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桑32号二年生桑苗进行盆栽,施用15N标记的氮素化肥,查明春伐桑全年生长期和夏伐桑春、夏秋生长期内,对硫酸铵、碳酸氢铵及硝酸钾等三种化肥的利用率和氮素平衡均有明显差异.一般春伐桑氮素利用率低于夏伐桑,夏伐桑春期的氮素利用率低于夏秋期.春伐桑对试验用的三种~(15)N标记的氮肥的氮素平衡为:植株吸收率25—37%,土壤残留量17—37%,损失率28—52%;夏伐桑在春期的植株吸收率只有10%左右,土壤残留量27—55%,损失率达39—62%;在夏秋期的植株吸收率10—47%,土壤残留量11—24%,损失率为27-78%.上述氮素平衡的变动情况,随桑树春伐还是夏伐、生长期长短、肥料性质和环境条件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桑树对春肥氮素开始吸收时期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导,日本黑濑等(1978年)施用~(15)N标记的硝酸铵研究,结果认为桑树春期在新梢开放6叶时已吸收氮素。后有日本今西三好等(1981年)也施用~(15)N标记的硝酸铵研究了桑树春期的氮素吸收问题,结果认为在日本山阴的4月下旬,桑芽开放1叶  相似文献   

3.
在浒关地区对生长势中下等的桑树,在不同时期施用~(15)N-硫铵作示踪试验,结果表明,春期桑树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与施肥时期有关,1月17日—4月23日施入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为17.3—22.76%,其中以4月23日施入区较高,上年11月12日施入区,氮素吸收利用率明显的低,仅6.76%。另外还表明,桑树吸收的氮素在树体内的分布因施肥时期而不同,施肥至收获时间相隔一个月的,在叶片中的分配比率高,达87.12%,施肥至收获间隔长达6个月的,吸收的氮素在桑叶中的比率为72.90%。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利用~(15)N示踪方法,查明了在苏南地区桑树对春肥氮素吸收初始期,是在春芽萌发后开第4叶时或更早些,并且初步断定,春季氮肥的肥效持续期为一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以(~(15)N—NH_4)_2SO_4 作示踪试验、查明苏州浒关地区桑树对氮素肥料吸收初始期和分次施肥与氮素肥料利用率关系的同时,1984年春期和秋期以普通尿素作春肥和秋肥,通过不同时期和用量试验,经4~5个蚕品种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氮素春肥以3月中旬施入的叶质较好,全茧量4月25日施入的增加3—6%,茧层量增加4—12%,产卵量增加3~23%。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春肥氮素肥效与桑树基础长势有关。在吴县地区亩产春叶1500公斤的一类桑,春肥碳铵每亩150公斤,以一次性早施(2月15日)区单位条径产叶量最高,比二次施入区增26%。亩产春叶600公斤左右的二类桑,春肥碳铵75公斤,以3月15日和4月23日二次施入的效果较好。亩产春叶400公斤的三类桑,春肥碳铵40公斤,以一次性适当偏迟施入(3月15日至4月23日)为好。  相似文献   

7.
关于夏秋不同全伐时期(7月、8月、9月)与施肥氮素的吸收利用状况,采用标记氮素在大田进行了试验,所获结果如下:(1)收获量,干物量和收获物中的氮素量是全伐时期越迟越高.(2)各全伐时期收获物中来自春肥的比例是7月全伐区为最高,来自夏肥的比例是9月全伐区为最高.(3)从不同部位与不同时期来自施肥的比例来看,推断夏肥后至8月中旬对夏肥的吸收最旺盛,其后主要吸收土壤肥力中的氮素.(4)全伐当年春肥中的氮素向收获物的参入量依其全伐时期而没有多大的差异,但夏肥中的氮素是全伐时期越迟参入量越多.(5)去年施肥氮素向翌年收获物的参入量是9月全伐区比7月全伐区和8月全伐区的量多,吸收的施肥氮素向翌年收获物中的分配率也是9月全伐区为最高.(6)对施肥氮素的利用率,春肥、夏肥都是全伐时期越迟利率越高,而且夏肥氮素的这一倾向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2019年在甘肃省通渭县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N0(不施氮)、N1(基肥20%+分蘖期追肥20%+开花期追肥60%)、N2(基肥20%+分蘖期追肥30%+开花期追肥50%)和N3(基肥20%+分蘖期追肥40%+开花期追肥40%)4个施氮制度;3种种植模式(燕麦间作豌豆、燕麦和豌豆分别单作)。结果表明:施氮制度和种植模式对燕麦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影响显著;随着燕麦生育期的不断推进,其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均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变化趋势,燕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分别提高了28.50%、15.00%、10.10%和19.10%。燕麦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干物质积累量都以N2制度下最高,灌浆期间作燕麦茎、叶和穗在N2制度下干物质积累量较单作分别提高了14.80%、29.10%和14.90%。间作系统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单作,间作燕麦较单作高47.33%~140.98%,间作优势明显。不同施氮处理下燕麦相对于豌豆的氮素营养竞争比率随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规律,抽穗期在N2制度下最大,竞争优势明显。总体而言,在N2施氮制度下燕麦/...  相似文献   

