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兴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工程措施,通过高效节水灌溉、生态沟渠建设、智慧管理和融合发展等措施,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生态好,土地沃、产品优、农民富”的绿色农田样板。本文分析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胥仓绿色农田建设项目的典型案例,该项目旨在通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智慧管理和多元经营等方面的措施,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项目实施后,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在保障农作物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为周边地区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土地开发项目的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在确定项目的规划方案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开发模式,即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确定的工程类型和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3.
定海区马岙街道绿色农田建设项目是全省首批绿色农田试点项目之一,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项目建设重点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开展数字农田建设、探索多种绿色高效技术加强耕地地力、全面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和保护性耕作,同步实施污染源头减量与末端减排,建设田间水循环体系,构建农田绿色水生态系统,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强化生产综合利用,突出种粮属性;科技赋能绿色农田,建设农田监管数字化系统,完善对农田及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监管,着力打造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样板区,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龙泉市小梅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是2022年浙江省第一批24个绿色农田建设试点项目之一,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改善生产条件、实现高产优产为核心,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区域内实施改造提升,龙泉市着力打造一批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高标准绿色农田样板区,主要建设内容涉及基础设施、绿色生态、电力工程、通信工程和数字农业等五个方面,尤其是采用气象监测、生态绿色防控系统、绿色农田“一张图”等农业先进技术,建设数字农业体系,同时,依托“油稻轮作”“稻耳轮作”等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粮食生产等节本增产提效。结合大窑青瓷窑址,绿色农田建设助力打造“农业打底、文化引领、旅游带动”的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襄汾县农技人员结合当地实际,成功探索出高标准节水灌溉农田玉米丰产方建设的配套综合农艺措施。该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显著土壤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当地农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襄汾县农技人员结合当地实际,成功探索出高标准节水灌溉农田玉米丰产方建设的配套综合农艺措施。该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显著土壤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当地农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巨野县围绕高标准农田“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率高”的“四高”建设目标,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规划设计,强化项目管理、监理和资金拨付管理,加强项目建后管护,2019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达35.5万亩,通过实施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防护林网生态工程、输配电工程、智慧农业与物联网工程等,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项目区内灌溉保证率98%,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1万亩,年亩均节水42.44 m3,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5.5%,粮食亩均增产156.32斤,亩均经济效益增加293.73元。巨野县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评比中连续多年蝉联前三。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以“非粮化”整治和绿色农田建设为契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设施完善、生态良好、智慧管理、富民惠民”为目标,通过农田整治、科技赋能、生态自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化、生态化、数字化,高质量打造绿色农田,以项目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农业增效,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诸暨市山下湖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深挖乡村特色资源,遵照“一心引领、一线串联、五区联动、多点辐射”理念,对三等田进行综合治理建设绿色农田,探索“高标准农田+”新模式,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构建“5G绿色农田”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智治”水平。建设绿色农田打造美丽田园示范区、农旅发展先行区、土壤改良示范区、绿色防控示范区和生态灌溉示范区,极大促进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野好丰景。  相似文献   

10.
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能够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的水分状况,防止干旱、洪涝、土地盐碱化等灾害的发生,是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项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如何对农田的水利灌溉实行有效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列举我国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目标.主要采取了低压输水管道灌溉、喷灌及渠道衬砌等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田间道路设计;农田防护林建设及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扶持农技服务组织和示范农户等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首次将残次林地资源作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后备资源。本文通过宝鸡市陈仓区ZJS村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利用土地整治、完善灌溉与排水设施、新建田间道路以及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使项目区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年均纯利润增加214. 5万元,农业生产环境大大改善,耕地等别显著提高1~2个等别。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强化了主导产业优势,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临海市绿色农田建设以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整修、耕地地力提升为重点,推动农田“数智化”管控,项目建成后实现了宜机宜耕、土壤肥沃、生态良好、高产稳产。2023年,建设绿色农田3 233亩,农户人均年增收0.6万元,增加优质绿色粮食产量约25.86万千克,有效推动了当地三产融合,将绿色农田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实现“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相似文献   

14.
<正>为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2014年,中央财政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快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拨付进度。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拨付农业综合开发转移支付资金341亿元,占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的100%。其中,拨付土地治理项目资金236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效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相似文献   

15.
湖溪镇坚持科技引领,合理设计基础设施改造、耕地质量提升、绿色种养模式推广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设模块,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生态转型为主线,以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田整体“智治”(如智能监管体系、结合GIS地图展示智能设备(气象监测、虫情监测、病害监测、杀虫灯、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备)为主要内容,科技赋能,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形成集科技应用、种植制度创新、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于一体的绿色农田建设综合体,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就业,打造高效生态绿色农田湖溪镇样板。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农垦新华农场积极争取国家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鹤立河灌区新华农场3个管理区土地整治项目,打造"田相连、路相通、渠相接、设施齐"的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4000多万元,覆盖土地3700多公顷。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建筑物、道路和晒场、育秧基地等多个项目,做到农田、道路、沟渠、  相似文献   

17.
残次林地资源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来源,通过对低效残次林地的开发,能极大地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显著提高耕地数量及质量。为探索适合于风沙草滩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开发模式,本研究以靖边县龙二村风沙地为研究对象,借助砒砂岩和沙复配成土造田技术,采取4大工程和耕作管理等手段。结果表明:通过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改善沙地土壤颗粒配比,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效率,提高粮食产量。通过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配套工程措施,对项目区种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改善了当地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将原来的沙荒地打造成为宜耕宜种、收益良好的景观生态农业基地,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常葵艳  张莹  陈庆丰 《北京农业》2014,(24):193-194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通过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本次工程按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等3项标准,在辽西北某地农村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详尽分析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背景和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上,对该区进行了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及典型田块划分等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9.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证明,实行田型调整工程,开展“田网”建设,辅以“渠网、路网”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机下田,提升农机作业能力,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但针对地形地貌复杂的丘陵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田型调整难度较大。为此,根据达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实践,对丘陵区田型调整工程进行探讨,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本报讯为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2014年,中央财政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快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拨付进度。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拨付农业综合开发转移支付资金341亿元,占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的100%。据悉,其中,拨付土地治理项目资金236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效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确保《国家农业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