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全省86个退耕还林工程县退耕前后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调查、对工程区11个退耕还林重点县的20个乡688户退耕户的人户调查以及对典型案例的追踪调查结果,结合退耕还林固定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对贵州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评价了贵州省2000~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重点评价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贵州省退耕还林10个生态效益监测网络县设置的100个坡面固定样地,以及5个典型县16个坡面径流场各生态指标2年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退耕还林后监测区各生态指标的改善情况如下:退耕还林后2年内土壤侵蚀模数和流失量减少78%,监测区植被覆盖率由12.4%增加到38.7%,平均综合生态效益指数已由0.18上升到0.53。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阶段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城、黎平、望谟、关岭、麻江、黔西、龙里、习水、开阳、铜仁10个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重点县107个固定样地户主共91户退耕农户进行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同时结合10个县面上统计数的分析及其典型县204户退耕农户的典型调查,对监测区退耕还林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区环境效益经济值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区退耕农户收入增加,粮食总产量稳定;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乌拉特中旗退耕还林工程从2000年试点旗县开始,三年间累计安排退耕还林任务46.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3.2万亩。累计得到上级退耕还林钱粮等补助折款为4390万元,通过三年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已经为当地农民脱贫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为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5.
6.
巴东位于三峡库区,是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县,工程建设6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笔者对该工程的建设效益作一客观评价,以指导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为例,采用土壤蓄水量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改良土壤、改善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分别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工程建设取得的数量化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9.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年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保水效益、固土保肥效益、固碳制氧效益、生物多样性效益进行价值计量与评估,结果表明:2006年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为523 495.69万元。其中:固碳制氧价值为261 204.54万元,占总值的49.9%;生物多样性价值为133 923.41万元,占总值的25.58%;固土保肥价值为98 880.74万元,占总值的18.89%;森林保水价值为29 487.00万元,占总值的5.63%。 相似文献
10.
邯郸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地处太行山中段,是生态脆弱地区,2002年纳入国家首批退耕还林工程。据前期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定点监测,退耕还林工程对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是较明显的,调查研究证明:退耕还林后平均水土流失量减少59.4%,监测区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4.9个百分点,平均综合生态效益指数达到1.93,提高93%。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调查总结2000年以来清镇市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治理模式,为清镇市在今后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提供营造原则依据和布局配置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各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工程成果的巩固。本文结合云南省实际,就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所面临的后续政策、管理、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全地区杨树害虫的多年调查的结果表明:害虫种类多,主要以毒蛾类、刺蛾类和天牛类等的为害重,本文针对杨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典型抽样、问卷和访谈方法对安顺市西秀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问题进行调查,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区退耕农户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心态,提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山地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分区与适生模式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森林植被、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坡耕地特点将贵州喀斯特山地划分为3区10亚区16小区,并阐述了各区的相关特点;建立在树种和树种组基础上的适生模式筛选结果,将贵州喀斯特山地的退耕还林模式归为23类,可指导同区或相似区域的退耕还林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峡谷退耕还林示范区生态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水源涵养、固土保肥、纳碳制氧、生态经济林产值等4方面入手,对花江喀斯特退耕还林示范区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作为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性评价的重要环节,生态效益的评估也是新一轮工程实施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旨在系统评价和研究退耕还林工程为麦积区带来的生态效益,研究成果可为当地退耕还林工程今后的生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甘肃省麦积区自1999—2019年的退耕还林数据,参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与管理规范》,主要从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净化大气、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5个方面对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做了评价。【结果】截止到2019年底,退耕还林工程为麦积区累积带来生态效益达1543816.03万元,且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而持续增加,其中以涵养水源和固碳释氧贡献最大,分别占生态效益总价值的58.67%和30.69%,其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壤和净化大气,分别占总价值的9.88%、0.39%和0.37%。由于造林面积决定了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因此,根据麦积区退耕还林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依次为荒山造林(776050.04万元)>退耕还林(732869.89万元)>封山育林(34876.32万元)。【结论】退耕还林工程为麦积区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尤其在涵养水源、遏制水土流失、固碳释氧等方面生态功能更为明显,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