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少副渔获物的选择性捕捞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吝 《现代渔业信息》2005,20(4):6-8,12
近年来,世界许多渔业国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改造各种渔具及其作业方式,成功地研制和应用各种选择性装置和捕捞技术,有效地减少捕捞渔业中不想要的渔获(副渔获)。例如,在虾拖网中使用海龟排除装置(T EDs)大大减少了濒危海龟的死亡率,使用分离栅和方目网片减少副渔获量和鳍鱼抛弃量;改变金枪鱼围网的结构和作业方法大幅度地减少兼捕海豚的死亡率;减少延绳钓渔业兼捕海鸟的技术措施已被成功地开发出来;副渔获考虑和渔具改造在几种主要渔业法规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出和测试新的副渔获减少装置和其它革新型渔具改造,以减轻副渔获问题。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浅水域小型虾拖网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拖虾是广东省沿海捕捞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为了查明小型虾拖网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10~11月对在珠江口浅水域进行捕虾作业的虾罟网渔船进行了海上渔获组成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浅水域虾罟网的渔获种类多、组成复杂,幼鱼和副渔获的比例高;主要渔获种类是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18.57%)、矛形梭子蟹Portunus hastatoides(15.48%)、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11.50%)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11.16%),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脊尾白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海鳗Muraenesocidae和银鲳Pampusargenteus渔获100%为幼鱼,凤鲚Coiliamystus和棘头梅童鱼CoUichthys lucidus幼鱼比例分别高达87.65%和96.15%;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斑节对虾为主捕对象,鱼类和蟹类是主要的副渔获种类;虾罟网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虾渔获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渔业资源监测船生产调查资料和现场取样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虾拖网虾渔获组成、生物学特征以及月份变化等。结果表明: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捕获的虾类主要是沿岸性底栖虾类,渔获中优质虾种少,幼虾比例高,墨吉明对虾、日本囊对虾、哈氏仿对虾是虾拖网渔业的主捕虾种,虾渔获组成存在明显的月份变化。为合理利用虾类资源和促进虾渔业可持续发展,应根据虾类特性开发适宜广东沿海虾拖网的选择性捕捞技术,减少幼虾兼捕量。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虾拖网的副渔获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拖虾是南海捕捞渔业的一种主要作业方式,南海北部的珠江口是广东省虾拖网的优良渔场之一。文章以珠江口铜鼓水道虾拖网渔业生物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渔业的副渔获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虾拖网渔获种类多,以底栖鱼类和甲壳类为优势类群;副渔获的组成在不同月份有所变化;副渔获比例较高,虾与副渔获之比为1:10-1:19;副渔获中大部分鱼种未达到可捕规格,对幼鱼资源造成损害。建议渔业管理部门重视对副渔获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951210 用气枪进行地震勘探对鳕鱼行动和渔获率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with air-gun on cod(Gadusmorhua)behaviour and catch rates[刊,英]∥ASFAI..-1995,25(1).-288 渔获记录分析表明,用气枪进行地球物理学活动对延绳和拖网渔业的鳕渔获率产生巨大影响,放置在地震调查区内的延绳钓渔获量减少55%~80%,虾拖网副渔获减少80%~85%,但青鳕拖网渔业的鳕副渔获增加3倍,并在地震调查结束后立即回复正常。气枪声频谱的优势频率与鳕最敏感的听觉频  相似文献   

6.
