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2003年开始由大田自然保护区向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至2005年止共野放296头。2007年5月,海南林业局组织了海南坡鹿种群全面调查。我们对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种群数量与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现场直观点数调查、样方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为海南坡鹿530头,种群年均增长率约21.4%。事实证明了迁地野放坡鹿是成功的,为促进坡鹿种群的进一步发展及栖息质量不断改善,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南坡鹿是珍稀的热带鹿种,仅分布于我国海南岛,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海南坡鹿,对于保护我国鹿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海南坡鹿的起源与进化、栖息地选择、保护与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海南坡鹿科学、有效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南坡鹿资源、保护管理现状的论述,提出海南坡鹿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田自然保护区是海南坡鹿的主要栖息地,由于受自然演替、过度放牧和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海南坡鹿生境质量日益退化,严重威胁海南坡鹿的保护和发展。该文就海南坡鹿生境退化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种植牧草、轮牧放养、耕耙撂荒、人工除杂、火烧更新和镶嵌式分片改造和重建海南坡鹿适宜的生境。  相似文献   

5.
短波     
海南坡鹿摆脱灭种厄运近日,海南省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中心完成对全省海南坡鹿的普查工作,结果证实海南坡鹿适应了野外栖息环境,自然交配、繁殖成功,目前总数量达到1785只,摆脱了物种灭绝的厄运。  相似文献   

6.
掌握海南坡鹿一般临床性检查,是开展疾病防治诊断的重要前提工作,只有掌握了临床检查,才能准确的了解坡鹿的健康状况。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该文阐述了海南坡鹿一般临床性检查:体温的检查;呼吸频率的检查;采食与反刍的检查;胃肠道的检查;心搏频率的检查;排粪及粪便检查;排尿及尿液的检查。不同年龄、性别的坡鹿个体各种指标的检查结果有所差异;坡鹿在静止或者是运动状态下各种指标的检查结果也不相同。文章提出了相应的临床性检查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1999年广州动物园从海南引进一对海南坡鹿进行饲养和繁殖,至今已繁殖5胎,成活4头,成活率达80%。海南坡鹿在广州地区的发情期为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发情高峰期为1~2月,妊娠期237—240天。海南坡鹿的精饲料以正大康地公司出口的奶牛D19颗粒料为主,辅以黄豆、苹果、番薯,草料以象草和苜蓿草为主。海南坡鹿引种到广州地区进行繁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海南坡鹿(Cenvus eldi hainanus)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草地类型是海南坡鹿重要的生境类型,为了弄清楚火烧草地后对海南坡鹿坡鹿栖息地的影响,我们在1~10月份内采用了样地法和样线法分别从坡鹿食物量变化、外来植物覆盖度变化、坡鹿对栖息地选择的变化及其行为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海南坡鹿的食物量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内平均每月分别为953.7g/m~2和903.3g/m~2;外来植物的覆盖度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内平均每月分别为12.7%和7.9%;坡鹿对火烧地和非火烧地的选择分别为55.3%和44.7%;坡鹿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的各种行为比是:采食60.7%和39.3%;运动53.3%和46.7%;休息44.4%和55.6%。  相似文献   

9.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大田珍贵动物保护区是以保护海南坡鹿为主的保护区,总面积为2,533ha,其中灌木林1,265ha,低平草地1,013ha。建立保护区之前,由于只猎不护,以致坡鹿濒于灭绝。到1978年止,仅剩下46头左右。近年来,由于建立了保护区,坡鹿数量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年止,大田保护区就有116头左右,比建保护区前约增长了2.5倍。为了探讨保护区植被现状及坡鹿食性问题,笔者曾经先后三次深入保护区进行调  相似文献   

10.
离开坝王岭,在距东方县美丽的滨海县城仅二十余公里的公路东南侧,有一片热带干旱稀树草原。只见平野低丘,灌草茂盛;常绿乔木,杂生其间。偶有涓涓小溪和浅水池塘另星分布。平心而论,这里的自然条件不见优越,景色亦毫无动人之处。然而当你了解到此地恰恰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海南坡鹿的产地,就不能不对之刮目相看了! 坡鹿在我国的17种鹿科动物中,是最珍贵的一种。它与大熊猫、长臂猿同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而种群数量则大大少于大熊猫。  相似文献   

