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优良濒危珍稀植物--见血封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见血封喉是我国三级保护植物,五级用材,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水土保持功能。本文介绍见血封喉的形态特征、生态学特性,并总结其育苗、造林等栽培技术,并提出保护和发展见血封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见血封喉(Antiarls toxiearia Leschen)属桑科,见血封喉属,是我国濒危珍稀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其人工栽培还未见报道。1999年广东省湛江市把该树列为优良阔叶生态树种,本所相继对见血封喉树的生长特性及采种、育苗、造林等技术进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见血封喉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血封喉(Amtiaris taxicaria leschen)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是濒危珍稀树种,世界上仅有4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印度、马来半岛及我国。我国只有一种,生长于桂南、粤西南、滇南和海南省。粤西地区仅存200余棵,大多呈单枝分布,罕见小群体存在,且树龄在百年以上。见血封喉属常绿乔木,树体高大,板根状明显,生于海拔1000m以上山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见血封喉在海口地区集中分布于自然村落周围。为初步探讨人类活动对见血封喉种群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在海口地区共设置6个样地,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5个方面分析了海口地区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种子的萌发率高,幼苗个体丰富,但是幼树个体缺乏,中龄期个体相对丰富,老龄期个体数量较少;纺锤型的大小级结构表明种群属于衰退型。②现存的Ⅱ、Ⅲ级个体数少,导致静态生命表中Ⅱ、Ⅲ级个体死亡率出现负值,由于接近实际寿命,在第Ⅵ级死亡率达到最高。③虽然见血封喉种子成活率较高,但由于其幼树的存活率较低,其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但是如果剔除掉人为干扰在幼树阶段的影响,其生存曲线属于Ⅰ型,呈凸型,这表明该海口地区的环境条件较适宜见血封喉种群的生长。④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这与大多数珍稀植物种群一致;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影响其分布格局,使种群由聚集分布转变成随机分布,后又向聚集分布发展。  相似文献   

5.
见血封喉(Amtiaris taxicaria leschen)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是濒危珍稀树种,世界上仅有4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印度、马来半岛及我国。我国只有一种,生长于桂南、粤西南、滇南和海南省。粤西地区仅存200余棵,大多呈单枝分布,罕见小群体存在,且树龄在百年以上。见血封喉属常绿乔木,树体高大,板根状明显,生于海拔1000m以上山地或石灰岩谷地,喜欢热量丰富,常夏无冬,寒潮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6.
奇树珍闻     
死亡之树——见血封喉在非洲、印度、马来西亚和我国的南方,生长着一种有剧毒的树,称为“箭毒木”。这种树属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树高达45米,体含白色乳汁,汁液有剧毒,能使人心脏麻木而停止跳动,若落入眼中,则中引起失明,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树木。见血封喉虽有剧毒,但其韧皮纤维非常发达,可制绳索,亦可当地毯。  相似文献   

7.
一、见血封喉合浦县三面临海的白沙乡沙尾村,有一片由十多株“见血封喉”大树组成的林子,其中最大一株的胸径为1.73米,高24米,树龄250年,需三人才能合抱,是广西含毒树之最。“见血封喉”的树液有剧毒,人的伤口  相似文献   

8.
见血封喉树     
见血封喉树文/图/吴道南在海南省儋州市近郊的华南热带植物园内有一种见血封喉树,又名箭毒树、加布、剪刀树等。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毒的一种树,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此树属于双子叶植物,桑科,高约20多米,是常绿大乔木。全树均含白色乳汁,树干基部有板根,树...  相似文献   

9.
正位于西双版纳植物园东区的沟谷雨林景区颇显神秘。这里有高达四五十米的望天树,有开在高高树杈上的空中花园,有粗壮结实的藤条"扁担藤",有可以给几个人遮风挡雨的巨大叶片,还有人见人怕的箭毒木(见血封喉)。在这里,你可以全身心地去体会雨林奇观。黑色的花朵  相似文献   

10.
曹阳 《云南林业》2011,(6):73-73
见血封喉 一个恐怖的名字 一副伟岸的身躯 看见你看见了雨林的奇异 读着你读不懂雨林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正听起武侠小说里的毒药鹤顶红、断肠草、曼陀罗的名字,会令人毛骨悚然。有一种"最毒"的树,名字更令人闻风丧胆。它叫"见血封喉"。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桑科,乔木,国家3级保护植物、广西重点保护濒危树种。树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冠幅20-25米。树液乳白色,树皮灰色,极厚。树干粗壮高大,主干高15-20米。它高大挺拔,是季节性雨林上层巨树。根系发达,抗风力强,风灾  相似文献   

