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尺蛾科多中小型,体细长而翅宽大,静止时四翅平展。头部毛隆发达,触角一般比前翅短,有线状、纤毛状、锯状、栉状或双栉状等,喙多发达,少数退化,下唇须发达,前伸或向上。前翅M2居中或近M1,无1A,2A多具基叉,R4、R5共柄,多数有径付室;后翅Sc+R1与Rs在中室中部以内接近或并接,M2居中或退化,无1A、3A微弱或欠缺,翅缰发达,少数退化。足细长,后足胫距1或2对。腹部有鼓膜听器位于腹基部气门下方。有的雌蛾翅退化或无。尺蛾科是一个大科,世界上已知约一万二千种,我国记载约一千二百多种。我所馆藏的  相似文献   

2.
成虫为中至大型蛾类,体粗壮多毛,无单眼,口器退化,下唇须短小;触角栉齿状或羽毛状,尤以雄蛾发达;足多毛,休止时前足常伸向前方,有鼓膜听器。前翅广,R2与R5共柄,有一个副室,M1外观如R脉的分枝,M2近手M3,臀脉1条,中室后缘翅脉4分枝;后翅Sc脉位於基部稍远的地方与R脉一度结合(夜蛾科结合点近于翅基),M1形成R分枝,中室后缘4分枝,臀脉两条;有的雌翅退化,雌蛾腹端有毛束,用以覆盖卵块。  相似文献   

3.
钩蛾科为中小型蛾类,多为中型,喙多短小退化,下唇须不发达,触角不超过翅长之半,为线状,锯状,栉状等;前翅顶角一般呈钩状,但也有的甚至顶角略圆并不尖突,中室较长,M2靠近M3脉,缺1A,R分5支,R1出自中室或与R2共柄,R2与R3共柄,R4与R5共柄;后翅Sc+R1在中室外与R5接近,一般有翅缰,有时缺少。  相似文献   

4.
中型蛾类,形似蛱蝶。触角丝状,无单眼,喙发达很长且光裸,下腭须退化,下唇须发达。翅宽大而中室短小,M2近M3,无1A,2A无基叉,R2、3、4共柄,翅褐色或棕色,翅上有一锚形纹或一斜带或隐约;后翅有翅缰,肩角发达,无鼓膜听器,缺翅脉;前翅横脉较弱或缺。  相似文献   

5.
斑蛾科多为中型种类,少数大型。触角线状、栉状、双栉状或末端膨大似棒状;有单眼和毛隆,啄发达或退化,下腭须退化或无,下唇须发达。前翅中室长,有M干或退化,有1A,2A多具基叉;后翅有翅缰,Sc+R1与Rs在中室中部附近并接或与横脉相连,A脉3条。成虫为昼出性蛾类,幼虫常为森林和果树的重要害虫,体短粗,头缩入前胸,体多具毛瘤或毛簇,腹足5对,趾钩单序纵带。世界已知1100种、7亚科160多个属,我国记载约150种。我所标本室收藏20余种,本书仅列入20种,其中包括我省森林上的重要虫害曲斑蛾二新种与一新属。  相似文献   

6.
中至大型蛾类。体粗壮状多毛,灰褐色或黄褐色,复眼上多有毛,触角为双栉状,单眼和喙退化,后翅无翅缰,肩叶发达,有1至多根肩横脉(h),有的种类后翅外缘呈波状,休止时露于前翅两侧,形似枯叶,由此得名。翅脉M2近M3,前翅R脉5支,R2-R4多共柄,无副室,无1A,Sc+R1与R5在中室基部并接或以横脉相连,A脉2支。成虫雌雄常异型,翅脉和雄性外生殖器结构是鉴定其种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蝙蝠蛾为中至大型的原始蛾类。触角短小,一般为线状,雄虫有的呈栉状;口器退化不取食,下唇须分2-3节或退化。胸部发达,腹部较长。前后翅宽大,脉序相似,R分5支,M基干完整,有1A但多未达翅缘,翅基部有肩横脉(h);前翅Sc有时分支,有突伸的轭叶与后翅连锁。足较短,胫节无距。  相似文献   

8.
成虫为中小型,个别有大型。体粗壮,密被绒毛和厚鳞。触角线状,雄蛾多为锯状或栉状等;喙退化,下唇须发达,有时很长,前伸或上弯。翅短阔,前翅外缘弧弯,中室内有M干,M2接近M3,R3、4、5多共柄,臀脉2条,有1A,2A具基叉;后翅有翅缰,Sc+R1与Rs分开或以横脉(R1)相连或有部分合并,中室内有M干,A脉3条。足密被长鳞毛,胫节有距。  相似文献   

9.
中至大型蛾类,日间飞行,速度很快。喙发达,额角突起,下唇须向上伸,第三节向前伸,触角常向端部渐粗,末端通常有一个钩,有单眼,复眼大,少数种类复眼具毛,中足胫节有一对距,后足胫节有两对距,胫节很少有刺,前翅3A和2A分离,M2自中室下角附近伸出,有副室;后翅有3A,M2在中室处仅留痕迹,M1及R出自于中室顶角或具短柄,Sc基部游离,然后与中室有部分接触,接触部分不超过中室之半。  相似文献   

