维持基本能量平衡的重要性。文章就生长素、瘦素、胰岛素等激素对下丘脑AMPK活性的控制及对食欲和能量代谢影响的最新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将20%HRP水溶液注射于鸡的面神经腹侧核,逆行追踪支配该部的有关主同位神经核团。结果于端,下丘脑和脑干内出现标记细胞,端脑内的标记细胞较多地出现于古纹状体,少量出现于旧纹状体腹侧与枕中脑束之间的区域,两群标记细胞形态上明显不同。下丘脑的标记细胞较多地出现于下丘脑后区,室旁核出现少量,个别散在于下丘脑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9.
<正>1猪采食量的控制机制猪采食量的控制机制可被分解为3个水平。在代谢水平上,营养物质的浓度、代谢产物或激素的水平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动物采食开始或停止;在消化系统水平上,消化道食糜的量决定动物是否摄取更多的食物;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食物的采食量。猪的采食行为是由位于大脑下面的下丘脑所控制的。第一个是采食中枢(位于下丘脑外侧),在没有第二个中枢作用的情况下,会使动物不停地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化PAP法,观察了经秋水仙素预处理的北京鸭下丘脑内5-羟色胺(5-HT)样神经元的分布。结果,5-HT样神经元仅散在分布于下丘脑室周器(paraventricularorgan,PVO)内,下丘脑室周器腹侧部的5-HT样神经元数量多于背侧部;阳性反应细胞体呈多角形、椭圆形或棱形,常聚集在血管周围,有突起伸向第Ⅲ脑室内表面。推测北京鸭下丘脑室周器存在含5-HT的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营养、遗传和管理可影响猪的采食方式。例如: 1.生长猪在日粮中缺乏色氨酸时会减慢采食速度; 2.不同遗传特性的猪,其采食方式也不同。如肥胖猪采食的时间长而速度慢,瘦猪则相反; 3.饲养密度高时,猪的采食时间比饲养密度低时的长,但饮水时间却较短; 4.据估测,生长率的差异中约13%是因猪在群体中的秩位不同所致。秩位高低可影响8~16周龄自由采食猪的生长。上述结果强调了猪的群居行为对于生产率的重要性以及对实验设计的影响; 5.对于自出生起就养在一起的整窝猪的观察表明,雄性的秩位高于雌性.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化PAP法,观察了经秋水仙素预处理的北京鸭下丘脑内5-羟色胺(5-HT)样神经元的分布。结果,5-HT样神经元仅期在分布于丘脑室周器(paraventricularorgan,PVO)内,下丘脑室周器腹侧部的5-HT样神经元数量多于背侧部,阳性反应的细胞体呈多角形,椭圆形或棱形,常聚集在血管周围,有突起伸向第Ⅲ脑室内表面,推则北京鸭下丘脑室周器存在含5-HT的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采食行为本身主要受大脑神经信号的调节,下丘脑是食欲形成的调节中枢,而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是采食奖赏形成的核心部位。采食奖赏是畜禽摄入可口的食物所引发的奖赏效应。实现奖赏效应的神经结构主要位于中脑边缘系统,来自腹侧被盖区(VTA)的多巴胺(DA)神经元投射到伏隔核(NAC)和前额叶皮层(PFC),调控多巴胺的释放来调节畜禽的采食行为,而中脑多巴胺的释放受到多种信号的调控,包括能量稳态信号、神经元兴奋性甚至炎症信号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中脑多巴胺释放调控动物食物奖赏效应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应用乙酰胆碱脂酶(AChE)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28枚不同胚龄鸡脑内含AChE阳性反应产物的微血管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孵化第18d时,脑内已经出现了含AChE阳性反应产物的微血管。AChE阳性微血管主要分布在端脑的腹侧纹状体、内侧隔核、前连合核背侧区;间脑的视前区、丘脑前背外侧区、丘脑前背内侧区、丘脑背外侧区、缰核区、间脑中缝区域;中脑深核腹侧部、中脑背外侧核、中脑视叶脑室周腹内侧深层,中脑中缝区域。阳性微血管的管径均小于20μm。结果提示:至少在孵化第18d时,鸡胚脑内乙酰胆碱已开始发挥其调节脑血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目前普遍认为,动物的食欲调控主要在于下丘脑食欲中枢的信号整合。下丘脑弓状核促采食神经元能够感应包括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在内的营养物质的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刺鼠相关蛋白(AgRP,一种促采食肽)的表达和分泌进而参与动物采食和能量平衡的调控。迄今为止,各种脂肪酸对动物采食的调控和影响机制还不是很系统。本文依据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脂肪酸调控畜禽采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30年中,已报道8种病原体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肥胖,其中犬瘟热病毒是首个报道的可引起动物肥胖症的病毒。研究发现感染犬瘟热病毒的啮齿动物后期表现为病态肥胖。