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豌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腐病是豌豆根部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豌豆产区均有发生,是制约豌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世界上尚未发现对根腐病完全免疫的豌豆品种,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本文从豌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原菌的分类及特点、抗性鉴定及评价标准、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及防治策略等方面对国内外豌豆根腐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抗病育种和未来豌豆根腐病综合防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板蓝根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近年来,板蓝根根腐病在板蓝根主产区大面积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了板蓝根的产量和品质,已经成为板蓝根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1]。  相似文献   

3.
豇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豇豆营养价值较高,且在改善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劣、栽培管理不当、抗病品种缺乏等原因,使得豇豆根腐病发生严重,现已成为制约豇豆生产的重要土传病害。目前,国内外已报道可引起豇豆根腐病的镰孢菌有11种,如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孢F. oxysporum、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等(https://nt.ars-grin.gov/fungaldatabases/),但是对茄病镰孢种下专化型  相似文献   

4.
大豆疫霉根腐病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毁灭性病害之一,在我国近年有加重发展趋势。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对Phytophthora sojae及大豆抗性研究较多,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生理小种体系,分离了30多个生理小种,最新定名小种为38和39号。RFLP研究表明,P.sojae的多数变异都可在小种1,7,17和19号中表现出来,因而推测其它小种可能是从这4个小种杂交派生而来,澳大利亚的P.sojae由美国传入。抗、耐病筛选方法有田间筛选法、接种体薄层法、斜板法、下胚轴接种法和豆荚接种法等。选出不少抗病材料,通过遗传研究定名了抗性基因Rps1、Rps-b、Rps-c、Rps1-d、Rps1-k、Rps2、Rps3、Rps3-b、Rps3-c、Rps4、Rps5、Rps6和Rps7等。Rps1-k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抗性基因,它能抗20多个生理小种。抗性基因Rps1和Rps1-c从被利用到丧失抗性大约是8~10年的时间,按此推算几年之内Rps1-k基因也将丧失抗性,因此主张抗病基因和耐病基因结合使用,不同抗性基因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油桐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根腐病在四川桐区严重发生,成片桐林被毁。通过六年的系统研究,对此病危害、症状、病原、病情以及发病规律进行了首次阐述。病原菌定名为油桐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腐皮镰孢一新专化型)。经大面积的营林生态方法防治,综合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小麦根腐病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近年在河北北部麦产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大障碍。迁安市2001年种植小麦2.3万 hm2,小麦根腐病发生面积达1.7万 hm2。─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30%~70%。 1为害   小麦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小麦根腐病为害,为害幼苗和成株期的根、茎、叶、穗以及种子。感病严重的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而幼苗未出土便变褐而死;受害轻时病苗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片发黄。土壤潮湿病情加重,常引起烂根死苗。该病以春季小麦返青后发生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柯赫氏法则验证技术,对引起内蒙古甘薯根腐病的腐霉菌进行了鉴定。2012年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甘薯种植区采集的病样中分离获得45个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中43个菌株为Pythium ultimum var.ultimum,分离频率高达95.6%。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回接后观察到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相同,并从发病根部重新分离到初始接种的腐霉菌株。腐霉菌引起甘薯根腐病在内蒙古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湖北植保》2012,(2):58-58
1、播前晒种。晒种一般能使发芽率提高13%左右,提早出苗2d~3d。2、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因地温低,种子在土壤中时间长,易遭受病虫害。可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防治,也可用35%乙基硫环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也可选用各种复配杀菌剂,如死根1号、根腐灵等拌种。  相似文献   

9.
小麦根腐病(Helminthosporium sativum P.K.et B.)在青海省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严重病害。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青海高原工作站曾派作者在柴达木盆地的香日德农场驻点,针对本病进行调查。以下是调查的主要结果。1960年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农场发病较重田块达3,000亩以上,总计减产达104万斤。1961年香日德农场发病亦相当严重。本病在干旱低温的柴达木盆地香日德农场,表现病征主要为茎基腐及根腐,而叶斑、黑胚很少见到,颖枯则全未见到。茎基腐及根腐发生程  相似文献   

10.
辣椒根腐病化学防治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是土传病害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氟硅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50%噻菌灵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均为防治辣椒根腐病的良好药剂。其中,40%氟硅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白术根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术是名贵药材之一,近年在河北省有较大面积栽培。但是,白术受根腐病为害极严重,一般田块死苗30-40%,重者死苗80%以上,甚至绝收,致使一些药农不敢种植。  相似文献   

