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仓廪实、天下安。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农田建设监测监管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监测监管对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实效和建后管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总结概述了大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背景及总体情况,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监管工作方法,剖析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短板,探讨建立新型多元主体全过程监测监管的新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监管模式及新模式下监测监管方法和手段,以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长效发挥建后作用提供保障,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部对农田建设及监测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也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当前农田监测监管模式比之前有明显改善,但在前期规划选址、建设过程动态跟踪和建后管护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重点解决。浙江省依托现有遥感、地面监测和数据分析建模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农田建设“前期规划、实施过程、建后管护利用”全生命周期的数字智慧“一张网”监测监管体系,用数字化重塑农田建设监测监管新模式,实现了项目布局合理规划、建设过程有效监督、建后动态监测预警,推动农田建设迈进数字智慧监测监管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效,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识别高标准农田监督管理机制现状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体系.结果表明:1)当前高标准农田全过程、多层级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公众参与不足,建后管护不到位;2)第三方评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退耕还林奖励补...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甘肃省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39.3%,未来一段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而迫切。本文在阐述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梳理总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举措和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投入、加强监管和建后管护等方面提出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出了坚持“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要求。高标准农田正从“十二五”以来数量规模式建设阶段,向更加强调质量的内涵式阶段发展转变,监管机制迫切需要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探索建立有效监测评价机制,实时准确掌握保有高标准农田数质量情况,对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动态监测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动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技术路线,总结分析了目标县域的实际评价验证情况,提出了推进实际运用的主要困难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大、成本高、监管难、管护难等实际困难,贵州省因地制宜推广三种建设模式,创新“635”工作机制,即“六方会审”“三方共建”“五个重点”,探索开展管护“保险+”试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建、高标准管、高标准用”,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切实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显著,但面临资金保障不充足且投资水平不高、建设标准偏低且质量不高、绿色发展理念不重视、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提高建设水平,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应加强政府投入、多元筹划、统筹整合,在建设管理中提高建设标准、积极采用农业技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并形成多种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结合农业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坚持加大资金投入与提高农田质量并重,形成建一片成一片的良性循环;因地制宜、逐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中强调对于山地、丘陵的试点和探索,推进农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8.
田玉福 《湖北农业科学》2016,(22):5982-5987
在中央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布局前提下,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监管机制的构建有助于确保"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和规范的基础上,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与地区适宜性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效益、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展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项目实施的效益和影响的探讨,对项目实施行为和实施过程中的效率研究较少;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标准农田选址、具体工程的规划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模式和时序安排,这些研究都属于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建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缺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田亚娟 《乡村科技》2023,(5):144-146
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方针,要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完善耕地配套设施,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生产抗灾能力。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任务倒挂”影响项目空间布局、重增轻存情况普遍、“职顺力弱”与建设需求不匹配、“一张图”监管目标尚未实现、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对此,各地要调整导向机制、优化项目空间布局,建新与改存并重、提升农田建设实效,科学赋权赋能、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一张图”监管目标,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建后管护机制,从而高效高质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19年以来,山东青州市针对境内不同地域特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建管并重、精建严管;坚持实施“高标准+”战略,围绕“建、管、用”,全方位、多角度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稳产增产提质赋能。通过打好农田建设的“组合拳”,推动实现高标准农田高标准、高效能、高产出。  相似文献   

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对赤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赤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建设的重要意义;从管护机制缺失、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农民不到位和水利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等方面分析了赤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保证项目资金到位、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和加强农田建设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建议,供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田建设信息化和智能化监测监管模式为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在目前农田建设实践中,仍存在信息化动态监测体系缺失、监测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采用实地调查、系统分析等方法,疏理农田建设监测监管的主要问题,结合数字技术,提出信息化动态监测监管模式,探讨了农田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信息化动态监测、农田建设“赋码”管理的数字化监测监管、“政府—田长—公众”监测监管和农田建设中监理公司标准化、体系化监测监管的多种农田建设监测监管模式构建,提出了提升监测监管的有序性与高效性等多条对策建议,旨在建立健全监测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做好建后管护是确保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长久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实践工作中,由于经费保障力度不足,制度建设仍不够完善等现实原因,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因此,深入探索农田建后管护模式,寻找经济、高效的管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几种易操作、易推广的高标准农田建后...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尤其是暴雨的强度和频度增加,应持续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本研究拟将洪灾对农田的不利影响进行量化表征,通过调研获取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与相邻未建高标准农田区域在同一次洪灾中的减轻灾害损失的量化指标,对比分析相关指标,从而获得高标准农田防御或减轻灾害的能力。调研案例结果表明:在洪灾中,一般情况下,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田间基础设施(灌溉与排水设施和田间道路)受损程度比未建高标准农田区域低1个等级,主要为轻度或中度损毁;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田间积水深度、积水时间、散墒时间均小于未建高标准农田区域,平均分别减少35%、50%、40%,综合而言,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受涝渍程度比未建高标农田区降低43%;在设计洪水标准范围左右,高标准农田区平均减产15%,比未建高标准农田区域少约30%;但如同时遭遇特大洪水、极端暴雨或不利地形条件影响,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也可能遭受田间基础设施重度损毁、农田严重涝渍、在田作物绝收等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双牌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跳出农田建农田,着眼旅游建农田,农旅融合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了桐子坳村、廖家村、永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大批农旅融合示范点。2018年以来,双牌县投入财政资金1460万元实施的533公顷茶林桐子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集渠道衬砌防渗、田间道路、河岸护坡和观光道路于一体,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加旅游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桐子坳旅游开发。桐子坳村在全国生态文化村、全省特色旅游名村、全省美丽宜居村庄、美丽乡村建  相似文献   

17.
吴文敏 《乡村科技》2023,(15):147-150
为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深入、系统化实施,提升项目管理质量,以福建省大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分析项目实施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建前规划选址、加强建中管理、落实建后管护责任等方面总结大田县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所采取的措施,旨在为其他地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粮食作物种植分布及空间变化情况,为高标准农田的监测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选取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范围,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提取2017—2021年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粮作物的空间分布,并将其与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空间数据以及一般耕地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以对高标准农田和一般耕地上的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和占比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2017—2021年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种植的主粮作物比例平均高出一般耕地约14%。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高、且主粮作物占比增加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及东北部、吉林西部;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低、且主粮作物占比降低的县有23个,主要分布在山脉附近。【结论 】2017—2021年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主粮作物面积占比高于一般耕地,高标准农田在落实“良田粮用”政策和保障粮食供给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四川省通过"六强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1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完善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省政府分工副秘书长、农业厅主要负责同志任副召集人,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农业厅。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了相应的高标准农田建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逐渐增加,而传统财政补助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其需求。2023—2030年,我国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亿亩,同时改造提升2.8亿亩,预计每年的新建规模会逐步减少,而农田提升改造和建后管护的需求逐年上升。从财政角度来看,尽管近几年财政投入仍处于主导地位,但财政亩均投入呈下降趋势,未来更多的投资来源将转向专项债券、信贷和自筹方式。笔者团队从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提升和建后管护三个主要方面对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规模进行了测算,浅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