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省五指山市森林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海南省五指山市1998年、2003年、2007年以及2012年4期TM遥感影像数据(分辨率30m×30m)和2010年海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了海南省五指山市森林景观格局的时间空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10年内,香农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五指山市景观类型更齐全,更趋于逐渐稳定平衡趋势;香农均匀度指标先增加后减小,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大,近10年内五指山市景观类型分布较为均匀,复杂度基本没变;针叶林、竹林2种景观斑块破碎度变化速度极快,斑块受到严重的破坏;经济林(乔木类)、经济林(灌木类)、非林地基本不受外界的干扰,生长状况较好;森林景观的分离度变化量较小,各斑块间相互影响较小;斑块间相互转化较少,景观类型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城市建设中有较多的林地转化成了非林地。  相似文献   

2.
丁亮  王涛 《绿色科技》2019,(6):30-32,38
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特征、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规律及景观空间位置迁移轨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15年滇池流域景观组成以建设用地、水域、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了研究区总面积的34.51%、23.5%、15.87%和15.04%;地类之间相互转化情况较为复杂,频繁,建设用地以转入为主,耕地则以转出为主;流域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持续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受昆明市不断向南扩张的影响,其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质心均向南部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1992—2012年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为森林景观恢复、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利用5期代表三峡工程不同建设阶段的遥感影像,揭示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并从斑块面积分级和景观指数两个角度分析景观格局的破碎化过程。[结果] 1992—2012年间,耕地和林地始终是三峡库区最主要景观类型,耕地大幅减少,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森林景观结构比较稳定,呈现出针叶林 > 灌木林 > 针阔混交林 >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的态势。森林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库区库首和腹地西部,20年间森林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呈"首尾平稳、腹地迅速增加"的趋势。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分级存在明显的两级分化,细碎斑块数量多面积小,100 hm2以上大斑块数量少面积大,但20年间两极分化的情况明显缓解,零星散布的森林斑块显著减少,集中连片的森林斑块数量增加且面积增大。20年间库区森林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了54%,最大斑块指数提高了1.34倍,平均邻近指数提高了3.02倍,其中针叶林的景观优势度明显增加。[结论] 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已初见成效,库区森林景观逐渐恢复,破碎化程度缓解,连通性提高,但在景观格局上仍分布不均:库首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但以马尾松林居多、景观多样性欠佳,库尾都市区及长江沿线森林覆盖率还有待提高,地带性植被的比重应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景观变化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域环境间相互干扰、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过程,分析和评价成都市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0—2020年成都市历史遥感数据,运用遥感、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定量研究成都市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20年间成都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农业用地占主导的土地利用格局逐渐转变为耕地、林地和人造地表占优势的局面,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4.71%,成为成都市的主导土地利用/地表覆被类型。20年间增速最快的是人造地表,单一动态度达44.58%,其次为水体和林地;增速最慢的为草地和湿地。(2)20年间成都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面积达237 303.17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56%,表现出耕地、草地和林地的大量转出和人造地表、林地大量转入的特征。(3)景观类型以耕地为主,人造地表景观类型是20年间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形成了较大的集聚斑块且逐年扩大。整体景观格局受人...  相似文献   

5.
利用ArcGIS软件对异龙湖2012-2019年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后,通过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将遥感影像解译,利用Fragstats4.2进行景观指数定量分析并对驱动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2012-2019年间的异龙湖各景观类型规模变化显著,变化最显著的景观类型是水域,面积增加1 60...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21世纪以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郑州市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01年、2008年、2016年郑州市3期Landsat卫星影像数据,对其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与Shannon多样性t检定。结果表明:2001—2016年,郑州市耕地、林地、水域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和其它用地呈增加趋势。截至2016年,耕地仍是郑州市的优势景观类型,但建设用地面积已接近耕地用地。郑州市整体景观聚集度下降,均匀度增加,景观不再完全由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主导。15 a间郑州全域景观格局发生极显著变化。其下辖的行政区中,除新密市外,其他各行政区的景观格局均发生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基于2003、2011年Landsat-7卫星影像数据,运用Fragstats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方法,通过对比2003、2011年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研究福建省平潭岛的景观格局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各要素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农村居民点的斑块面积由2003年的2464.08 hm2增加到2011年的4550.83 hm2;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邻近景观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景观类型之间距离更远,变得更离散;景观异质性指数中的廊道斑块密度明显增大,增加量为21.96个.hm-2。8 a间平潭岛的景观格局呈现剧烈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8.
以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2000—2018年景观格局数量动态的面积、转移及速度特征.从斑块类型尺度与景观尺度2个层面选取景观指数分析流域近1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并在流域尺度上沿城市—林区梯度线分析沿线景观格局指数的梯度分布,基于数量统计模型对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9.
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78~2009年间6期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解译,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分析永定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2年来永定河流域以农、林、草业景观为主,耕地面积有下降趋势,林地面积2000年最低,后缓慢上升,水域面积近10年下降明显.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多样性指数逐步升高,景观类型均匀度总体有下降趋势,景观类型转移概率矩阵表明,林地最为稳定,干旱河道的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10.
