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
2002年4月、9月和10月,在网板虾拖网作业渔船上采用渔捞日志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该种作业进行渔获种类鉴定、渔获组成分析。共收集58个网次的渔捞日志,取样品250kg,抽样分析36批重46469g。通过鉴定、分析:渔获物中共有72个种类。其中:鱼类44种、虾类12种、头足类5种、蟹类10种、虾蛄1种;渔获重量统计结果:鱼类占65.26%、虾类占22.015%、头足类占6.12%、蟹类占6%、其他占0.57%。 相似文献
3.
4.
珠江口浅水域小型虾拖网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拖虾是广东省沿海捕捞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为了查明小型虾拖网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10~11月对在珠江口浅水域进行捕虾作业的虾罟网渔船进行了海上渔获组成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浅水域虾罟网的渔获种类多、组成复杂,幼鱼和副渔获的比例高;主要渔获种类是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18.57%)、矛形梭子蟹Portunus hastatoides(15.48%)、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11.50%)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11.16%),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脊尾白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海鳗Muraenesocidae和银鲳Pampusargenteus渔获100%为幼鱼,凤鲚Coiliamystus和棘头梅童鱼CoUichthys lucidus幼鱼比例分别高达87.65%和96.15%;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斑节对虾为主捕对象,鱼类和蟹类是主要的副渔获种类;虾罟网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东海区带鱼底拖网昼夜渔获率差异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2004年和2005年东海区重点渔场底拖网渔业资源监测资料,从中选取带鱼渔获率作为指标值,并将昼夜不同网次渔获率分成4组,应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对东海区带鱼昼夜渔获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揭示带鱼昼夜的活动规律,并利用样本均值的95%置信区间法估算带鱼昼夜渔获率的差异程度,为东海区渔业资源大面定点调查带鱼昼夜网次间渔获率的差异修正提供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东海区带鱼昼间与夜间的渔获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昼间的渔获率显著地高于夜间的渔获率,带鱼昼间栖息于底层和近底层,夜间垂直移动到中上层;使用拖网规格为100◇×4 m/88 m、网囊网目为25 mm的调查网具,2004年昼间和夜间带鱼渔获率均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220.89±12.94和128.23±10.75;2005年昼间和夜间带鱼渔获率均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176.28±20.63和105.23±9.71;取2年带鱼昼夜差异程度的平均值,最保守的估计是昼间网次的渔获率均值是夜间的1.69倍。本研究从统计学分析角度证实了以往的无量化的带鱼昼夜渔获率存在差异的观察结果,推断了带鱼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其意义在于利用LSD法可以分析其它鱼种的昼夜栖息特征并提供昼夜渔获率均值差异程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虾生产国在开发本国沿海对虾资源时,不外乎利用两部分虾群:其一,是处在幼小阶段的对虾虾群,它们生活在沿岸河口,正在那里索饵生长;其二,是处在成体阶段的对虾虾群,包括未发育成熟和成熟的虾体。前者多为个体渔业捕获,有时是十分集中地被捕捞,有时是在有关的一些规定和监视之下被捕捞,而更多的情况是不受任何控制地被捕捞。后者主要为大型拖网渔业捕获,其生产规模具有工业性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2种桁杆虾拖网(包括单杆虾拖网和双杆虾拖网)的结构特征、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12-2015年于南海北部渔场进行了调查,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评价渔获组成,统计副渔获物与虾类的产量比,计算主要经济种类的幼体比例。结果表明,单杆虾拖网与双杆虾拖网的桁杆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单杆虾拖网副渔获与虾类的产量比平均为12.68±14.52;双杆虾拖网副渔获与虾类的产量比平均为1.79±1.02;2种虾拖网虾类优势种为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周氏新对虾(M.joyneri)、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近缘新对虾(M.affinis); 鱼类优势种为褐斑三线舌鳎(Cynoglossus trigrammus)、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少鳞
8.
大鹏湾捕虾拖网渔获分隔试验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捕虾拖网渔业的特点是渔获组成多样性和渔获抛弃率高。在我国南海捕虾拖网渔业中,尚没有关于改善渔具种类选择性的研究。试验采用蝴蝶拖网作为试验网具,在网囊前部安装不同网目尺寸(130和110mm)和网目形状(方形和菱形)的分隔网片,将网囊分为2层即上层的虾袋和下层的鱼袋,并估算了分隔网片对主要虾类渔获的分隔率;除此以外,还通过安装TED来改善分隔网片的分隔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虾袋中虾类渔获个体较鱼袋中的大,对比不同分隔网片设计的分隔率发现,网目尺寸对分隔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网目形状的分隔率没有显著差异;安装TED可以有效改善分隔网片的分隔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虾拖网渔业的混合渔获中鱼的平均分布率高达81%,不仅鱼类资源有巨大浪费,而且对鱼类资源的繁殖也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减少幼鱼副渔获,经常采用网囊的网目选择性。但是,早期的研究证明,许多变量影响拖网和其他移动性渔具中鱼类的尺寸选择。要克服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网囊渔获增加后有效网目张开减小。 相似文献
10.
