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发现罕见岩溶原始森林中国科学家目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发现大片珍贵的岩溶原始森林。科学家认为,这样古老、完整、面积宽阔的岩溶森林是世界上同纬度岩溶地区中所罕见的。这片岩溶森林位于广西环江县西北部,与贵州省相连。林区东西宽十一点八公里,...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森林是我国较为特殊的植被类型,其中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广、保存最原始、森林植物种类丰富,为我国喀斯特森林区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本文主要报道组成茂兰喀斯特森林的竹类植物资源,计有14属28种(包括变型),可为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森林是我国较为特殊的植被类型、其中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广,保存最原始,森林植物种类丰富,为我国喀斯特森林区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本文主要报道组成茂兰喀斯特森林的竹类植物资源,计有14属28种,可为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F0002-F0002
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站由国家林业局于2001年批准建设。贵州省林科院为其技术依托和建设单位。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站由开阳站和茂兰站两部分组成。开阳站位于贵州中部的开阳县境内,包括香火岩、南江和小南江3个试验小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以喀斯特峡谷森林和喀斯特复合地貌上的亚热带原生性较强的次生林为主要森林植被。该试验区属乌江流域喀斯特中山地貌,拥有风光旖旎、景象万千,发育典型、气势宏大的喀斯特峡谷风光和类型多样、姿态万千的动植物类群,是一座天然的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南江峡谷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江峡谷不同部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南江峡谷喀斯特森林不同部位土壤密度呈底部中部顶部的趋势,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趋势与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有机质量、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量、全钾量以及水解氮量、有效磷量和速效钾量呈底部中部顶部的,全磷量在峡谷中部的森林土壤最低。峡谷底部至顶部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递增趋势;(2)峡谷顶部喀斯特森林土壤密度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呈喀斯特森林土壤高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水解氮量和速效钾量高于非喀斯特森林,有机质量、阳离子量和有效磷量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喀斯特森林高于非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对比其他森林生态系统,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具有较高的C含量和较低的N、P含量,植物生长一般会受到N、P的限制;凋落物和土壤N、P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含量有很大差异;随着植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N含量和凋落物N、P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植物个体差异、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概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因素及研究方向,并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茂兰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最大的一片相对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它为全中国仍至全世界提供了喀斯特森林的原始自然本底。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环境是中国三大脆弱环境之一,分布面积占中国国土近1/8,主要在贵州、广西、云南3省(区)以及川东、川南、湘西南、鄂西等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喀斯特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但石漠化也最严重,宝贵的喀斯特森林已逐渐丧失,喀斯特环境面临陷入恶性循环的窘境。文章作者是中国著名喀斯特专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他表达了对喀斯特森林的忧思,讲述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实践带给人们的希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普定县喀斯特地形区的森林植被类型调查入手,通过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的各种森林植物,探讨森林群落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封山育林地、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地、人工造林地等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利用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的方式,补充植物种质资源,是快速恢复和培育草灌型、灌木型、乔灌型和乔木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森林植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森林是一类特殊的极易退化的并难以恢复的生态系统,人类频繁干扰及喀斯特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导致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后恢复面临极大的困难。对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目前主要的理论有:演替理论(接力植物区系学说、初始植物区系学说、适应对策理论、资源比率学说、生态演替螺旋式上升理论等)、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宫胁森林重建法、物种共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主要恢复技术包括:封山育林、结构调整技术、树种选择与配置组合技术、生境改造和利用技术、宫胁森林重建法、菌根技术、植生袋技术等。综述了目前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应用的各种理论与技术,旨在为喀斯特地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一种相对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8—2013年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降水观测资料,对降水截留动态变化规律及分配比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年平均林外降水总量1 532.91 mm,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树冠截留量分别占林外降水总量的80.99%、2.84%、16.17%,这三者与降水量均呈现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穿透雨率、截留率与降水量呈现对数函数关系。喀斯特森林水文各分量有明显的干季、雨季之分。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喀斯特森林林冠截留率处于较低水平,而有较高的穿透雨率,增加了喀斯特森林林内有效降水,对喀斯特森林植被生长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一般特征、森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无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进行了叙述,分析了喀斯特森林现状及现状的成因,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方式恢复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建立立体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采育并举、劳务输出等多种喀斯特山区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群落与景观尺度的喀斯特区森林活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活力是多尺度约束下的森林更新能力。我国现存的喀斯特区森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群落尺度上的人工林、次生林结构和景观尺度上的片段化,结合群落和景观尺度的森林活力评价能为喀斯特区的原生林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依据。通过对云南石林喀斯特区分布的4种森林植被的群落样地调查和相关地图的矢量化与量算,以森林植被恢复的"目标群落"为参照,构建5个评价项目及其计算指标,评价了石林喀斯特区森林植被恢复的森林活力。主要研究结果显示:森林活力依滇青冈林、云南木樨榄—滇青冈林、团花新木姜子林、云南松林的顺序降低;影响该区森林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景观尺度下的森林斑块的抗干扰能力和森林物种源水平;该区整体森林活力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4.
园林快讯     
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古老树木距今约4亿年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周三称,他们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这种树可能更像在微风中摇曳的现代棕榈树。这是在科学家对两个完好无损的树木化石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些化石还能解释地球上的森林演化进程以及森林对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斯特森林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森林样地并使用异速生长方程计算森林木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林层(上木层和下木层)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研究发现茂兰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上木层。非生物因子中,仅岩石裸露率对森林总体地上生物量产生了负向作用,分为不同林层后,进一步发现岩石裸露率仅对上木层地上生物量产生负向作用,而对下木层则无作用;还发现地形生境的重要作用,表现为山腰上木层地上生物量大于山顶的,而山顶下木层地上生物量则大于山腰的。生物因子中,仅植株密度对上木层和下木层地上生物量产生正向作用。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受到非生物和生物因子的共同调控;若仅分析森林总体地上生物量,则难以发现不同林层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的差异。本研究提示对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及驱动因子进行分层分析的必要性,同时也为茂兰喀斯特森林后续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森林与人类》2010,(5):4-4
德国科学家在恐龙时代的非洲古森林发现了30块琥珀化石,这也是科学家迄今在非洲发现的第一批琥珀化石。科学家称,这些史前昆虫和植物孢子在距今大约9500万年前封存于埃塞俄比亚中部森林的黏稠树脂中。这些生物体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一个特殊的进化时期,在这个时期,那些在今天十分普遍的昆虫种类最早开始在地球上出现。  相似文献   

