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进行了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产量及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产量最高,无肥区最低,各施肥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配方施肥区比习惯施肥区和不施肥区分别新增纯收入305.0、6 458.4元/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水稻施肥的科学配方,本试验主要设置3个水稻配方进行田间验证,并以配方2(N-P-K=10-5-10)为优化施肥区设置1个无肥区、1个缺氮区1个缺磷区、1个缺钾区共7个处理,采用随机排列,三次重复,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得到的三个配方施肥处理产量,通过方差分析三个配方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但是配方2与缺素区、无肥区产量差异达到5%显著差异水平,与无肥区产量比较差异达到1%极显著差异,而配方1和配方3与缺素区、无肥区产量间差异不显著。证明三个配方中的配方2作为优化施肥是可行的,高于或低于配方2的施用水平都会不同程度造成水稻减产,配方2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根系与产量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早造水稻,采用不同施肥处理,3次重复的小区试验,探讨了水稻根系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产量差异极为显著,而重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小区产量经多重测验,施氮、磷、钾肥区产量最高,不施肥区产量最低. 研究表明:小区产量高低与施肥有关外,还直接受到水稻根系发达程度所制约,从回归分析可看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短根数、长根重,最小是伤流量. 研究还表明:在高温多雨的水田生态系统中,通过人控施肥调节、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是夺取水稻高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水稻肥料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掺混肥料在水稻上施用,改变水稻生产多次施肥习惯为二次施肥,简化农事操作工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在水稻上作二次性肥料应用,产量稍低于推荐施肥区产量,稍高于习惯施肥区产量,但与常规施肥和推荐施肥相比,产量结果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的施肥模型,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设计合理,数据一致稳定,处理间产量结果差异极显著,优化施肥处理产量显著,70%优化氮区其次,130%优化氮区第三,常规施肥区第四,说明该区域比较缺钾,无钾施肥对产量影响显著,过量氮施肥影响其次,氮肥不足影响第三,各处理中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线辣椒产量明显增加,但是氮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随着进一步增加产量却下降,可见适度增加钾肥,可获得较高产量,氮肥过量又能明显减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索水稻施肥的科学配方。[方法]主要设置3个水稻配方进行田间验证,并以配方2(N-P-K=10-5-10)为优化施肥区,设7个处理。[结果]该次试验得到的3个配方施肥处理产量间差异不明显,但是配方2与缺素区、无肥区产量差异达到0.05显著差异水平,而配方1和配方3与缺素区、无肥区产量间差异不显著。[结论]3个配方中的配方2作为优化施肥是可行的,高于或低于配方2的施用水平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计计算机指导施肥区、蔬菜配方施肥区、腐植酸配方区、习惯施肥区4种施肥方式处理,进行西芹肥效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计算机指导施肥区产量最高,可重点推广,蔬菜配方施肥区和腐植酸配方区次之,也可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计计算机指导施肥区、蔬菜配方施肥区、腐植酸配方区、习惯施肥区4种施肥方式处理,进行西芹肥效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计算机指导施肥区产量最高,可重点推广,蔬菜配方施肥区和腐植酸配方区次之,也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不同施肥水平与红薯产量的关系和实际应用效果,获得红薯的最佳施肥量,为得出长兴片区红薯的科学施肥依据。试验得出该片区配方施肥区红薯亩产2253.8kg,比常规施肥区亩新增鲜薯214.1kg,增产10.5%,比无肥区新增鲜薯889.8kg,增产65.24%;由于配方合理农学效率比常规施肥区高,配方施肥的氮农学效率111.23 kg,增施1个“N”的养分量,可获得111.23kg鲜薯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加59.25kg;增施1个“P”的养分量,可获得148.3kg鲜薯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加83.84kg;增施1个“K”的养分量,可获得49.4kg鲜薯产量。氮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区提高20.74%,磷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区提高11.49%,钾肥利用率27.19%。通过优化施肥配比,化肥用量明显减少,农业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合理的施肥方式,进行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习惯施肥、不施肥3种方式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产量最高达10680.0kg/hm2,习惯施肥区9985.5kg/hm2,不施肥区产量最低,为8805.0kg/hm2,产量差异显著;合理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水稻经济效益,但也需要细化并深入研究,以探讨更佳的施肥量和比例。  相似文献   

