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套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套播油菜密度、播期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油菜只要掌握好配套技术,仍可达到与育苗移栽相当的产量水平,而且大大降低劳动强度。经济效益较高。在江苏扬州地区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1日前后,密度以30.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稻田直播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作者近几年的栽培示范,总结了稻田直播油菜的栽培技术,分析了稻田直播油菜的特点和高产原因。  相似文献   

3.
膝宏飞  高昌磊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2):165-166,167
“史力丰”在2001和2002年南京市浦口区试验、示范种植中,表现产量高、综合性状优、抗性强、适应性好、品质优等特征特性。并探讨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育壮苗打基础;提高移栽质量促早发;合理运筹肥料攻角果;加强田管促高产。  相似文献   

4.
晚稻套播油菜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月星 《作物杂志》1999,15(1):37-38
浙北平原,种植制度以麦(油)—稻—稻为主,是我省粮油作物主产区。1997年我们进行晚稻套播油菜试验示范400hm2,平均产量1950kg/hm2,其中桐乡市梧桐镇沈新荣种粮大户套播油菜0.42hm2,平均产量2413.5kg/hm2。1套播油菜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稻田套播油菜优化农艺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套播期3个对套播油菜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二次回归近似最优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套播期对套播油菜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和频数分析,明确套播油菜的优化农艺方案.即种植密度25.65~36.30万株/hm^2,纯氮用量231.75—263.70kg/hm^2,套播期5—6d。  相似文献   

6.
苏北沿海棉区是我省同时也是我国植棉集中、单产较高的商品棉基地。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植棉相对效益也越来越低.从事植棉的人口和面积也呈下降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轻型栽培是植棉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轻型栽培其核心思想:一方面节省成本、增加效益,另一方面积极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植棉管理工序,  相似文献   

7.
芜菁甘蓝俗称大头菜,是遵义县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但多年来,一直粗放管理、净作栽培,产量和效益不高。为进一步提高芜菁甘蓝产量和效益,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从2002年开始示范推广“杂交油菜套种芜菁甘蓝栽培技术”。2003年鸭溪镇杂交油菜套种芜菁甘蓝栽培面积达133.33hm^2,平均单产达到1384.9kg/667m^2,产值415元/667m^2,油菜平均单  相似文献   

8.
稻田油菜免耕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稻刚油菜栽培产量的形成不在于耕作方法,而取决于氮肥施用量及栽培密度。并得出了稻田油莱采用免耕栽培技术,能节本增效。氮肥施用量以15kg/667m^2为经济有效,栽培密度以6000株/667m^2较为合理.已列为本试验的最优组合。试验不仅大大地减少了稻田翻犁的复杂工序,而且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松桃县稻油两熟制生产区的首选农业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唐景斌 《种子科技》2014,(12):47-48
南京市高淳区多年的试验结果和高产栽培经验证明,要想提高油菜产量,应该以合理群体为起点,努力提高单株生产力,采取“秋发、冬促、春稳、活熟”的技术途径,使油菜角果群数量与质量能协调提高,最终实现高产稳产。文章对广大农业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首位。少耕、免耕等轻简型栽培技术是农业部近年来重点主推技术之一,也是近几年长江上游油菜优势生产区的主推技术,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1.
冯泽蔚  苏跃 《耕作与栽培》2007,(5):F0003-F0003
1用种与播期选用通过审定的杂交油菜良种,如油研9号、油研10号、黔油12、黔油17号、黔油18、贵杂5号等。播种期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海拔高度或积温,一般在9月10~20日左右为宜。2精细育苗按“三精三一”的要求育好苗、管好苗、栽好苗。2.1“三精”2.1.1精细整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地块作苗床,播前10d整地2~3次。苗床施用有机肥100~150kg、普钙3~5kg、氯化钾1~2kg/66.7m2,泥肥相拌,碎土作厢,厢宽1.33m、沟宽0.33m、沟深16.67cm,反复碎土,厢面平整,呈“鱼脊背”型,土粒细匀,做到“三上三下”,即上细下粗、上紧下松、上…  相似文献   