12.
番木瓜花叶病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木瓜花叶病于1959年开始在广东各地发生,近年来严重流行。1962—1963年調查省委农場二区、潮阳县东山果园、河南园艺場磨碟砂第三生产队等几个果园的发病率为23.3—96.89%。发病初期,植株頂部叶片背面产生水漬状圈斑,随后全叶呈花叶症状,极少变形,但新长出的叶片有时呈畸形状态。頂部嫩茎及叶柄初期产生水漬状斑点,后逐漸扩大并連合成水漬状条紋。果实上产生水漬状圈斑或同心輪紋圈斑,大小为0.1—3厘米直径,可互相联合成不規則形。冬季天气轉冷,花叶症状不显著,成长树的  相似文献   

13.
番木瓜花叶病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木瓜(Carica Papaya)是人们喜爱吃的一种瓜果。但容易受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毒侵染引起花叶病。据文献报道:此病可通过汁液摩擦和昆虫(桃蚜、棉蚜)传染,系非持久性病毒。据我们在广州市五山、石牌等地初步调查,感病率系数在90%以上。造成翌年减产30—50%,严重的达70%,对番木瓜生产威协很大。病株开花结实减少。不易成熟,质地硬化,含糖量下降,多数果实丧失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番木瓜环斑病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3,16(6):13-14
近年番木瓜环斑病在有的农村中零星发生,也有的在大田连片发生。感病后的成长植株在冬天落叶,仅存顶部发黄的幼叶,次年结果量大减,甚至完全不结果。即使结果,果实含糖量低,风味差,商品经济效益不佳。 番木瓜,当地人习惯叫木瓜。番木瓜环斑病习惯称木瓜花叶病,据资料在华南产区普遍严重发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对该  相似文献   

15.
田七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七根腐病是广东省田七产区一个最重要的病害。在广东韶关引种区都普遍发生,危害相当严重。经对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交配试验及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证明,它由腐皮镰孢霉根生专化型(Fusatium solani f.sp.radicicola)为害所致。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以来,我县后高庙村小麦根腐病连续3年大面积严重发生。表现为返青期开始根鞘腐烂,茎基部变褐,叶片自基部开始变黄,分蘖枯死,成穗少,早枯形成“白穗”,籽粒秕瘦。轻者减产20-30%,重者绝产。我们在防治实践中发现,不同的轮作方式小麦根腐病发病程度不同,以小麦与棉花或西瓜轮作防治效果明显。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自1986年开始,连续3年为小麦、玉米连作,小麦根腐病逐年加重。1989年5月中旬病株率达85%。麦收时测产,亩产仅161.9千克,千粒重为26.3克。 2.1986年为小麦、玉米连作,1987年春于麦田内套种棉花,当年留春茬,1988年种植春  相似文献   

17.
豌豆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豌豆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孙文姬,丁之铨,籍秀琴(中国北京农科院植保所100094)豌豆在菜篮子工程和西北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豌豆根腐病普遍发生,局部地区比较严重,影响了豌豆生产。为明确豌豆根腐病的病原,作者于1993~1994年在北京从连作...  相似文献   

18.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又名油安草,艾菊,属于唇形科迷迭香属植物,为多年生常绿亚灌木,是地中海一带的重要景观植物。因其香味浓郁,被应用于香水、香皂、空气清新剂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中;该植物在医药方面还具有催经活血、利胆降压和抗癌等药理作用[1]。近年来,广西百色市大量种植迷迭香,但在种植区普遍发生一种根茎部病害,造成植株根茎部腐烂,最终全株干枯死亡。每年5~9月份高温多雨季节,一般田块发病率为5%~10%,严重时发病率达40%,给迷迭香的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国外曾报道Armillaria,Phytophthora和Rhizoctonia均可引起迷迭香根部病害[2],但目前国内对迷迭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未见有关病害的报道。本文对迷迭香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为研究该病害的发病流行规律及制定病害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根腐病是西洋参最重要的病害,严重发生时可引起产量损失50%~70%,本文报道该病的症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芦荟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荟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干旱地区,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植物。随着芦荟的医疗、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7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掀起了”芦荟热”。我国芦荟产业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近几年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均有栽培,尤以海南、云南、福建和广东省等地较为集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芦荟种植面积为800km^2左右。但是随着芦荟大规模的种植,其根腐病的发生也日愈严重,威胁到芦荟种植业的发展。2004年,大面积田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该病在云南省的发病率为42.54%、死亡率为26.36%。对于芦荟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国内外还没有报道,本文对引起云南省芦荟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系统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