12.
见血封喉为珍稀濒危树种,也是热带雨林与季雨林的上层树种。介绍了栽培地的概况。育苗技术包括采种处理、育苗地布置、播种方法、苗期管理等等,营林技术包括造林和抚育。  相似文献   

13.
见血封喉为珍稀濒危树种,也是热带雨林与季雨林的上层树种.介绍了栽培地的概况.育苗技术包括采种处理、育苗地布置、播种方法、苗期管理等等,营林技术包括造林和抚育.  相似文献   

14.
湛江珍稀古树见血封喉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月以来,我们对湛江市部分地区.包括遂溪县界炮镇、北潭镇、沙古镇、洋青镇、杨柑镇、北坡镇、遂城镇和廉江市的安铺镇、横山镇共9个镇的见血封喉(子 各)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希望能为这种珍稀植物的保护和推广应用提供点滴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最毒的树 在我国西南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叫箭毒木的树,俗称“见血封喉”,猎人将树上流出的汁液涂在箭头上,凡被箭头射中的猎物很少有能活过15秒的。 最毒的蛇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长约2m的灰蛇,其毒性是眼镜王蛇的20倍,人若被其咬上一口,便会立刻丧命。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中有不少有损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有毒植物,往往令人退避三舍。在我国西双版纳、海南岛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有毒的树种,名叫"毒箭木"(又称"见血封喉")。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凭借洋枪洋炮等先进武器,占领东印度群岛的大片土地,残酷侵吞、掠夺土著民族的大量财富,激起了当地土著人的强烈反抗。他们手执涂有毒箭木树液的毒箭,奋力冲杀,中箭的英军士兵一旦皮肉见血,就在几分钟之内窒息而死,沉重地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17.
<正>海南省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部,其主要山峰都在1000米以上,主峰高1495米,是热带野生动植物的宝库,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林区内原始林木种类达1400多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如见血封喉、陆筠松等有27种。霸王岭林区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总面积111.57万亩,其中重点管护面积76.69万亩,森林面积75.89万亩,森林蓄积量618.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8.
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针叶小爪螨对其寄主植物 ,芬兰钝绥螨对针叶小爪螨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 :针叶小爪螨对未受害的麻栎叶、栓皮栎叶和板栗叶都表现出较强的趋性 ,对槲树叶虽然也有趋性 ,但趋向程度不如前三者强 ,而松针和云杉对其有较强的忌避作用 ;用同一寄主植物的未受害叶片和除螨受害叶片测定时 ,则明显趋向于未受害叶片 ;而用同一寄主植物的除螨受害叶片和带螨受害叶片测定时 ,则喜欢选择带螨受害叶片。寄主植物受害与否以及有无叶螨存在 ,显著影响芬兰钝绥螨的趋性。芬兰钝绥螨对未受叶螨危害和受叶螨危害的寄主植物叶片均有趋性 ,但对后者的趋性反应更为强烈 ,对有叶螨的危害叶片和无叶螨的危害叶片的趋性反应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章笑 《云南林业》2005,26(6):22-22
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它的树皮厚实而富含纤维,并且能分泌一种剧毒的白色汁液,人和动物皮肤上的伤口一旦沾上这种毒汁,便会很快死亡。古时候,土著部落里的少数民族曾经用这种毒汁涂在箭头上,用来射杀野兽和抵御外敌的入侵。因此,人们将这种树称为“箭毒木”,在我国又被称为“见血封喉”。  相似文献   

20.
叶籽银杏叶的解剖结构及气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进  邢世岩 《林业科学》2007,43(10):34-39
以来自沂源县、在中国首次发现的叶籽银杏为试材,对其叶的解剖结构及气孔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叶片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而叶生拟胚珠叶片叶肉由同型薄壁细胞组成;叶片着生拟胚珠部位有脊状突起;突起处的叶肉由大型薄壁细胞构成,叶脉位置分叶脉在突起的两侧和叶脉在突起的正上方2种类型,而且其叶脉均较正常部位的叶脉密集.首次发现,叶生拟胚珠叶叶柄在紧贴韧皮部外侧的基本组织中存在3~4层木质化的细胞.叶籽银杏叶片气孔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其气孔器单环式;有些叶生拟胚珠叶片下表皮气孔沿叶脉排列成不规则的气孔行.对叶籽银杏与其他裸子植物和蕨类的亲缘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