17.
贪赏奇景茂兰行,密林深处景色新。地貌名称喀斯特,破土穿石万木生。枝叶葱绿多秀色,杂花飘香鸟自鸣.漫游远去兴无穷,转身欲归步又停。注:指荔波县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咏喀斯特森林@李翼峰~~  相似文献   

18.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的美就在于峰林和峰丛喀斯特。在全球,峰林和峰丛喀斯特地形只成片分布在中国南方,而中国峰林地形的98%、峰丛地形的80%均分布在广西境内。广西是地球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充分、最典型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喀斯特风光之都"。这些几乎遍布广西、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形缔造了奇幻的仙境般的美景。  相似文献   

19.
广西自然保护区许审委员会于4月8日在南宁召开环江水论自然保护区评审会,专家们经过认真评审,一致同意将木论自然保护区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建议尽快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后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论自然保护区是1991年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属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北与贵州茂兰国家级保护区相连。保护区总面积89.69km‘,是世界上同纬度喀斯特地区幸存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喀斯特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4.7%,植被覆盖率达95.4%。几年来,环江县政府和…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山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而脆弱的生态景观。由于阴云多雨,喀斯特山区的森林光学遥感数据不易及时获取,影响该生态系统森林资源的调查。合成孔径雷达(SAR)估测技术利用雷达穿透能力强,可穿过云雾直达林冠,其微波与冠叶和枝干发生作用,具有全天候的观测能力,因此非常适合云雾多雨山区森林蓄量的定量评估。本研究选取贵州省惠水县喀斯特山区为试验区,应用SAR数据和森林资源地面数据,建立回归参数模型,估测该试验区的森林蓄量,并对此方法的结果进行精度分析,以期为贵州喀斯特山地生态系统森林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