11.
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是一种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高产优质牧草。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种植,供海南坡鹿食用。文中就184柱花草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基于放牧海南坡鹿的管理经验等进行介绍,提出了科学种草、适时放牧、以草定畜、合理安排载畜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97~2001年,对甘什保护区半散放坡鹿的食性进行野外观察,记录到坡鹿采食植物共有64科、175属、233种。并对采食植物的区系及坡鹿对植物的喜食程度进行分析,为坡鹿迁地保护选择栖息生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珍稀濒危抗癌植物海南粗榧种群结构和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样方法研究霸王岭及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种群结构特征,共取样方24个,总调查面积为10 400m2。记录海南粗榧的胸径及高度等形态指标,并将海南粗榧按高度及胸径分为5级,以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3龄海南粗榧幼苗成活率很低,从而导致海南粗榧种群结构不稳定,Ⅴ级大树数量不多。通过其生物量和生物碱含量估算,推算出海南粗榧经济价值,就霸王岭和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含高三尖杉酯碱这一项的经济价值来看,就约为225 107.4万元,其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保护好海南粗榧,做好海南粗榧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对恢复和维护良好的海南粗榧种群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缓解市场上对三尖杉酯碱等的急切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2021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二是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逐步恢复,新添两只婴猿,种群数量恢复到5群35只.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向世界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海南方案、霸王岭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位于我国疆域最南端的海南岛,生存着鹿科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员——美丽的海南坡鹿。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采用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和中国山岳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从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3个方面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良好的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较大。文章还对降低或减少生态旅游对海南坡鹿等野生动物的干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代表性种群在生态预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代表性种群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关键基础。以适宜生境分析为切入点,重点解析海南热带雨林代表性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部分区域潜在分布的热带雨林代表性种群数量在10~25种之间,分布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83.86%;2)代表性种群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植被类型因素影响较大,种群分布数量整体由高海拔向低海拔、由原生林向次生和人工林递减辐射分布;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虽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但仍有较大面积的代表性种群高热点分布区域未纳入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需加强对此类地区的关注和重视。代表性种群的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现状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规划、热带雨林修复、代表性种群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内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霸王岭保护区内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为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海桑(Sonneratia×hainanensis),采用查阅文献,访谈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海南海桑的资源分布现状、群落结构、地形地貌和生境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海桑天然分布范围狭窄,数量稀少;2)天然分布的海南海桑倾向于生长在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中、低海水盐度条件下的中、高潮带滩涂,该物种具一定耐污能力,对沉积物要求不甚严苛;3)天然分布的海南海桑所处的群落结构相对完整且稳定,海南海桑种群为衰退型种群,自然发展下去,其个体数量会逐渐减少。通过研究分析,提出3项保育策略,即:建立资源档案,加强监测与保护;修复生境,促进物种自然更新;人工培育苗木,开展回归种植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掌握海南苏铁(Cycas hainanensis C.J.Chen)植物资源在海南的分布规律及种群发展动态,通过56个实测点与62个样方对海南岛野生海南苏铁开展全面调查,对该省天然海南苏铁的自然种群地理分布、种群特征和种群分布格局及影响种群环境因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苏铁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市、保亭县和琼中县等中南部山区市县和昌江县的东南部山区;2)集中分布于400~800m的中低海拔半阳坡、半阴坡和40%~60%中等偏高郁闭度的热带雨林中,地势平坦,常生于林下或林缘灌丛中及沟谷旁;3)海南苏铁种群内幼树、中树居多,但大树少,幼苗最少,更新力不强,种群结构表现为稳定型;4)静态生命表结果显示,种群死亡率整体上表现出随着龄级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存活曲线整体上看接近于Deevey-Ⅰ型;5)种群分布有向均匀分布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