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从自然界腐朽的竹材或木材中,能分离和筛选高效降解木质素并只少量降解或者不降解竹纤维的优良菌株,通过GU-W A平板变色反应试验和菌株对竹材木质素、竹纤维降解试验,共获得了3株具有选择性降解竹木质素的优良菌株(15、18、21号菌株),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为真菌菌株;测定了菌株在摇瓶培养时所产孢外酶的酶活.最后采用3株菌联合法进行降解竹材木质素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联合降解木质素效果优于单一菌株,其降解率可达72.26%.  相似文献   

2.
孙柏玲  刘君良 《林业科学》2012,48(7):114-119
以慈竹竹原纤维和黄麻纤维为对象,采用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2种纤维及其化学处理后的单根纤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慈竹竹原纤维和黄麻纤维的一维红外光谱主要区别于1736cm-1处的CO伸缩振动和木质素苯环特征吸收峰;二者经双氧水-冰醋酸处理后,黄麻单根纤维在1736cm-1附近仍存在明显的吸收峰。在高分辨的二维同步相关谱中,慈竹竹原纤维和黄麻纤维特征差异更为明显,慈竹竹原纤维在1000~1250cm-1范围内有8个自动峰,1008cm-1处强度最大;黄麻纤维有7个自动峰,1217cm-1处强度最大;同时在1435~1750cm-1范围内,黄麻纤维在1726cm-1(C=O伸缩振动)处出现较强的自动峰,而慈竹竹原纤维光谱中没有。各区域内自动峰均为正相关。与化学处理前纤维谱图相比,二者单根纤维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发生了改变,表明纤维成分对其热微扰过程中的变化有一定影响。初步研究表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为竹原纤维的识别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可作为竹原纤维识别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红腹锦鸡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4月至1997年6月,对野外捕捉的红腹锦鸡的驯化作了试验研究,发现红腹锦鸡由野外捕捉以后.需经暗光运输和3d的静置.30~50d的驯化,经过驯化的几乎没有死亡,死亡率的高低与笼箱的面积大小以及时间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珍稀野生黄伞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黑龙江省野生黄伞的菌种分离、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黄伞菌丝生长影响试验、参试优良菌株和高产栽培配方筛选试验、合理调控主要生态因子的优质黄伞培育技术试验,研究出了适宜我省栽培的黄伞优良菌株、高产培养基配方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百合科玉籫属紫萼栽培驯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紫萼的繁殖成活率、生长性状、分蘖力、产品产量和品质等。结果表明:紫萼在北亚热带一般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林地和林缘;其根蘖繁殖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成活率;遮荫度为50%[1],施腐殖质肥料能增加繁殖力,提高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适用于汽车内饰件的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福建省资源丰富的绿竹和聚丙烯膜(PP)为原料,通过分析碱液预处理工艺对竹片得率、竹纤维得率和白度等的影响,优化预处理工艺,制备生产效率高、长径比大的竹原长纤维(LBF);进一步研究热压工艺参数和LBF添加量对LBF/PP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较佳的热压工艺和原料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温度100℃条件下,采用10%(质量分数)氢氧化钠、处理时间180 min的工艺预处理制得的LBF较竹片中的纤维素含量增加,木素含量下降,结晶度增大;LBF纤维平均长度为25.79 mm,长径比为173.02∶1.00,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为584.85 MPa和45.41 GPa。热压温度190℃、热压压力8 MPa、热压时间20 min、LBF质量分数为50%时,LBF/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较佳,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分别达到31.55 MPa、46.11 MPa、2 833.80 MPa和28.55 kJ/m~2,24 h的吸水率和厚度膨胀率分别为14.19%和8.11%,可应用于硬质仪表板、杂物箱等汽车内饰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纤维表面粗糙,热压过程使熔融状态的PP渗透到LBF表面的孔隙,形成较好的物理机械结合。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炭化竹原纤维的特性,进一步提升竹原纤维的使用性能,拓宽竹原纤维的应用领域,采用可控电炉制备了不同炭化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条件下的炭化竹原纤维,利用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测试了炭化竹原纤维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及平均孔径,探讨了炭化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炭化竹原纤维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和孔径分布先增大后减小,在较优的工艺条件下,炭化竹原纤维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最大值分别可达819.35m2/g和0.7358cm3/g,平均孔径最小可达2.0836nm。  相似文献   

8.