大鹏湾捕虾拖网渔获分隔试验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捕虾拖网渔业的特点是渔获组成多样性和渔获抛弃率高。在我国南海捕虾拖网渔业中,尚没有关于改善渔具种类选择性的研究。试验采用蝴蝶拖网作为试验网具,在网囊前部安装不同网目尺寸(130和110mm)和网目形状(方形和菱形)的分隔网片,将网囊分为2层即上层的虾袋和下层的鱼袋,并估算了分隔网片对主要虾类渔获的分隔率;除此以外,还通过安装TED来改善分隔网片的分隔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虾袋中虾类渔获个体较鱼袋中的大,对比不同分隔网片设计的分隔率发现,网目尺寸对分隔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网目形状的分隔率没有显著差异;安装TED可以有效改善分隔网片的分隔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型分析环境变量对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评估适宜垂直活动空间对大西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的作用。首先采用回归分析检验环境变量对延绳钓渔获率(由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CPUE)表示)的影响显著性,结合时空变量,采用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模型分析各变量对大眼金枪鱼CPUE非线性作用。模型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和时空变量对热带大西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大西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的高渔获率月份出现在夏季和冬季,空间上在赤道以北和30?~50?W。12℃等温线深度对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的影响表现为抛物线形状,高渔获率出现在深度较浅的250 m水层,随着12℃等温线深度的增加,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降低。温跃层下界深度和深度差对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的影响都是穹顶状。随着温跃层下界深度值和深度差由小变大至200 m,延绳钓渔获率递增;温跃层下界深度和深度差超过200 m后,延绳钓渔获率变小。温跃层下界深度和深度差对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影响显著的水层分别是200 m和50 m。研究结果显示,12℃等温线深度和温跃层对热带大西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渔获率影响是交叉的,在大眼金枪鱼适宜垂直活动水层受限到和延绳钓作业深度相同时,延绳钓渔获率最高;在适宜垂直活动空间过深或者过浅时,延绳钓渔获率都变小,但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方式提高渔获率。采用延绳钓CPUE进行渔场和资源评估要考虑金枪鱼适宜垂直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8.
渔具渔法对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是中国最大海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渔业资源丰富,渔具渔法种类繁多,渔业生产飞速发展。拖网是该海区的主要渔具渔法,其产量占全区海洋渔获量的60%,但它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也是各类渔具之员,幼鱼印低值鱼渔获量占拖网渔获量的70%左右,在虾拖网渔业中,幼鱼和副渔获比例很高,虾鱼之比率为1:2—1:3.4。张网是第二高幼鱼比例(占55%)的渔具。本文叙述了南海区的渔业现状,并着重叙述了拖网、张网和刺网渔具对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Waki.  JM  程家骅 《水产科技情报》1992,19(2):60-62
在渔业研究中,测量渔获对象的体长与体重是一项基准工作,这些数据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动模式的基础,起到从生长状况的估算到潜在可捕资源量或渔获量预报的作用。鱼类的重量资料一般是指鱼体的总重量,它可被直接用于多数渔业模式。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要定  相似文献   

10.
超强纤维-Dyneema在中国远洋拖虾渔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介绍荷兰DSM公司研发的超强纤维-Dyneema在我国远洋拖虾渔业上的应用情况,新设计的Dyneema拖虾网于2003年5月-6月在海上试验取得成功,其渔获总产量提高11.150%.其中虾产量提高6.970%.杂鱼产量增加11.770%。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183.38 kW单拖渔船使用的网板虾拖网为母型网,根据动力相似原则,也参照了日本、法国、丹麦等先进渔业国家的双联式虾拖网试验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294 kW单拖渔船使用的双联式虾拖网,并于2001年7-8月在我国东海区长江口虾渔场进行海上生产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桁杆虾拖网相比,双联式虾拖网水平扩张提高5.26%;扫海面积提高198%;能耗系数降低65.4%.其渔捞总产量可提高13%;每航次可节约柴油400kg.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本项目的试验成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虾拖网渔业的渔获效率和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对我国虾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西洋中上层鲨鱼资源状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小杰 《水产学报》2003,27(4):328-333
据1994—2001年4个航次在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对热带大洋性中上层鲨鱼资源进行调查,并分析国际大西洋金枪鱼资源保护委员会提供的关于中上层鲨鱼的渔业数据。结果表明:延绳钓渔业共兼捕13种鲨鱼,其中,尖吻鲭鲨和大青鲨是优势种类。尖吻鲭鲨在第1、第2和第4航次的CPUE分别为每千钩0.3502、0.1754和0.0642尾,呈下降趋势。大青鲨在第1~3航次的的CPUE达到每千钩5~7尾,而在第4航次下降为每千钩0.8尾。研究报告了中国金枪鱼船队自1993年开始在大西洋兼捕尖吻鲭鲨和大青鲨的渔获量,并根据捕捞死亡系数和大西洋总渔获量数据,初步探讨了尖吻鲭鲨和大青鲨年平均资源量,影响CPUE的因素和大西洋中上层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鸟种类(尤其是正受到威胁的信天翁和海燕类)数量的增加,减少渔业对这些种类的影响对其未来的存活来说是必要的。在减少全世界延绳钓、拖网和刺网渔业的副渔获率及其经济生命力的能力方面评价了一些减少和避开海鸟副渔获的缓解方法。影响缓解装置适应性和效率的因素包括渔业、渔船、位置、海鸟集群出现和年中季节。  相似文献   

14.
