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1943年才开始引种油菜,在这短暂的40年中,由于加拿大的育种家首先找到了影响油菜食用和饲用的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基因,从70年代始,加拿大首先培育出了一系列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白菜型、甘蓝型油菜品种。其中以克诺拉品种(Co-nola)最好,含芥酸低于5%,硫代葡萄糖甙低于0.3毫克/克;油分、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全,受到国际市场欢迎。加拿大国际市场小麦销售不景气,“种克诺拉”油菜呼  相似文献   

2.
普通油菜籽中不易被消化吸收的芥酸含量在46%左右,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高达1郾5%左右。双低油菜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郾油脂中芥酸含量低。双低油菜其油脂中的芥酸含量低于3%,低芥酸菜油是一种高营养食用油。普通菜油中脂肪酸含量主要为:油酸16%、亚油酸12%、芥酸47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将微小的油菜籽一粒粒脱皮,把皮与仁分别收集起来,测定各自的硫甙含量,这些资料尝未见报道,以供大家参考。 1 材料 甘兰型油菜籽 双高:即含流甙和芥酸都很高的油菜品种。 双低:即含硫甙和芥酸都较低的油菜品种。 高硫:即含硫甙在30μmol以上的油菜品种。 低硫:即含硫甙在30μmol以下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4.
双低油菜“菜油两用”技术,是指利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芥酸含量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小于30微摩尔/克)的优质油菜品种,其菜苔没有苦涩味,口感脆嫩,营养丰富,可作蔬菜食用,然后利用其再生分枝开花结实的特点,在收获一茬菜苔的情况下,收获一茬油菜籽,还可增加产量,是双低油菜的一种增产增效种植模式,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油菜籽中的硫代葡萄糖甙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量可用葡萄糖试纸测定,从而可估计样品的硫甙含量。改良后的葡萄糖试纸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成本低。该方法是油菜籽双低(低芥酸、低硫甙)育种初期世代低硫甙单株快速筛选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发展“单低”(芥酸)和“双低”(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油菜,是油菜生产的重要任务。目前,研究其丰产环境条件、营养特性等问题的报道还很少。作者从1985年始连续两年在江苏省溧水县傅家边大队的黄砂土、黄白土、鳝血白土及黄马肝土上做了宁油八号的施肥试  相似文献   

7.
快速鉴别油菜籽品质优劣的世界性难题近期被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攻克,标制着我国双低油菜速测技术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双低优质油菜,是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一九九九年初和一九九九年六月党中央、国务院分别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双低油菜生产”。双低油菜与普通油菜的根本区别在于双低菜籽中芥酸和硫甙含量较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1999]111号文件关于湖北省优质油菜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优质油菜种子芥酸含量<2%,硫甙含量<35μmol/g;优质油菜商品菜籽芥酸含量<5…  相似文献   

8.
中国油菜品种育种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油菜品质育种始于70年代末期,以降低油菜籽中芥酸和硫代葡萄糖主要目标,在借鉴和引进国外油菜品质育种理论,双低基因资源和选育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对双低基因资源的利用、品质性状的遗传,育种方法和化学筛选技术和了全面的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9.
不同油菜品种脂肪及脂肪酸组成积累变化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油菜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30%以上,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但现有生产的品种,含油量偏低,芥酸偏高,还含有有害物质硫葡萄糖甙,急待研究改良。本专题的研究内容及预期目的是:(一)研究高油份与低油份、高芥酸与低芥酸油菜品种间脂肪及脂肪酸组成的积累变化差异,为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二)观察油菜发育胚中脂肪形成规律及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与芥酸、花生烯酸积累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外国芥菜型油菜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到的8个国家共96份芥菜型油菜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分、含油量、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芥菜型油菜中无高含油量(>45%)种质及低硫代葡萄糖甙(<30μmol/g)种质,仅在澳大利亚品种中发现1份低芥酸(<1%)的种质。云南成功地利用了这份低芥酸种质育成4个优质芥菜型油菜新品种,目前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5000 hm2,这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的芥菜型油菜优质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双低菜籽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菜籽粕(Rapeseedmeal,RSM)是一种优良的植物蛋白质饲料资源,但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硫葡萄糖甙(Glucosinolate,GS)和芥酸(erucicacid)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菜籽粕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菜籽粕的饲用营养价值,植物育种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双低”(低GS:脱脂饼粕中硫葡萄甙含量低于30μmol/g;低芥酸:油脂中芥酸含量低于2%)油菜品种的培育。加拿大、欧洲等油菜主产地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品种的选育研究。1974年,加拿大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双低品种Tower,1977年又育成了第一个白菜型油菜(B.campe…  相似文献   