毛冬青(Ilex pubescens) 是我国南方常用中药,药材来源主要为野生资源。文章通过引种野生 毛冬青,开展繁育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毛冬青种子具休眠性,导致出苗不齐;采种时间为 10— 12 月,可用随采随播方式播种,播种后约 67 d 开始出土,春季发芽率约 20%,采用低温沙藏略可提高种 子发芽率。毛冬青当年苗平均苗高 33.24 cm,平均地径 4.08 mm,速生期为 5—10 月,苗高 Logistic 拟合 曲线为 y=34.710/(1+66.416exp-0.638× 月份)。毛冬青苗期采用搭棚遮荫(50% 光照)对苗木的生长有利,平均 苗高、地径、苗木存活率、合格苗率比全光照增加 5.81 cm、0.7 mm、16 及 26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竹原纤维在纺织服装、新型材料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利用木聚糖酶、果胶酶对粗竹纤维精细化处理的工艺条件,以及多种酶复合酶解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50℃、pH 8. 0的条件下,添加2%木聚糖酶酶解60 min,半纤维素去除率为30. 56%,失重率为11. 4%;在60℃、pH 8. 0的条件下,添加4%果胶酶酶解40 min,果胶去除率为90. 32%,失重率为11. 6%;对纤维性能进行测定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采用多酶复合酶解工艺相比单一酶酶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对肥胖大鼠灌胃一定量的竹膳食纤维粉,研究竹膳食纤维对大鼠的减肥和降脂作用。结果表明:竹膳食纤维粉能够很好地控制大鼠的体重,随着竹膳食纤维粉在饲料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大鼠体重控制的效果也明显增加,当竹膳食纤维粉所占比例达30%时,减肥效果最好,再加大竹膳食纤维粉的比例时减肥效果下降;竹膳食纤维粉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水平,并能降低大鼠器官及其周围脂肪的质量,以饲料中添加30%的竹膳食纤维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竹资源的深加工产品——竹纤维与竹炭制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竹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阐述了竹纤维与竹炭制品的种类及国内外开发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竹子喜温暖、湿润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我国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南竹北移"工作,将一些抗性较强的竹种引种到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但北方竹类仍存在品种单调、成林效果差等问题。为丰富北方观赏竹种类,从上海、江苏宿迁和山东淄博引入13个竹种,在山西农业大学苗圃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引种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刚竹属的淡竹、早园竹、青竹、箬竹和赤竹属的菲白竹适合在引种地种植,而佛肚竹、观音竹和罗汉竹则不适合种植。  相似文献   

13.