单船拖曳4顶网式双撑杆虾拖网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船拖曳4顶相同网具的双撑杆虾拖网有单顶网具规格小、结构相对简单、网口高度低、网具水平扩张大的特点。本文针对我国过洋性远洋渔业2种不同功率的双撑杆拖网渔船所使用的虾拖网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4片式结构、网口周长为28.6 m的1号网和网口周长为40.3 m的2号网,在相同的拖速下,随着水平扩张增大,网具的阻力增加,而网口高度则有所下降。水平扩张L/S=0.45时,当拖速从1.29 m·s-1提高到2.57 m·s-1,1号网的阻力从4.77 kN上升为14.29 kN,网口高度从0.73 m下降为0.51 m;2号网的网具阻力从5.98 kN上升为18.04 kN,网具的网口高度从1.71 m下降为1.03 m。当拖速为1.54 m·s-1、L/S=0.45时,1号网具的阻力为6.37 kN,网口高度为0.66 m,2号网具的阻力为7.99 kN,网口高度为1.49 m;1号网网口垂直扩张系数为2.31%,2号网的垂直扩张系数为3.71%;1号网的能耗系数为3.71 kW·h·(104m3)-1,2号网的能耗系数为2.20 kW·h·(104m3)-1;在相同的拖速和水平扩张L/S下,2号网的垂直扩张性能优于1号网、能耗系数低于1号网。功率消耗系数的分析表明,1号网与渔船主机的额定功率较匹配,2号网被模拟部分的功率消耗所占渔船主机额定功率的百分比过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鸟种类(尤其是正受到威胁的信天翁和海燕类)数量的增加,减少渔业对这些种类的影响对其未来的存活来说是必要的。在减少全世界延绳钓、拖网和刺网渔业的副渔获率及其经济生命力的能力方面评价了一些减少和避开海鸟副渔获的缓解方法。影响缓解装置适应性和效率的因素包括渔业、渔船、位置、海鸟集群出现和年中季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183.38 kW单拖渔船使用的网板虾拖网为母型网,根据动力相似原则,也参照了日本、法国、丹麦等先进渔业国家的双联式虾拖网试验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294 kW单拖渔船使用的双联式虾拖网,并于2001年7-8月在我国东海区长江口虾渔场进行海上生产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桁杆虾拖网相比,双联式虾拖网水平扩张提高5.26%;扫海面积提高198%;能耗系数降低65.4%.其渔捞总产量可提高13%;每航次可节约柴油400kg.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本项目的试验成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虾拖网渔业的渔获效率和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对我国虾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引言 在巴伦支海和挪威沿海,虾拖网中的鱼类副渔获多年来被认为是令人忧虑的事。挪威把未达可捕尺寸的小大西洋鳕和黑线鳕副渔获看成是最严重的问题;苏联长期认为,近海渔业中的小鲈(鲈鲉,Sebastes marinuss;尖吻鲈鲉,Sebasles menteUa)副渔获量之大,对这一鱼种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此外,在斯匹茨卑尔根的西、北部渔场, 相似文献
14.
小虾和小鱼的抛弃是北大西洋深水捕虹业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正在研制不同的分离装置来把拖网中抛弃尺寸的虾和鱼分离出去,于1991年和1992在西格陵兰试验了三种不同的栅装置,并获得了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分离小虾的能力增大,但1992年试验的最有效的装置也分离出大量的大虾,使其在这一研制阶段不适用于商业捕虾。在规则形状的小鱼(如鲈铀)能被该栅有效地分离出去,而分离扁体鱼类(如马舌鲽)则无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西海岸宽角长额虾(Pandalus platycero)渔业的鳍鱼副渔获造成不能上岸利用的鱼类浪费。减少副渔获对几种资源状况不佳或正在恢复之中的平鲉属种类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捕虾桁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当网囊网目分别为40mm,45mm和50mm时,哈氏仿对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85.88,90.26,95.32mm;中华管鞭虾的30%选择体长为87.58,88.09,92.56mm;鹰爪虾的50%选择丛长为85.04,85.96%,88.32mm。三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和网囊网目内径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哈氏仿对虾L0.5-48.03+0.94Me中华管鞭虾;L0.5=67.0+0.498Me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许多对虾拖网渔业中,大量非目标生物体(副渔获)与目标对虾一起被兼捕,这种副渔获常常包括大量多群体小鱼,其中一些是商业和游钓业重要的幼体鱼种。这些幼鱼的大量兼捕和死亡已成为近年来世界性的忧虑,因为可能减少构成其他渔业基础的潜在资源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海龟放生装置在捕虾拖网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序言海龟是世界级保护的海洋动物,它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颇高。虾是海龟的主要饵料,因此,海龟一般栖息于虾渔场。由于最近几年来各国的拖网捕虾渔业迅速发展,拖网的捕捞强度不断提高,误捕海龟的事时有发生,致使海龟的数量日趋减少。为此。各国都在研究探索保护海龟的有效措施。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各国的拖网捕虾船都必须使用保护海龟的海龟放生装置、以保护海电资源。本文介绍美国捕虾拖网船使用的海龟放生装置。1种类、结构及制造材料海龟放生装置分为坚硬型和软型两大类。目前、美国渔民使用的坚硬型有六种规格,其中使用最广、…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拖网30.3mm方形网目网囊的渔获选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1997年10月和2000年11月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传统拖网渔场进行的网目选择性试验资料,分析了网目内径为30·3mm的方形网目网囊对南海北部多种渔获的选择性能。结果表明,这种规格的方目网囊平均尾数逃逸率为29·76%,平均重量逃逸率为8·46%;出现在套网中的经济种类少、数量少,条尾绯鲤、金线鱼、多齿蛇鲻、大头狗母鱼4种鱼的尾数和重量分别占套网抽样渔获的95·4%和86·0%;网囊中带鱼、长尾大眼鲷、黄鳍马面鲀、白姑鱼、深水金线鱼等鱼种的体长小于可捕标准的个体尾数比例均超过或接近50%,枪乌贼、乌贼、乌鲳等幼鱼尾数比例达90%以上,多齿蛇鲻和金线鱼50%选择体长均未达到最低可捕标准,表明该种规格网囊对多数经济种类幼体的损害比较严重。总体来说,使用该规格的方目网囊作业不利于南海北部多数种类资源的繁殖、恢复及其可持续利用,不利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