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强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郑麦37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郑麦37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室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两年河南省冬水组区试中产量较河南省小麦生产大面积推广的对照品种周麦18号平均增产2.0%;河南省冬水组生产试验中汇总11个点,全部增产,平均较对照周麦18号增产4.3%。丰产性较优,年际间和地点间稳产性较好。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  相似文献   

2.
泗麦1108小麦为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以鲁麦14/泗阳279为组合经有性杂交,后代连续单株选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江苏省三年中间试验中,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条锈病,中抗纹枯病等特点。2000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产量表现1996~1997年度参加淮阴市小麦新品种(系 )比较试验,6点平均单产6720kg/hm2,比对照1扬麦158增产10.54%,比对照2博爱74-22增产10.5%,达极显著水平,居7个参试品种第二位。1997~1998年度被推荐参加江……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分析冬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13—2016年)北京市区域试验节水组和(2014—2017年)国家区域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结果为依据,采用与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分析小麦品种京花12号的特征特性和产量构成。结果表明,京花12号的产量三因素协调,在北京市区试节水组中,2年平均增产8.25%,北京市区试生产试验中增产14.1%。在国家区试北部冬麦区水地组中,2年平均增产6.6%;在国家区试生产试验中增产11.1%。京花12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潍麦 7号小麦新品种是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以临 550作母本 ,钱尼×中引 2号作父本 ,杂交选育而成 ,2 0 0 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8~ 2 0 0 0年两年省区试平均 80 0 4kg hm2 ,比对照鲁麦 1 4增产 3 .79% ,产量居省高肥区试乙组第一位。 2 0 0 0~ 2 0 0 1年生产试验平均9775kg hm2 ,比对照平均增产 6.0 %。本院试验场高产攻关试验平均 90 0 0kg hm2 以上。通过鉴定、品比、鲁东片和省区试、高产攻关等多点试验证明 ,潍麦 7号具有稳产 750 0kg hm2 、高产 1 0 50 0kg hm2 的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亓文俭  赵玉珍  李世丁 《种子》2003,(4):111-111
濮单 4号 (原濮 7812 )由河南省濮阳农科所于 1995年育成 ,组合为 940 1× 92 12。该组合属中熟品种 ,需≥ 10℃积温2 40 0℃d左右。在 1995~ 2 0 0 0年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 ,在 1998~ 2 0 0 0年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 ,产量较对照增产 14 .0 %~ 15 .3%,分别居 3、1、1位 ,表现丰产性好、稳产性高、抗逆性强。 2 0 0 1年由河南省品审会审定 ,适宜在我国黄淮夏玉米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1杂交种选育濮单5号(原试验名濮3612)是濮阳农科所用自选系P36作母本,自选系921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通过4年省级共35个点次试验,其中31点增产,仅4点减产,较对照掖单13分别增产15.7%、11.8%,较对照郑单14分别增产9%、14.5%,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生产适应性。2002年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2产量表现1996年在本所鉴定试验中,比对照掖单13增产28.7%;1997年在本所产比试验中,比对照掖单19增产23.8%。1998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杂交种套种组预备区试,较对照掖单13增产15.7%,达极显著差异。1999年升入省区试,平均…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宁麦36’的生产特性和应用价值,采用2019—2022年江苏省农科院科企淮南小麦联合体中间试验和2021—2022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基地进行的品质试验资料为依据,以‘扬麦20’作为对照,对‘宁麦36’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及与弱筋小麦密切相关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年度产量试验中,‘宁麦36’的平均产量较对照‘扬麦20’分别增产4.02%、5.60%和5.99%,均达极显著水平。‘宁麦36’的高稳系数(HSC)和适应度均明显高于对照‘扬麦20’。2020年区试混样‘宁麦36’的各项品质指标均符合GB/T17893—1999和GB/T17320—1998弱筋小麦标准。‘宁麦36’的4种溶剂保持力(SRC)均低于弱筋对照品种‘扬麦20’,饼干直径较‘扬麦20’大0.91 cm‘。宁麦36’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弱筋品质优,在江苏淮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病鉴定和品质测试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小麦新品种西科麦8号的单产及其构成因素和特征特性.结果表明,西科麦8号在2年13个点次的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为5 945.25 kg/hm2,比对照品种绵麦37增产11.10%,在12个参试材料中分别居第3位和第1位,增产极显著;在1年4点次的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为5 780.10kg/hm2,比对照品种绵麦37增产8.60%,居6个参试材料的第2位;经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西科麦8号对条锈病和白粉病表现高抗;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测试分析,西科麦8号的品质指标达到了优质中筋小麦标准.西科麦8号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突出的抗病性和优良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9.