竹纤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竹纤维的天然特性与优点,及其在功能性保健纺织品方面上的应用,简要阐述了竹原纤维、竹浆纤维、竹炭、纤维、竹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和纳米改性竹炭的原理及生产工艺流程,对我国竹纤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竹原纤的形态结构及其性能特点,并对绿竹竹原纤化学法和生物酶法开纤工艺以及精练剂、漂白剂对绿竹竹原纤开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酶开纤法较化学(烧碱)开纤法易于控制,且开出的竹原纤手感柔软;精练剂、氧化漂白剂对竹原纤的开纤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超声波辅助提取竹纤维,研究超声波处理以及超声波处理方式(前超声和后超声)对低试剂量条件下提取竹纤维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应用于低试剂量竹纤维提取,可降低竹纤维胶质含量,改善竹纤维细度和细度均匀性。用后超声辅助提取竹纤维,竹纤维胶质含量可降低13.2%,纤维直径由489±247 μm降至224±52 μm,平均直径降低率达54.2%。超声辅助提取对竹纤维机械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竹纤维拉伸强度略有降低,拉伸模量下降明显,断裂伸长率略有提高,机械强度均匀性增加;后超声辅助提取较前超声辅助提取对竹纤维的机械性能降低程度小。经提取工艺,竹纤维结晶度增加,但超声辅助提取竹纤维结晶度又略有下降,未超声竹纤维结晶度为56.50%,后超声竹纤维结晶度为55.89%,前超声竹纤维结晶度为56.25%;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竹纤维化学结构变化主要由纤维提取工艺引起,超声处理对纤维结构影响不明显;通过电镜观察,经纤维提取工艺,原竹材结构中被胶质包覆的单纤维形态暴露,单丝状明显,超声辅助提取增加了纤维表面粗糙度,后超声辅助提取单丝分散性增强;总体上,超声辅助提取可促进低试剂量条件下的长竹纤维提取,对纤维细度有明显改善效果,但对纤维结构和机械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态竹材对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应变响应,为原态竹材的尺寸稳定性和环境适用性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我国6个城市的年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为基础数据,通过湿热图谱研究原态竹材的湿热应变行为,采用静态应变仪采集直径相似(96.52 mm±1.46 mm)但长度不同(500、400、300和200 mm)原态竹材依次经历6个阶段温湿度变化(5 ℃、66%;13 ℃、50%;20 ℃、70%;20 ℃、80%;30 ℃、80%;9 ℃、36%)过程中端部和中部的周向应变以及原态竹材的轴向应变数据,分析讨论温度、湿度和长度对原态竹材应变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初始状态应变值设定为零,竹材水分蒸发收缩时应变为负,吸湿膨胀时应变为正,当温湿度骤然下降时,试样端部和中部膨胀应变急剧减小甚至开始收缩。竹材的周向应变为-500~3 000 με,轴向应变为-50~225 με。原态竹材端部周向应变较敏感,中部周向应变出现滞后现象。长度为500和400 mm试样端部和中部的最大应变差较大,相比300和200 mm试样端部应变差差异显著;较短试样端部和中部的应变差从正值缩小为零后变为负值,端部和中部应变行为出现此消彼长现象。【结论】原态竹材能够对温湿度变化做出即时响应,温度、湿度和长度对原态竹材的应变响应具有明显影响,温度的影响主要依赖湿度导致竹材含水率变化来体现。周向应变与轴向应变行为相似,但明显大于轴向应变,端部对温湿度的响应更为敏感,中部响应有滞后现象,长度越长的竹材内部干缩或湿胀应力越不均衡。温湿度变化引起原态竹材内应力不均衡是原态竹材应变不均甚至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3年生毛竹材为原料,研究了毛竹竹粉和竹原纤维的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竹原纤维的宽度(143μm)与竹粉(136μm)相当,长度(22.63 mm)远高于竹粉(0.61 mm),使其长宽比(158.25)远高于竹粉(4.49)。化学成分分析表明:竹原纤维的纤维素含量(65.6%)比竹粉(37.3%)高得多,聚戊糖含量(17.1%)略低于竹粉(20.1%)。竹粉中的木质素含量为24.5%,是竹原纤维中木质素含量(11.5%)的2倍多。竹原纤维的高纤维素含量和低木质素含量是其广泛应用于制浆造纸行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纺织用竹纤维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然竹纤维和再生竹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阐述了纺织用竹纤维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梁山慈竹纤维化单板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节间竹青面和竹黄面、节部竹青面和竹黄面的平均裂隙角度为60°~70°;节间52%的竹青、节部75%的竹青发生脱落;节间竹束平均断面面积1.97mm2,包含4.61个维管束。节部竹束平均断面积1.83mm2,包含4.07个维管束。通过碾压疏解,对原竹进行可控分离,使复合材料制备达到广谱可设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