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我国亚麻生产和科研现状,分析了亚麻生产的差距。受中欧、中美亚麻纺织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亚麻种植面积近年有所减少。同时介绍了亚麻科研取得的进步,亚麻育种手段的创新的结果。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成为了我国亚麻育种的主要手段,亚麻品种产质量的提高缩短了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赴捷克亚麻科研及生产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捷克亚麻生产及科研水平、亚麻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亚麻科研机构设置、亚麻科技发展动态、共同进行的亚麻转基因实验和单倍体育种实验。借鉴捷克有关经验,对我国亚麻的科研与生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赴捷克亚麻科研及生产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捷克亚麻生产及科研水平、亚麻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亚麻科研机构设置、亚麻科技发展动态、共同进行的亚麻转基因实验和单倍体育种实验.借鉴捷克有关经验,对我国亚麻的科研与生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亚麻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玉富 《中国麻业》2005,27(2):60-65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亚麻生产现状及发展,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研究概况。从亚麻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的利用、原生质体培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亚麻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从此看出了我国亚麻生物技术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我国在加大生物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在亚麻花药培养、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基因克隆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一定能使我国亚麻生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亚麻生产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俄罗斯从事亚麻研究的主要机构设置、亚麻种质资源、育种、植保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及亚麻生产概况。重点介绍了抗毒素亚麻再生植株筛选、远源杂交幼胚挽救、种质资源保存、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沤制及纤维初加工、病原菌分离保存、多胚种子利用等技术,供我国亚麻的科研与生产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亚麻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亚麻生产现状及发展,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研究概况.从亚麻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的利用、原生质体培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亚麻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从此看出了我国亚麻生物技术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我国在加大生物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在亚麻花药培养、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基因克隆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一定能使我国亚麻生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亚麻生产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波兰是世界上种植亚麻、大麻比较早的国家之一,亚麻、大麻的生产、育种、栽培、生物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也处于世界前列.本文介绍了波兰亚麻、大麻的生产及科研情况,供相关科研及生产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8.
波兰是世界上种植亚麻、大麻比较早的国家之一,亚麻、大麻的生产、育种、栽培、生物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也处于世界前列。本文介绍了波兰亚麻、大麻的生产及科研情况,供相关科研及生产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我国亚麻生产情况,目前国内亚麻纤维生产严重不足,2012年进口亚麻纤维约10万吨。在亚麻科研方面介绍了亚麻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亚麻原茎产量最高突破10t/hm2,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亚麻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亚麻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我国纤维亚麻育种研究的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全面介绍了我国纤维亚麻育种研究的常用方法;并对纤维亚麻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康庆华 《中国麻业》2004,26(3):110-113
本试验对亚麻双胚实生苗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同时进行了亚麻染色体加倍技术的深化研究,确定了现蕾期用0.05%秋水仙碱24小时处理单倍体亚麻苗的最佳时期,并获得了多份加倍材料。本文阐述了双胚亚麻无融合生殖的意义和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凤芝 《中国麻业》2007,29(A02):396-398
本文提出了我国亚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具体差距,品种水平落后和机械程度低等六方面原因是制约我国亚麻原料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增加科研投入、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发展机械收获等方式是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我国纤维亚麻育种研究的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全面介绍了我国纤维亚麻育种研究的常用方法;并对纤维亚麻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陈洪生 《中国麻业》2014,(5):258-260
本文介绍了纤维亚麻品种选育的进展和成就,良种繁育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种子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亚麻品种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亚麻枯萎病病圃,对508份国内外亚麻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枯萎病的鉴定和评价,按照参试品种较统 一感病对照发病率的降低率,把抗枯萎病程度划分为高抗(HR) 、中抗(MR) 、低抗(LR) 、低感(LS) 、中感(MS)和高 感(HS)共6个级别。各个级别的品种资源数分别为45、38、64、92、112 和157;分别占试验资源总数的8. 9%、 7. 5%、12. 5%、18. 1%、22. 1%和30. 9%。高、中抗资源共计16. 4%。筛选出的高抗和中抗枯萎病资源中有41份 属于首次报道,其中包括13份国外引进品种、7份国内地方品种和21份国内育成品种,一些重点抗源已成功地应 用于亚麻抗枯萎病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14个亚麻品种的性状资料,提出了纤维用亚麻定向育种的方法。从考察的品种数量性状因子分析结果来看,第一主因子、第五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决定性状是与长麻率有关的生长日数、营养生长前期、营养生长后期、株高、工艺长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探讨以长麻率、株高、工艺长为目的的育种优势分析;第四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决定性状是与产量有关的生长日数、长麻率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探讨以产量为目的的育种优势分析;第二、第三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决定性状是与抗倒伏有关的茎粗、抗倒伏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探讨以抗倒伏为目的的育种优势分析;然后在大于各类间可能组合的平均遗传距离的聚类中选择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14个亚麻品种的性状资料,提出了纤维用亚麻定向育种的方法。从考察的品种数量性状因子分析结果来看,第一主因子、第五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决定性状是与长麻率有关的生长日数、营养生长前期、营养生长后期、株高、工艺长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探讨以长麻率、株高、工艺长为目的的育种优势分析;第四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决定性状是与产量有关的生长日数、长麻率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探讨以产量为目的的育种优势分析;第二、第三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决定性状是与抗倒伏有关的茎粗、抗倒伏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探讨以抗倒伏为目的的育种优势分析;然后在大于各类间可能组合的平均遗传距离的聚类中选择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