12.
<正> 驻马店地区是我省油菜主要产区之一。1982年油菜收获面积90多万亩,总产8650万公斤,分别占全省总面积和总产的20%和44.5%。1986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54.9万亩,总产1.23亿公斤。以往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其脂肪中的芥酸含量高达45—50%,饼粕中的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2—1.8%,其含量均超过国际上规定的标准,降低了油菜籽的利用价值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曾一度出现油菜籽滞销现象。为此,我所油菜室从1982年开始,对单、双低油菜进行了引种和  相似文献   

13.
菜籽饼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籽饼粕是一种很重要的植物蛋白质饲料资源,粗蛋白含量约35%~45%。我国1998年油菜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年产油菜籽82.7万吨。但其中大部分都为普通油菜籽。普通油菜籽由于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而使其在配合饲料中大量使用受到限制。在我国,双低油菜种植面积仅占总面积23%左右,因此,菜籽饼粕脱毒技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1 菜籽饼粕抗营养因子的危害作用 菜籽饼粕中所含抗营养因子主要是硫代葡萄糖甙、植酸、单宁、芥子碱、皂素等,其中硫代葡萄糖甙本身无毒,但当这些种籽被破碎后,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  相似文献   

14.
H019-4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采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系。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旱、含油量高等优点,并因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低,解决了因油菜品种含芥酸、硫甙含量高用来饲喂牲畜产生中毒的问题。该品种由普洱县种子站于2004年引种试种,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性能和饲用安全性能,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2005年成为普洱县重点推广品种之一。现将“双低”油菜H019-4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特征特性1!1生育期短该品种生育期170天左右,比H090短8天,比花油六号短11天。试种结…  相似文献   

15.
正油菜是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前,油菜曾作为宁德市主要冬种作物种植。由于当时推广的大部分油菜品种菜油中的芥酸和菜籽饼中的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高,品质差,不适宜食用和饲用。同时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种植效益低下等原因,油菜面积逐年减少,有些县市基本上没有种植。90年代后,国内一些科研单位相继开展了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先后育成了一大批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品种,显著改善了品质。今冬,宁德福鼎等县、市开始引种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油脂中芥酸含量低于1%,同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的油菜品种为双低油菜。介绍了双低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为双低油菜高产优质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很大,但由于现有的栽培种都含有较高的芥子甙,致使油质欠佳,籽粕不能饲用,给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1979年开展了油菜低芥子甙新品种选育研究。本文就我国主要油菜品种的芥子甙含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光光度计的氯化钯比色法测油菜籽硫代葡萄糖甙消光度,标准曲线A= 0.00428C+0.0596.该法适合大量育种低世代材料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双低油菜是指菜籽中芥酸含量在3%以下,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在0.3%以下的油菜品种,双低油菜的油酸、亚油酸含量高,利于人体吸收,其饼粕可以直接用作饲料.  相似文献   

20.
川东北地区“双低”油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油菜是指菜籽油中人体不易吸收的芥酸含量低和菜饼中对牲畜有害的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的优质油菜。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食物结构的改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优质度要求越来越高,种植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调整油料品质结构势在必行。由于"双低"油菜是一种低芥酸、低硫苷的优良油菜品种,它不仅是绿色、保健植物油原料,而且有较高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