12.
胡启山 《科学种养》2009,(12):17-17
在茬口安排不及或育苗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冬闲稻田免耕直播栽培一季油菜,是油菜生产新的种植方式。试验证明:该种植方式同育苗移栽比较,不仅技术简化,易于掌握,而且具有省工、节本、增效等优点,只要各项栽培管理措施到位,一般单位面积产量可与育苗移栽相当。下面介绍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宁杂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1996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是我省目前较好的高产优质油菜。通过1995~1997年的试验,初步明确了如下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14.
刘良峰 《种子科技》2003,21(5):300-300
豫油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所选育的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其突出特点是抗寒性强,适合黄淮流域冬季寒冷地区种植。2002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油2003005。1 品种特性 该品种苗期发苗快,长势强,茎秆粗壮,具有较强的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抗倒伏。群体一致性好,全生育期235 d,比秦油 2号早熟 1d。株形高大,株高170 cm,单株角果数多。  相似文献   

15.
麦田套播稻高产高效生态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麦田套稻具有秸秆全量还田。避免焚烧。改良土壤.节省秧田及产量构成等特点.提出了麦田套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饶勇  肖华贵  陈静 《耕作与栽培》2002,(6):15-15,23
黔油 12号是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自育的双低隐性核不育系SAB 3为母本 ,与双低恢复系双 16 8为父本组配的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 ,在贵州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 ,分别比对照油研 7号增产 13 98% ,14 6 5 % ,于 1999年 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般大田生产中 ,单产 2 70 0kg/hm2 左右 ,最高单产 370 0kg/hm2 左右 ,品质双低 ,抗 (耐 )病力强 ,适应性广。为加快推广应用 ,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 ,进行了系列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 材料和方法表 1 在相同施肥条件下 ,密度设计水平处 理密度(万株 //6…  相似文献   

17.
双低优质油菜既是人民日常生活中食用营养油 ,也是生产高级润滑油和医药、肥料、饲料等工农业的重要优质原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食油已从食用动物油转向植物油 ,又从食用植物油到双低优质油。推广种植优质油菜 ,改进和提高油菜籽内在品质 ,是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德江县自 1996年示范推广优质油菜以来 ,面积逐年扩大 ,总产稳步增长。1996年推广优质油菜 0 .14万hm2 ,1999年推广面积达到 0 .4 7万hm2 ,单产 10 7.5~ 112 .4kg/ 6 6 7m2 ,一般比前几F年作为我县的当家品种秦油二号增15~ 2 5…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情况陇县位于陕西省渭北旱塬西端,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平均海拔800~2346米,年降雨量500~600毫米,无霜期198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自从上世纪60年代胜利油菜在陇县试种成功后,甘蓝型油菜开始在关中和渭北地区大面积种植,到现在甘蓝型油菜一直是陇县的传统农作物,截止2011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方法及统计原理,建立的稻田套播油菜氮磷、钾肥与其产量二次多项式数学回归模型,拟合程度高。三因子对稻田套播油菜产量作用效应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互作>氮钾互作>磷钾互作。提出本区产量≥150kg/667m2最佳施肥组合为,产量施N量19.41~23.42kg、P2O58.04~10.14kg、K2O8.87-11.28kg/667m2,N、P、K之比为1∶0.41~0.43∶0.45~0.48。  相似文献   

20.
伊犁河谷西部是新疆主要的蓖麻产区,但单种蓖麻产量仅220~230kg/667m^2(旧制1亩,下同),效益低。为合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优化立体复种模式,2000~2004年六十二团进行了5年的蓖麻套大豆试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采用蓖麻覆膜套大豆模式,蓖麻产量180~200kg/667m^2,大豆产量140~1.60kg/667m^2,平均产值1032元/667m^2(按2003年蓖麻3.3元/kg,大豆2.7元/kg),扣除成本255元/667m^2,获纯利777元/667m^2,比单种蓖麻利润高269元/667m^2,比先播大豆再人工隔行点种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