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分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 12个影响舞毒蛾危害程度的林分因子 ,对这些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土壤瘠薄程度和林地面积 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 :土壤瘠薄程度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其余 2个关键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用这 3个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 ,该模型可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为林业重要害虫之一,食性杂,危害树木达数十种之多,如杨、柳、栎、松、杉等。该虫在欧洲、北美及亚洲均有分布。国内分布于东北、河北、江苏、台湾、四川、辽宁等地。在大兴安岭主要危害柞、山杨、落叶松。 1976年在辽宁省盖县杨树林舞毒蛾大发生区,我们经过镜检,发现患病致死的大量幼虫为病毒所致。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广泛发生于美国、欧洲,在德国的部分地方也有发生。最初称作树顶病Smith,K.M.(1976)。Rollinson,W.D.et al,(1965)试验证明,将多角体喷于舞毒蛾取食的植物上,能引起舞毒蛾病害的流行。国内关于舞毒蛾核型  相似文献   

3.
舞毒蛾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森林食叶害虫,取食多种阔叶和针叶树木。为了解舞毒蛾在我国危害较轻的原因,作者在林间设立样方,调查下树将要化蛹的舞毒蛾老熟幼虫的死亡率及致死因素,蛹的死亡率及致死因子。发现病毒是导致老熟幼虫死亡的主要因子,死亡率高达96.6%。蛹的致死因子较多,其中一种皮蠹取食导致的致死率较高,达到58%,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致死率也较高。研究表明,舞毒蛾化蛹阶段致死因子及死亡率较高,可能是舞毒蛾发生危害较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舞毒蛾是食叶害虫之一,暴发性强,危害对象广泛,大面积发生时造成生态和经济双重损失。文章以内蒙古通辽市为研究地点,对舞毒蛾的危害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5.
“八五”以来,我市的森防工作全面推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监测及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建设、森防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舞毒蛾的防治 自1992年以来,南郑、城固两县部分地区,大量发生舞毒蛾,危害面积32万多亩,主要危害马尾松、栎类、杜仲、板栗等林木。为了控制扩散、蔓延及危害,市上专门成立了“汉中市防治舞毒蛾指挥部”,两县成立了由主管县长挂帅的领导小组,提出了明确的防治地  相似文献   

6.
栎舞毒蛾在敦化地区1 a发生1代,主要危害柞树。本文介绍了敦化地区栎舞毒蛾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谈舞毒蛾预测预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998年伊春地区的红星等林业局相继发生舞毒蛾大面积危害,为了尽快控制该害虫的危害将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作者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等进行了研究,查明舞毒蛾在该地区为1年1代,以卵越冬,以幼为害,其幼虫喜食柞树、杨柳等阔叶树和部分针叶树;郁闭度小,窝风向阳干燥的林分受害重。通过对舞毒蛾的调查,确定了幼虫卵量等预测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喷雾、烟剂、灯诱和人工采卵等防治措施,其防治效果在50%~89%。  相似文献   

8.
舞毒蛾是核桃重要害虫,也是一种食性杂的森林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树势衰弱。研究表明,根据舞毒蛾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采用林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的世界性林业有害昆虫,大型蛾类,食性杂,其对林业的危害较大,可取食多种针阔叶树的叶片。通过在朝阳市高速公路人口处的大桥护提外侧的沙棘树上进行观察。报道危害沙棘树的舞毒蛾生物学特性及其特征,为进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性诱剂预测舞毒蛾的种群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合成的舞毒蛾性诱剂与性诱剂粗提物可以引诱舞毒蛾雄性成虫,并可根据诱虫数量来预测其下一代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中旬,我们到南郑县的圣水、青树,城固县的二里、黄岗等地对舞毒蛾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所到之处,树干、石缝、电杆、墙壁、房檐、窗户等处均有成堆卵块,虫情十分严重。其蔓延速度之快,虫口密度之高,危害程度之烈,经济损失之大是十分惊人的。 舞毒蛾小面积为害始  相似文献   

12.
舞毒蛾食性广、危害重,是我国港口和出口船只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利用昆虫对灯光的趋避性,开展不同波长的LED灯诱杀舞毒蛾的试验,结果显示,波长365 nm灯诱虫效果最好;全光谱、521 nm(绿色)、585 nm(黄色)、603 nm(桔色)波长的灯未诱到或只诱到极少量舞毒蛾雌成虫,均未诱到雄成虫。研究筛选出的波长365 nm灯诱杀舞毒蛾效果好,且不伤害或少伤害天敌及其他非靶标昆虫,可为港口科学布灯控制舞毒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舞毒蛾危害柿树损失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毒蛾危害柿树损失估测模型研究安广驰(枣庄市市中区林业局)舞毒蛾LymantriadisporLinnaeus在山东省主要危害柿树,多年来造成巨大损失。1988~1991年列其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本次研究的柿树损失估测模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汉中地区舞毒蛾成灾原因分析张斌善(汉中地区森防站,陕西汉中,723000)汉中地区的南郑、城固两县自1992年以来。舞毒蛾大面积发生,已由最初的1900多公顷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公顷,给林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据调查分析:①导致舞毒蛾成灾的主要原因是春...  相似文献   