10.
潜蛾科体微小至小型,喙不发达,下唇须短或消失,触角基节阔,能盖着部分复眼形成眼罩,缺单眼。前翅披针形,顶角尖,脉序不完全,中室细长,R、M,Cu各脉均集中于翅端,其分支大多减少;后翅细长而尖,脉更少,Sc脉短,Rs脉直达翅顶,中室消失,缘毛很长。幼虫体筒形或平扁,有胸足和腹足,趾钩单行环或二横带。幼虫潜入植物叶片上下表皮  相似文献   

11.
凤蛾科为大型蛾类,体黑色,喙发达,下唇须短小,触角双栉状。前翅臀脉A单一无基叉;后翅有尾突,由Rs、M1至M2脉部分延伸形成。幼虫体壁密布蜡腺,能排出白色蜡粉。凤蛾科为旧北区(包括东洋区)特有种,种类很少,全世界约10种,我国约6种,我所馆藏仅2种。  相似文献   

12.
大型蛾类,体粗状,体翅色较暗。头小,被毛,触角双栉齿状,雌雄相似;喙发达,下唇须中长,斜向上伸;中足胫节有一对距,后足胫节有2对距。翅宽大,上面有许多箩筐状条纹和波状纹,中室很小,M2近中室中央或近M1;前翅R分5支,R2-5共柄,2A有基叉;后翅无翅缰,Sc+R1与R5接近或在中室前缘由横脉相连,A脉2根。  相似文献   

13.
灯蛾科一般为中等大小,少数大型。具有单眼,M2脉和M3脉与Cu脉接近,形成Cu脉似4分枝,称四岔,后翅Sc+R1与Rs在中室中部或以外有一长段并接.体色比较鲜艳,成虫多在夜间活动,趋光性强。许多种类雌雄两性形态变异很大。灯蛾科我所馆藏种类很多,目前仅已知18种。  相似文献   

14.
刺蛾是木本植物的食叶害虫。山东省每年都有部分地区暴发成灾。据报导,全世界约有1,000种刺蛾,我国记载90余种。通过近年山东省森林病虫普查,共发现24种,其中15种属省内新记录。 现将已经鉴定的22种刺蛾成虫检索如下: 1、前翅与胸背绿色 2 前翅与胸背非绿色 4 2、翅展30毫米以上;前翅 “外缘带”黄色 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walker) 翅展28毫米以下;前翅 “外缘带”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在青海省西宁市发现危害云杉的2种新害虫松皮小卷蛾Cydia pactolana(Zeller)和灰翅小卷蛾Pseudohermenias ajanensis F.,均为青海省新纪录种,初步观察2种小卷蛾在青海省西宁市均1 a发生1代,松皮小卷蛾幼虫蛀食树干皮层及形成层,灰翅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树枝基部老针叶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6.
螟蛾科成虫大多为小型或中型蛾子,体细弱,鳞片细密而紧贴,颜色不鲜。触角线状,细长,下唇须一般较发达,向前伸,或向上弯,或向下弯。足细长;腹部有鼓膜器;前翅较窄长,一般有翅脉12条,第一臀脉消失,无副室;后翅一般有翅脉8条,因有臀区而较宽大,Sc+R1与Rs很接近,或在中室前平行,或中间有一部分结合,从中室下角及下缘分出4根脉(M2、M3、Cu1、Cu2),有三根臀脉。成虫具有趋光性、通常夜间活动。  相似文献   

17.
刺槐袋蛾(Acanthopsyche nigraplga Wileman)属鳞翅目袋蛾科。国内分布除江苏外,文献记载还有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国外分布日本。幼虫主要为害刺槐、中国槐,也为害檀树、榨树、竹、杉木等叶片,文献记载还为害柏、核桃等。此虫以卵在袋囊成虫羽化后蛹壳内越冬,这在袋蛾科昆虫属少见。我们于1980—1984年对此虫进行袋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形态特征 (一)成虫 雄成虫体长9毫米左右,翅展23毫米左右,体黑褐色,被黑色浓毛,触角黑褐双栉齿状,前翅基部1/3处,后翅基部1/2处布有黑色鳞毛,前后翅的近端半部透明可见翅脉。雌成虫体长13—15毫米,  相似文献   

18.
白杨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在干旱草原杨柳林中危害严重,幼虫钻蛀枝干,使被害处形成瘤状虫瘿,易造成风折或感染腐烂病而使树木死亡。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21毫米,翅展20—28毫米,头部半球形,雌蛾触角栉齿不明显,端部稍弯曲。雄蛾触角有青黑色栉齿两列,端部栉齿较少。前翅狭长,覆以赭色鳞片,后翅透明。胸部青黑色。腹部圆筒形。1—5节各有一条橙黄色带。卵:黑色,椭圆形。幼虫:老熟幼虫黄白色,圆  相似文献   

19.
龟蝽科(Plataspidae)又叫平腹蝽科、圆蝽科,是农、林业上的害虫,尤喜为害豆科植物。本科最重要的特征是小盾片极大,将腹部完全覆盖,或仅露出狭窄的边缘;前翅大部分膜质,静止时将端部折叠于小盾片之下,仅前缘的基部露出;各足跗节2节。龟蝽科,我国已知有7属66种。据资料记载陕西仅有1属1种记录。经1960、1982  相似文献   

20.
棉大造桥虫学名刺槐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 1.棉大造桥虫的危害 以幼虫危害刺槐叶成孔洞,仅留叶脉。 2.棉大造桥虫的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11—17毫米,翅展18—42毫米,翅灰白色,前后翅从前缘至后缘有2条不大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