早期犬瘟热病毒的复制对感染鼠下丘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感染鼠表现为体重增加、脂肪细胞增大、体内瘦素受体表达水平下降、黑色素浓集激素前体(ppMCH)mRNA水平下降,高胰岛素血症,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这些因子与机体的食欲增强和(或)能量消耗减少有密切关系,与肥胖症的特征相一致。论文综述了有关犬瘟热病毒引起啮齿类动物肥胖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热应激会引起猪采食量降低,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生产实践中对猪的营养调控措施尚不能有效缓解热应激效应。综合目前国内外对猪热应激的相关研究发现,现有的热应激模型条件还缺乏统一标准,且多局限在热应激效应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检测与分析。热应激降低猪采食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应激对外周采食因子的影响,通过细胞能量感受通路mTOR和AMPK通路作用于采食中枢进而影响采食。热信号在热应激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下丘脑中热信号和采食信号的互作、传递可作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综述了猪的热应激模型评价、热应激影响采食的分子机制研究,为猪生产实践中探索有效的缓解热应激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盼锋  刘宇 《养猪》2008,(3):20
淋巴外渗是在钝性外力的作用下,致使机体皮肤或筋膜与其下部组织发生分离,淋巴管发生断裂,淋巴液聚集于组织内的一种非开放性损伤。多发生于颈部、腹侧部、股内侧等淋巴管丰富处,猪还多发于耳郭,俗称“大耳朵症”。  相似文献   

19.
采食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是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畜禽采食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及生产性能的发挥。在畜牧业生产中,影响采食的因素很多,而应激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动物机体的应激反应主要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来调控。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通过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GC)这3种应激激素来协同调控动物的应激反应。应激激素对采食行为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通过稳态和非稳态途径来调节采食,可以双向调控食物的摄入量。稳态途径指的是通过调控机体能量稳态而调控采食。CRH和ACTH通过抑制下丘脑促食欲肽的表达而抑制采食;而GC在中枢和外周发挥着完全相反的作用。非稳态途径指的是通过影响中脑奖赏系统调控采食的愉悦感,是近年来食欲调控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应激激素与奖赏系统的联系。作者针对应激激素调控采食的最新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新型的采食调控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食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是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畜禽采食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及生产性能的发挥。在畜牧业生产中,影响采食的因素很多,而应激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动物机体的应激反应主要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来调控。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通过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GC)这3种应激激素来协同调控动物的应激反应。应激激素对采食行为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通过稳态和非稳态途径来调节采食,可以双向调控食物的摄入量。稳态途径指的是通过调控机体能量稳态而调控采食。CRH和ACTH通过抑制下丘脑促食欲肽的表达而抑制采食;而GC在中枢和外周发挥着完全相反的作用。非稳态途径指的是通过影响中脑奖赏系统调控采食的愉悦感,是近年来食欲调控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应激激素与奖赏系统的联系。作者针对应激激素调控采食的最新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新型的采食调控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