应用1955年、1974年、1981年、1994年、2005年和2011年6个时期的航测照片和卫星影像,通过遥感解译和景观生态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滇西北属都湖高原湿地过去56年的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工筑坝导致属都湖水域面积在1955~1994年间增加了62.4 hm2(52.4%),之后趋于稳定;湖滨带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呈减少趋势;汇水面山有林地面积稳步增加,优势度增强;流域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整体减少,景观趋于同质化;景观破碎度先减少后增加,总变幅不大;景观连通性增强,斑块空间分布更加聚集。故属都湖高原湿地自然景观保存良好,自然生境不断恢复,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是道路和水坝建设等人为因素及森林演替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景观格局演变的自然驱动因素主要是灌木林地、草甸、灌丛草地等植被向有林地的演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帽儿山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分析其变化规律和驱动因素,进一步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指导。【方法】以1983、1993、2004、2016年共4期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面积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帽儿山林场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16年有林地占区域总面积的86.77%,是林场景观的基底,有林地景观以软阔叶混交林、硬阔叶混交林为主;有林地景观面积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1983—1993年间有林地景观面积减少了378.6 hm2,1993—2004、2004—2016年间面积分别增加了1 730.8 hm2和499.4 hm2;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的影响,有林地中各类植被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相比1983年,2016年软阔叶混交林面积减少了1 183.20 hm2,杨树林面积增加了1 618.89 hm2,硬阔叶混交林面积增加了1 457.07 hm2,针阔叶混交林面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宜良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期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对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城镇扩张趋势和城镇建设适宜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宜良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减少,城镇用地和水域增加;2010—2015年城市建设活动相对缓慢,2015—2020年城镇用地急剧增加,城镇扩张向东部延伸,逐渐包含沿南盘江流域散布的村镇;宜良县西部沿滇越铁路散布的村镇城镇化进程较快,可合理利用“一水一轨”构建城市双廊道,并积极与周边城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此推动宜良县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软件Ecognition和ArcGIS软件,解译提取昌化江流域1995年、2000年和2007年天然林信息,以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为景观指数计算工具,选择景观斑块形状指数、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化指数、景观斑块分维数指数等指标,对昌化江流域天然林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2000年和2007年昌化江流域天然林总面积分别为1 431.38 km2,2 143.17 km2和1 487.98km2,天然林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波浪形变化,目前天然林破坏严重。分析结果为天然林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神农架生态环境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之一。同时,作为中国中部生态旅游热点地区,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神农架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landsat 5、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30 m×30 m分辨率)进行解析,获得了这3个不同时期研究区的耕地、林地、灌草地、湿地、水体和建设用地等6种不同景观类型的分布图及不同景观类型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这20年内,神农架的主体景观森林得到了较好地保护,面积基本保持了动态平衡,耕地面积也基本稳定,建筑用地和水体显著增加,而灌草地则显著减少,湿地在2010~2020年也显著减少;且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变化幅度在2000~2010年要显著大于2010~2020年。因此,在未来应该注意加强对该地区灌草地及湿地的保护,并严格限制建设类项目。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神农架地区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部分为研究区域,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河道演变规律与景观格局分布规律,并着重研究了该地区河道演变与景观格局分布的联系。结果表明:近20年间黄河总取水量呈上升趋势;2002~2010年裸地沼泽面积明显减少,植被面积增多。2010~2019年,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形式从沿海区域开始向内陆演变呈现一定的规律,最外环为海洋、向内依次为是浅海滩涂、滩涂、水产湿地、盐田、旱地、沼泽湿地、植被、建设用地;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图可以利用ENVI提取其对应的植被覆盖图来消除影响。在NDVI植被归一化指数的基础之上建立植被覆盖图,通过NDVI指数分析植被的长势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南京市2005—2018年景观类型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指标及动态度模型、景观类型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特征。景观水平上,13 a间的景观空间和结构连接性整体得到优化,异质性下降。类型水平上,耕地和建设用地一直保持为南京市优势景观。景观类型动态转移方面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植被图及外业调查,采用多个景观格局指数首次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及破碎化特征.借助ERDAS image8.7软件,将额河流域景观类型划分为7大类10小类,其中包括5大类8小类植被类型,影像总的分类精度达到87.2%.5大类植被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16.5%、河漫滩林地2.6%、湿地1.6%、草地10.5%、荒漠52.2%.格局指数分析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呈小斑块分布,其斑块最大周长和最大面积及平均面积均小于其他植被类型;河漫滩林地的斑块形状比较复杂,其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和类型边界密度指数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多个景观指数都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的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主要是由于河漫滩林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富集性吸引了人类高强度的干扰所致.额河流域景观类型面积分布最不均匀,但景观类型斑块数分布相对较均匀.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吕梁文峪河流域地形图、航片等为基础资料,借助Geoway软件及Visual FoxPro与Microsoft 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转化.选取斑块面积指数、标准差、变动系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等景观指数对流域总体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和灌草丛对整个流域河岸带植被景观起绝对控制作用,占相当比重的耕地是流域治理中不容忽视的类型;小规模分散分布的村庄是引起流域河岸带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水面、草甸等类型对维护河岸带景观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藉此,提出了流域分段治理的规划设计,即在流域上游段,以自然演替优先,辅以人工管理;在中游段,封育管建并重,人为促进更新;在人为干扰严重的下游段,以人工建设为主进行河岸带生态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9.
20.
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kappa指数方法,对辽河流域10 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并对辽河流域内所包含的各市辖区县的土地利用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主要以耕地、林地为主。2000—2010年间,各个景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耕地大幅度减少,城镇用地大幅度增加,城镇用地主要由耕地、湿地转化而来;土地利用度及土地利用动态度逐年提高,市辖区的土地利用度明显高于各县;景观指数与Kappa指数表明:主要类型的景观变化幅度较小,景观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复杂,破碎化加剧,人为影响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