11.
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效益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习惯施肥、以及不施肥3种方式的大区对比试验表明,配方施肥区产量最高,不施肥区最低,各施肥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测配区比习惯区和不施肥区分别新增纯收入108.8元/667m2、265.88元/667m2.合理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但也需细化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更佳的施肥量和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安图县玉米施肥配方的合理性,设置田间试验比较了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差异。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区产量8867kg/hm~2,配方施肥区产量9800 kg/hm~2;配方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玉米933 kg/hm~2,增产率9.2%,效益增加1306.2元/hm~2。安图县玉米施肥按N:150/hm~2,P_2O_5:72.6/hm~2,K_2O:82.5/hm~2制订肥料配方是基本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本地区水稻施肥规律以及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本试验结合农场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研究了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中以完全配方施肥区的产量最高,产量为647.48kg/亩,其次为完全常规施肥区,经过方差分析,各施肥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杨茹 《农业科技通讯》2011,(5):51-53,55
通过10年土壤肥力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连年收获与多年施肥使农田养分含量发生变化,施用不同肥料耕层各种养分含量变化差异较大。在常规管理水平下,施肥区较不施肥区作物产量上升趋势明显,单产上升1 050 g/hm2左右,有机肥区较单施化肥区产量上升幅度大,为6.67%~16.7%。长期单施氮肥区产量接近无肥区,增产效果不显著。农田养分状况是氮增磷稳钾不足,增施钾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10种新型复合肥和2种普通肥料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区新型肥料与普通肥料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量间差异显著。复合(混)肥施用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新型肥料在减量3.1%~15.9%施肥的情况下,与普通肥料产量相近或略增。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6,(10):15-16
为了探索薏苡施肥的科学配方,本试验主要设置3个薏苡配方进行田间验证,并以配方2(N-P-K=12-6-10)为优化施肥区设置1个无肥区、1个缺氮区1个缺磷区、1个缺钾区共7个处理,采用随机排列,三次重复。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得到的三个配方施肥处理间,配方2与配方3处理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配方1与配方3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配方2与缺氮区、缺磷区和无肥区三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1%极显著差异水平,证明三个配方中的配方2作为优化施肥是可行的,高于或低于配方2的施用水平都会不同程度造成薏苡减产,可见配方2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建议在薏苡大田生产中采用配方2作为施肥指标。  相似文献   

17.
12种新型复合肥和两种普通肥料施用量试验表明:施肥区施新型肥料与普通肥料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量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复合(混)肥施用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新型肥料在减量施肥3.3%~13.7%的情况下,与普通肥料处理产量相近。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9,(7):9-12
掌握威宁县耕地利用管理地力变化,为区域耕地合理利用管理、质量提升提供有效依据,对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设置的无肥区、习惯施肥区、配方施肥区处理2016~2018年作物产量、土壤养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年度作物产量均是配方施肥区习惯施肥区不施肥区;2)不施肥作物产量随利用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配方施肥区、习惯施肥区作物产量基本稳定;3)化肥投产比是配方施肥区优于习惯施肥区;4)无肥区、习惯施肥区、配方施肥区土壤肥力主要指标pH(酸碱度)、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年度间均有一定差异,总体是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碱解氮呈上升趋势、有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呈上升趋势、缓效钾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上升或下降幅度均较小,且无肥区低于或高于习惯施肥区、配方施肥区。  相似文献   

19.
为修文县猕猴桃施肥灌水提供参考,将猕猴桃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施肥方式进行比较,并测定2种方式处理后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传统施肥(A区)果树产量为19.2kg/株,水肥一体化(B区)为22.1kg/株。B区较A区的增产率为15.1%。B区猕猴桃单果重、果实硬度、维生素含量等品质指标均优于A区。表明,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可有效提高猕猴桃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危天进 《农技服务》2014,(11):88-88
试验表明稻草还田300公斤配施腐熟剂处理能提高水稻产量,与学规施肥无稻草还田对照区相比可增加水稻产量75.5kg,增幅15.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稻草直接还田增产24.4 kg,增幅4.4%,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