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而绿色农田建设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的进一步改造提升,着力打造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样板区。本文总结归纳了海盐县绿色农田建设管理的典型做法、成功模式及主要建设成效,以期为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绿色农田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临安区抓住省级绿色农田试点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依托“一山一水一田园”生态禀赋优势,把绿色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实现了:以示范带动促粮食产能,保障粮食生产综合产能;以产业融合促农田增值,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以强村公司促项目建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打造高标准绿色农田样板中展现临安担当、创造临安经验。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以“非粮化”整治和绿色农田建设为契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设施完善、生态良好、智慧管理、富民惠民”为目标,通过农田整治、科技赋能、生态自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化、生态化、数字化,高质量打造绿色农田,以项目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农业增效,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蚌埠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成效和主要措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其经验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切实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显著,但面临资金保障不充足且投资水平不高、建设标准偏低且质量不高、绿色发展理念不重视、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提高建设水平,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应加强政府投入、多元筹划、统筹整合,在建设管理中提高建设标准、积极采用农业技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并形成多种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结合农业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坚持加大资金投入与提高农田质量并重,形成建一片成一片的良性循环;因地制宜、逐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中强调对于山地、丘陵的试点和探索,推进农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6.
临海市绿色农田建设以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整修、耕地地力提升为重点,推动农田“数智化”管控,项目建成后实现了宜机宜耕、土壤肥沃、生态良好、高产稳产。2023年,建设绿色农田3 233亩,农户人均年增收0.6万元,增加优质绿色粮食产量约25.86万千克,有效推动了当地三产融合,将绿色农田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实现“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相似文献
7.
定海区马岙街道绿色农田建设项目是全省首批绿色农田试点项目之一,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项目建设重点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开展数字农田建设、探索多种绿色高效技术加强耕地地力、全面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和保护性耕作,同步实施污染源头减量与末端减排,建设田间水循环体系,构建农田绿色水生态系统,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强化生产综合利用,突出种粮属性;科技赋能绿色农田,建设农田监管数字化系统,完善对农田及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监管,着力打造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样板区,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绿色农田建设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功能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涵养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实施“绿色”建设,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本文总结归纳了平湖市绿色农田建设和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建设成效,以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梳理了“十二五”以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并根据不同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实施特点,将10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划分为3个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概况,包括该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特点、高标准农田任务完成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具体建设成效。最后,针对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抓好顶层制度设计、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重点流程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伊犁州认真贯彻落实党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自2011年以来,新疆伊犁州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297.8万亩,占伊犁州耕地总面积的43.7%.本文总结了自2011年伊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与成效,分析... 相似文献
11.
长兴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工程措施,通过高效节水灌溉、生态沟渠建设、智慧管理和融合发展等措施,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生态好,土地沃、产品优、农民富”的绿色农田样板。本文分析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胥仓绿色农田建设项目的典型案例,该项目旨在通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智慧管理和多元经营等方面的措施,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项目实施后,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在保障农作物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为周边地区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1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管理,对农田水利工程做好规划,进一步使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出自身价值。本文探讨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嘉善县聚力打造“升级版”绿色农田,扎实推进县域高标准农田“升级版”建设,将农田退水“零直排”、绿色防控、美丽农田、数字农业等政策统筹集成、高效配置,聚焦增产增效上探索模式创新,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创新模式,做透“高标准农田+”文章。近三年,嘉善县共投资3.8亿元,建设高标淮农田6.5万亩,累计建成33.54万亩,高投入、高质量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农田建设示范样板,为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五连丰”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总书记提出的“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重要指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四化同步”,采取“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的开发模式,全面推进海门区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效,同时为周边地区的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提供参考,现从高规格推动、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作、高效益利用等5个方面,分析了海门区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并从农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乡村生态功能不断凸显等方面,总结了相关实施成效;在此基础上,从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系统性、生态性、智能性、长远性等角度出发,提出了进一步海门区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戴国伟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3,(12):40-41
瑞安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驱动促农业转型升级,以务实举措推动全民参与农田建设共治,温州市瑞安市绿色农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主要体现在:坚持绿色理念引领、科技创新驱动、全民参与共治务实举措、高效高质产出惠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促产量、稳质量、提地力、保生态等多目标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的宝贵经验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绿色农田建设是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提升,是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高标农田建设新路。玉环市在浙江省“双强”行动和绿色农田建设战略部署下,通过成片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玉环特产文旦为核心,致力打造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东部农旅基地;在项目区应用农业科技和提高机械化率,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玉环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化、生态化和智慧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甘肃省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39.3%,未来一段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而迫切。本文在阐述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梳理总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举措和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投入、加强监管和建后管护等方面提出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和资源环境条件制约,宁夏农业逐步形成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三大类型区,其自然地貌、降水分布及灌溉条件差异明显,种植作物和灌溉模式也大不相同。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根据区域特性的差异来科学选择建设模式,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实用性。通过分析三大类型区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灌溉条件和产业发展特点,探索提出宁夏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分区及重点建设任务,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