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是近年来园林景观行业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一。回顾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进展,对该理论在城市滨水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南通海港引河绿廊景观绿化工程为实践案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依托景观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理念,总结提出了城市滨水绿地的3种典型设计策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增强水利基础设施韧性及提升滨水绿地的服务能级,展示了滨水绿地景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西湖文化园为例,通过分析城市中央滨水空间具有的主要功能,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城市中央滨水公共空间的四个基本点: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实现滨水绿地生态职能、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开发和景观经济价值的合理利用。以期为今后城市中央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几个代表性滨水绿地景观规划为例,对城市滨水绿地中休闲健身空间的组织原则、规划模式特点,以及如何统筹安排好其内部空间和外部联系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为实现城市滨水绿地的综合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福州现有的滨水植物景观进行了调查,为改变城市水系绿化模式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文章主要从植物配置层面上,以7个公园滨水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福州现有滨水植物及其景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沿岸滨水植物群落的配置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浙江永康市南苑路滨江绿地的规划设计隋况,认为滨水绿地设计应体现出亲水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包括城市森林、园林绿地、都市农业、绿色廊道、滨水绿地以及立体空间绿化等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空间。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生态规划的合理性和管理的适宜性。本文从研究角度、研究尺度、服务功能、评价指标、规划方法和建设方式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当前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中存在问题,并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了调控策略和整合能力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滨水绿地兼具多重价值,对其合理规划建设将为河涌密布、高密度城市建设的广州提供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2019年碧道规划的制定为滨水绿地建设提供契机,厘清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政策管理发展历程可为广州市后续碧道建设提供编制参考与研究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的滨水绿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阶段划分、文本分析对其指导城市滨水绿地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发现,20年间滨水绿地相关概念逐步完善,建设内容逐步丰富,规划范围拓展至全市河涌,但实施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哈尔滨滨水植物景观现状的评价分析,针对哈尔滨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缺陷,在体现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应用基础上,从植物营造空间、展现季相与色相变化、运用框景漏景等造景手法、营造野味滨水景观4个层面进行了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的探讨,以期为建设哈尔滨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滨水绿地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公共滨水景观建设是城市综合开发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点,结合设计案例,从功能、文化、生态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设计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案,为城市公共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20世纪90年代初,TOD发展模式在新城市主义的倡导下应运而生,但是中西方国情各异,中国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的TOD发展模式,而应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TOD模式。结合笔者在厦门多年的工作经历,以厦门市为实证案例,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探讨了厦门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提出了TOD模式下的轨道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策略,城市空间结构与轨道交通结构在这3个层面的对接是TOD发展模式得以实现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趋势下,TOD开发模式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TOD开发模式以其自身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在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OD开发模式对区域绿道、公共绿地空间与步行社区、街道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期为其他层面的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王顺利  陈磊 《湖南林业》2008,(11):27-27
滨水游憩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游憩绿地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滨水游憩绿化应有机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规划成带状临水绿地,点缀以园林小品和装饰小品,成为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休息、娱乐、观光场所。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公园滨水植物及其景观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16个城市公园中的滨水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滨水植物种类、出现频率、配置方式和生境特点等进行调查分析。共记录了广州公园滨水园林植物372种,分属107科264属,其中,水生植物78种;将广州滨水植物景观按不同营造特点及效果划分为人工式驳岸水景、自然式驳岸水景、与建筑小品结合式水景、可亲水式水景、绿岛式水景及小型面状水景等6种配置方式,并分析了这些配置模式常用的植物及其配置特点;分析了广州市公园滨水绿地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优良滨水植物在城市公园景观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地处藉河流域的天水市为研究区域,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及发挥滨水效益的角度入手,对天水市藉河流域城区段滨水景观及风景林带构造模式进行探讨,并以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为切入点对其河岸风景林与滨水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在结合当地自然与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滨河景观构建的总体构想,即"一脉、三廊、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体系;构建道路防护林、观光风景林、护坡景观、旱溪景观、雨水花园、护堤坝六大景观林带构造模式,打造一个生态与环境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水风景林带与滨水景观,开发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山地城市滨水空间由于涉及2类不同的地理空间而具有独特的景观个性。现代景观设计中,滨水绿地是城市公共开放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处于复杂地形上的滨水绿地则为景观设计提高了难度。绥江新城位于云南省东北角,毗邻金沙江,地形地貌复杂。以绥江新城滨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尊重场地复杂地貌现状的基础上,融合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创造富有山地城市特色的滨水绿地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滨水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需求,以黄浦江沿岸E10单元新华滨江公共绿地为例,通过剖析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和多功能应对策略,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更新理念和优化路径。提出了以动态视角分析供给侧调整的理性和科学性,理性对待滨水景观量的过度和质的缺失,可有效地提高滨水景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空间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滨水绿地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留出适宜观水的视线通廊,而在城市生态建设中水景常被绿地阻隔。以徒骇河聊城城区段景观绿地为例,通过分析限制因素,以场地内的乔木、灌木、地被为基本材料,采用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方法,研究种植密度、种植区域的差异对观水尺度的影响,分别对不同植物空间下游人看到的水景尺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3类植物对于水景的阻隔程度为:灌木乔木地被,并提出适于聊城市徒骇河滨水绿地植物空间的观水景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就现代生态理念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滨水景观展开了探讨,以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采用翻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合理规划景观格局;传承地域特色,延续地方文化;重视处理空间细部要素;生态化设计4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策略。提出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滨水景观之中,有助于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为城市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首届中国国际绿化博览会主会场(南京“绿博园”)的规划主题、设计构思以及设计方案的解读.研究展会型城市滨水绿色空间的营造模式,探讨诸如设计功能多样化的把握、滨江原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生态理念的落实与生态技术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进程中,江南水乡城市空间结构背离了水陆相生的传统空间格局,城水脱钩、人水分离,导致滨水空间衰败。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以耦合性切入城市与滨水空间之间关系的分析:一方面以基于网络分析法模型的可达性分析滨水空间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以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分布、POI兴趣点、街道整合度等多源数据分析城市人群空间分布;然后将两者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城水空间耦合关系的网格化地图。结果发现,研究区内城水空间错位现象严重,高耦区集中于城区中心且范围狭小,城区边缘低耦、无耦区广大,诠释了研究区内“水乡”空间意象淡薄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分类分型的优化策略,并将优化方案代入模型中验证其成效,为江南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的设计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