绿豆新品种绿丰 5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以绿丰 1号为母本 ,品系绿选 1 8为父本 ,于 1 982年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创造材料。杂交后代经 7代分离选拔 ,2 0 0 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命名为“绿丰 5号”。  产量表现   绿丰 5号所内两年产量鉴定平均单产为 1 746.3 4kg hm2 ,比对照 (绿丰 3号 )增产 1 4.82 %。1 998年生产试验 5点平均产量为 1 1 66.5 2kg hm2 ,比对照 (绿丰 3号 )增产 1 4.87%。区试、生产试验计 3年 1 2点次全部增产 ,1 999~ 2 0 0 0年进行大面积示范及小面积种植 ,比当地主栽品种增…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周麦18的综合表现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西  宋小霞  张勇跃 《种子》2005,24(6):82-83
多年多点区试表明,周麦18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7.50%;具有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成穗数较多、千粒重高、产量三要素协调、株高适中、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半冬性、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7-2018年度和2018-2019年度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增产点率分析、AMMI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小麦新品种晋麦105号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其丰产、稳产性等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晋麦105号在2017-2018年度区域试验中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7.1%,在2018-2019年度区域试验中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6.2%,稳定性参数在2年区域试验中分别排名第3和第1,在生产试验中稳定性参数排名第1,稳定性超对照。说明晋麦105号适用范围广,具有旱作丰产性、稳产性好的特点,是适宜山西省南部旱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小麦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定性,应用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线性回归Eberhart-Russell模型分析法、适应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新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8个,占61.5%,但丰产稳产的小麦品种较少,只有微红225和扬辐麦2049,仅占15.4%。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是可行的,将高稳系数法与3种稳定性参数法相结合则更能准确反映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宁麦16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06-2009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比较了宁麦16和对照品种扬麦158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抗病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宁麦16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两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2%~4.62%。该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三因素协调、中筋品质优、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899-5908
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试是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广适性一直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品种审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小麦品种在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二者之间互作效应,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有助于全面了解品种的特性。本研究采用GGEbiplot方法,分析了连续2年国家黄淮旱肥地区域试验中‘泰科麦30’等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采用该方法中的"成对比较"功能图对‘泰科麦30’与该组对照品种‘洛旱7号’在试验区域的不同产量适应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泰科麦30’在2年多环境多品种试验中,其丰产性、稳产性表现优良‘;泰科麦30’在2年区域试验中的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品种‘洛旱7号’‘;泰科麦30’产量适应性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好,在黄淮旱肥麦区大部分地区均适宜种植;在黄淮旱肥麦区的绝大部分地区‘,泰科麦30’产量比对照品种产量高,其种植优势明显。本研究表明: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具有有效性、直观性的特点,可用于合理评价黄淮旱肥组区试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等方面,明确了‘泰科麦30’是兼备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的理想品种,也可为其他作物或植物数量性状的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籼89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水稻新品种。在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生产上较大面积试种示范中,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2000年1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1 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全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7.93t/hm2,比对照扬稻4号增产7.86%,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省区试平均8.04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4.08%,达极显著水平。省生产试验平均7.77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2.9%,居各参试品种 (组合 )之首。1998年在阜南示范种植近30hm2,一……  相似文献   

16.
花培8号是选用回交组合(9824H-1—2/郑州91138//郑州91138)F1代选择单株后经花药培养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多年多点区试和生产示范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实现新品种的应用价值,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小麦新品种--‘川麦51’的产量、抗病性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川麦51’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一个中筋小麦品种,该品种在2年的区试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增产12.6%和14.2%,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1.4%。采用DPS软件进行区域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川麦51’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稳定性。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川麦51’高抗条锈病和中抗白粉病,能够抵御频繁爆发条锈病和偶发白粉病的四川气候条件。综合评价认为‘川麦51’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扬辐麦 14(原名扬辐麦 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6254.55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5.75% ;2018-2019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 6748.5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78% ;2019-2020 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6573.0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同步进行的方法,研究了油菜新品种青油21号在门源地区种植表现,该品种表现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优良、抗逆性较强、增产显著等优势特性,小区试验中平均产量2474kg/hm~2,比对照品种浩油11号增产24.4%;大田示范中平均产量2110kg/hm~2,比对照品种浩油11号增产18.2%,在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以甘葵1号为对照,对6家单位提供的9个向日葵新品种进行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区域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各主要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CH9148、龙食杂4号和三瑞6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8.71%、18.78%和16.90%,综合性状表现好,建议2017年晋升生产试验;WZ9188和LS3968在2015-2016年2年区试中平均增产未达到审定标准,建议2017年停试;龙食杂5号、大二1号、龙食葵7号和甘葵7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5.56%、10.49%、15.55%和15.41%,综合性状表现好,2016年是第1年区试,建议2017年续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