15.
在2003年,在内蒙古林区利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tMP-342、性引诱剂和植物制剂等多种生物措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防治试验.利用两种浓度(2.632×106 PIB·mL-1 and 2.632×107 PIB·mL-1)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舞毒蛾2龄幼虫进行喷洒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和77.8%.BtMP0-342被用于舞毒蛾3、4龄幼虫的防治,防治效果达80%.性引诱剂在诱捕舞毒蛾成虫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自制的植物性杀虫剂是从大兴安岭地区有毒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活性物质,对舞毒蛾的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验室内应用原液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效果达82%.  相似文献   

16.
舞毒蛾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一种食性杂、繁殖力强的森林害虫。根据舞毒蛾发生危害特点,改进防治技术,加强营林措施,突出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合理运用各种措施,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性引诱剂     
对于危害作物的某些害虫来说,化学药剂往往很少或没有效果。于是害虫不断繁殖,并损害更多的作物。侵袭树木的舞毒蛾,便是这样的一种害虫。大约100年以前,作为改良蚕种试验的一部分,这种蛾子从欧洲带到了美国。但蛾子逃跑了,由于缺乏天敌,不久便迅速遍布整个美国。从此以后,化学药剂对这种蛾子的控制失灵。科学家说,毒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比对舞毒蛾造成的危害更大。不过,大约10年之前,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一种控制舞毒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在福建省南靖县红锥castanpsis hystrix A.DC.林中首次发生红锥毒蛾Lymantria sp.危害,并暴发成灾,该虫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过。红锥毒蛾在南靖一年1代,以卵块在树干上越冬,翌年四月上旬至六月中旬为幼虫发生危害期。本文记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年生活史、与木毒蛾和舞毒蛾的比较、天敌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基于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毒蛾是一种食性很广、危害很大的世界性林木害虫,根据其地理分布和生活特性,现在被分为亚洲型和欧洲型2种。对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美国和中国5个地理种群,共26份舞毒蛾样品进行AFLP分子标记研究。成功建立并优化舞毒蛾AFLP分析体系,从1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对扩增条带多、多态检出率高的荧光标记引物组合,利用CEQ-800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及数据分析,共检测到507个多态性位点。通过PAUP软件对AFLP数据进行UPGM和NJ树的聚类分析以及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5个地理种群舞毒蛾明显分成欧洲型(美国种群)和亚洲型,其中亚洲型又可分成俄罗斯、日本、中国及蒙古3个类群。美国种群间遗传变异比其他种群较大,中国种群与美国种群遗传距离最大,而与蒙古种群遗传分化最小。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舞毒蛾不同种群的遗传分类情况,揭示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区分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的基因型,为研究舞毒蛾的起源、入侵与扩散、遗传与变异以及检疫措施的制定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控制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危害及保护自然天敌,研究了利用单一波长的太阳能灯诱捕舞毒蛾的方法。采用林间放置320 nm至585 nm不同波长的太阳能灯、不同颜色诱捕容器、长波与短波灯不同距离组合、太阳能灯与频振式杀虫灯对非靶标昆虫诱虫效果的比较等方法,确定灯光诱捕舞毒蛾的最佳技术。结果表明,340 nm太阳能灯诱捕舞毒蛾总量和雄虫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对照灯的相应诱捕量;380 nm太阳能灯诱捕雌虫量最大。诱捕舞毒蛾的最适时间为19∶30—21∶30。银色容器诱捕到的舞毒蛾最多。长波灯与短波灯相距50 m时,短波(340 nm)诱虫灯的诱捕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距离和短波对照灯的诱捕量,在此距离条件下,长波(520 nm)诱虫灯的诱捕量最小。单一波长的太阳能灯对非靶标昆虫的杀灭作用显著小于频振式杀虫灯。340nm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捕舞毒蛾的首选灯具,通过与筛选出的最适时间、敏感容器颜色和距离组合,能够在林间达到较好的诱捕效果。还可以通过长短波长的组合,在港口提供长波照明和短波诱虫,实现既减少舞毒蛾成虫和卵块随船迁移又兼顾亮化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