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日龄阶段鸭均能感染,2~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鸭场一旦发病,细菌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长特性,本研究利用改良酵母肉汤培养基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在10L的小型发酵罐中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各种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随后将优化结果在GMP生产车间,利用200L大型发酵罐规模化试生产3批鸭疫里默氏杆菌抗原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活菌数比优化前提高30%,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鸭疫里默氏杆菌16S 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等优点,从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1-7周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高死亡率、致感染鸭体重减轻和高淘汰率,使其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纽约州的长岛,现几乎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存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1982年郭玉等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的北京鸭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我们自1997年以来,在镇江市郊的谏壁、大港、  相似文献   

5.
为了综合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防治研究情况,文章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临床诊断、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病理变化、药物使用、免疫接种等。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标准1型和2型与野毒株进行各种培养基培养特性的对比,并利用标准1型和2型菌株免疫的实验鸭鲜血制备成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实验室初步鉴别诊断法。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显微形态、生化试验略有不同;不同培养基上鸭疫里默氏杆菌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不同来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大小、显微形态略有不同;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能对标准1型、2型、鸭疫里默氏野毒株、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及疑似里氏杆菌进行实验室的初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根据已发表的鸭疫里默氏杆菌15型CVL110/89株编码42-kDa主要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建立PCR方法,对7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纯培养菌及野外病死鸭病科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纯培养菌DNA都可扩增出809bp的DNA片段,而对照的2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纯培养物DNA扩增结果为阴性;在对24只不同鸭场病死鸭肝、脑的检测中,脑的检出率为19/24(高于细菌分离的13/24),肝脏的检出率为11/24(高于细菌分离的8/24)。由此可见,建立的PCR技术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鉴定和快速诊断(取脑组织)。但此方法是否对其他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也适用,有待于收集这些血清型的菌株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目前危害全世界养鸭业非常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科学家都致力于对该菌的遗传相关性及分子特性的研究,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做贡献.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并对还未用于该菌研究的其他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省新兴地区某番鸭养殖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死鸭进行病原分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鉴定,确诊该次疫情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3型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血清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抗原基因,筛选毒力较强的血清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提取其基因组,分别用Sau3A I酶切法和shotgun法对基因组进行处理后,选取1.5~3 kb的DNA片段,与PUC118载体连接后电转化JM109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构建血清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组文库。两种方法得到的库容量分别为40 000和50 000左右,随机挑选阳性克隆鉴定表明有外源DNA片段的插入,说明建库成功。该文库的成功构建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新的抗原基因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苏安徽两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对江苏、安徽两省86个鸭场的发病鸭从日龄、品种、流行季节、流行菌株的血清型以及血清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调查。结果,在57个鸭场的樱桃谷鸭、番鸭及野鸭体内分离到鸭疫里默氏杆菌92株,而从麻鸭的病料中未分离到该菌;分离到病原的鸭最小为12日龄,最大为41日龄,主要集中在12-30日龄;这些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这些地区鸭场疫里默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至少有5个,其中1、2和10是流行株的主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患病鸭群7只病死雏鸭进行了剖检,无菌采取鸭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初步确定这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20年9月山东滨州某鸭场内雏鸭陆续发病死亡,根据发病情况初步分析是鸭传染性浆膜炎.经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经过积极治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对该发病鸭场病料开展了实验室相关检验,并成功保存一株命名为RA-T的鸭疫里默氏杆菌.  相似文献   

14.
从临床病鸭中分离并鉴定了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在提取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基因组DNA后,用Sau3A I酶切,回收大小为0.07~4 kb的片段;将酶切片段与酶切的质粒载体pRSET连接后,电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成功构建了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基因组文库,经检测库容量约为40000个。随机筛选30个单菌落,用pRSET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统计结果显示插入片段的大小93.3%在1~3 kb范围内,成功构建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组文库,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功能基因的克隆及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2008~2010年从云南宜良县鸭传染性浆膜炎病鸭中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和抗药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89个鸭场中共分离鉴定出鸭疫里默氏杆菌67株。平板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血清1型菌株有61株,占分离株总数的91.04%,是宜良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优势血清型。以纸片法测定了所分离菌株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仅头孢噻吩、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相对敏感,敏感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00%、82.90%和62.69%。此外,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组成复方制剂,通过人工诱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为病理模型,进行复方氟苯尼考肌肉注射的试验性治疗,并与氟苯尼考比较疗效。体外试验表明,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合用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有增效作用;治疗试验表明,复方氟苯尼考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目前国内外研制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分析各种疫苗的优缺点,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免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制鸭疫里默氏杆菌GroEL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鸭疫里默氏杆菌WJ4菌株的groEL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经过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株并进行3次亚克隆后制备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共获得2株稳定分泌鸭疫里默氏杆菌GroEL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G2B6和1G2F10。2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1亚类。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达到1:102 4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1、2和10型菌株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禽巴氏杆菌菌株无反应性。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稳定性好、特异性强的鸭疫里默氏杆菌GroEL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制基于抗体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原的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40种中草药对三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40种常用中草药的浸出液对本地分离鉴定的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用纸片法进行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大黄、黄连等中草药具有显著抑菌效果,为筛选中草药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重庆和四川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4年9月至2005年5月收集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浆膜炎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离到5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证明分属8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AF、BSY、DZ是主要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丁氨卡那、利福平为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