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Miers)是粥洲虾场主要经济品种之一,历年来收购量占虾类总收购量30—40%.本文分析了它们的生物学和计算出一个世代“春虾”的资源量。本种虾生命周期短,只有1/2—3/4年,幼虾至成虾生长迅速,一个月长30-40毫米,每年出现两个世代,即“春虾”和“秋虾”。本文还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应用“指数法”计算了“春虾”世代补充期内的资源量和汛期成是的月平均资源量。最高月平均资源量约为90吨,最低月为12吨左右。由于捕捞和其它因素,平均资源量逐月下降。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不同深度的水温影响到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延绳钓渔获率。文章利用2008—2017年延绳钓生产作业数据,并结合Argo浮标水温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分析长鳍金枪鱼空间分布与不同深度水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表面(0 m)、200和400 m 3个水层的温度显著影响长鳍金枪鱼的空间分布,最优的GAM模型对渔获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的方差解释率为53.3%,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527。长鳍金枪鱼渔获率与所选取的3个水层温度均呈非线性关系,高渔获区集中分布于17~30℃的表层海域,17~20℃的200 m层海域,9~15℃的400 m层海域,以及他们的交集海线。文章初步得出了南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空间分布与水深断面温度的关系,可为指导长鳍金枪鱼的合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小黄河资源状况及合理利用意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龙山  凌建忠 《海洋渔业》2000,22(3):120-122
作为“四大渔业”之一的小黄鱼,一直是我国捕捞业中的重要捕捞对象,其渔获量和渔获质量变化对我国渔业生产总值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单鱼种产值直接影响着渔民的收入。随着捕捞设备的更新换代、捕捞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捕捞强度的加大,渔业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主要经济鱼种特别是小黄鱼的渔获质量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生产者和渔业管理者的关注。本文就小黄鱼资源历年渔获量变化及渔获物各龄鱼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如何保护小黄鱼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区鲨鱼渔业资源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0年以来在闽中、闽东渔场开展的鲨鱼延绳钓探捕调查,以及东海区历次渔业资源调查中所取得的鲨鱼基础资料,分析研究了东海区鲨鱼渔业概况、种类组成、渔场渔期、洄游分布以及主要渔获种类的群体组成和生态习性。并建议进一步开展鲨鱼资源变动规律及现存资源量的调查研究,以便为科学管理和利用鲨鱼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月采集的热带大西洋(05°37′~12°01′N、29°00′~36°51′W)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鱼的种类组成、渔获量、渔获率及其与表温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鲨鱼8种,隶属3目7科7属,总渔获尾数为633 ind,总渔获量达26 837.4 kg,其中大青鲨为主要兼捕种类。各种鲨鱼渔获率平均值在0.003~1.524 ind/1 000 hooks之间,其中大青鲨最高,其值为1.524 ind/1 000 hooks,大眼砂锥齿鲨最低,其值为0.003 ind/1 000 hooks。各种鲨鱼渔获率月变化不明显(ANOVA,P=0.901)。鲨鱼总渔获率和大青鲨渔获率与表温都呈显著性负相关。大青鲨主要出现渔场的表温范围为24.6~25.8℃。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对黄海区渔业资源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报表资料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辽宁省国营渔业与群众渔业的生产记录,描述了黄海区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渔获量是50年代平均渔获量的4 76倍,船数增长了488 37倍,功率增长了288 76倍。且单位渔获量和渔获品种质量逐年下降,优质经济鱼类占总渔获量的比例由20世纪50年代的67 28%下降到90年代的24 28%,处于食物链底层、价格不高的种类,如鱼是鱼、玉筋鱼等小型、低值鱼类占据了渔获量的主要部分,渔获品种呈现小型化、低龄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小黄鱼资源状况及合理利用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为“四大渔业”之一的小黄鱼,一直是我国捕捞业中的重要捕捞对象,其渔获量和渔获质量变化对我国渔业生产总值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单鱼种产值直接影响着渔民的收入。随着捕捞设备的更新换代、捕捞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捕捞强度的加大,渔业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主要经济鱼种特别是小黄鱼的渔获质量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生产者和渔业管理者的关注。本文就小黄鱼资源历年渔获量变化及渔获物各龄鱼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如何保护小黄鱼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