9.
<正> 前报以~(15)N—~(NH_4)_2SO_4示踪试验,初步查明了浒关地区桑树在8月中旬根部开始吸收施入土壤中的氮素肥料,这是确定春肥施用时期的参考。为进一步查明春肥氮素施用时期、次数与桑树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关系,1985年春期以  相似文献   

10.
11.
1982—1984年,用门司正三的层切法调查研究了桑品种新一之濑亩栽1000株的群体结构.其非同化器官的垂直分布是下层最重,往上逐层减轻;而同化器官的垂直分布一般呈两头小中间大(纺缍形)的现象.桑园中的光强分布和叶面积的关系,大体上符合Beer—Lambert定律,即I_F=I_(0e~-(KF)).桑园中的消光系数春季(5月下旬)约为0.52,夏秋季(9月上旬)为0.23左右.栽后第二年内的行株间漏光,春伐后为30.6%、9.6%.夏伐后为57.7%、38.0%,第3、4年的漏光损失一般在10%左右.因此,设法减少1、2年生的幼龄桑园以及春季发芽期和夏伐后一个多月内的光能损失,是提高桑园光能利用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总结国内外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评价,探讨植物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过程及分子机制,重点从土壤因素、氮肥施用、黑麦草与其他作物间作或套作种植、黑麦草品种基因型、碳源的积累与分配和植物内源激素方面阐明影响黑麦草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因素,并对今后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通过改进栽培措施和分子育种等方式提高黑麦草氮素利用率提供指导,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利用示踪法研究植物施肥与营养关系,近年来在农作物方面作了不少研究,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桑树上有人用示踪磷研究桑树对磷的施用及其吸收规律,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农作物的营养生理提供宝贵的科学资料。 本文借助示踪Ca~(45)、P~(32)观察不同施肥时期及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刈枝等),对广东桑树吸收活性及其生理作用,为研究桑树的营养问题积累资料。 试验用放射性Na_2HP~(32)O_4标记于1%Ca(H_2PO_4)_2中,于冬期施用于60%及6—7%湿度土壤的盆栽桑树中观察冬期生理活性。以放射性Ca~(45)Cl_2标记于1%CaCO_3中,于夏期进行根外根部追肥,观察夏期生理活性。二者均在桑树成长期进行活体测定,其研究结果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收获法桑园桑树对施肥氮素的吸收利用,使用标记氮素在大田进行了试验.不同收获法分为轮收春伐与轮收夏伐.试验结果如下:①春伐桑在初秋蚕期收获物中,来自施肥氮素的比例是春肥比夏肥高.在晚秋蚕期收获物中是来自夏肥的比例高.②在夏伐桑的收获物中,来自春肥所占的比例是春蚕期与晚秋蚕期大约相同.并且,在晚秋蚕期的收获物中,来自春肥与夏肥的比例没有大的差异,而再发枝的伸长却很大程度的利用了春肥氮素.③进入翌年收获物中的施肥氮素,是轮收春伐桑的施用氮素比轮收夏伐桑的施用氮素的量多.④春肥氮素的利用率是春伐与夏伐相同,而夏肥氮素的利用率是夏伐明显的低.并且,在春伐中夏肥的利用率比春肥高;而在夏伐中是春肥的利用率高.⑤在本试验中,认为在夏伐中桑树吸收夏肥最旺盛的时期,由于全代使根系活动低下,而对吸收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钾肥对桑树生长、桑叶产量、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能显著提高桑叶的产量 ,改善桑叶的品质[1~4] 。近几年由于肥料施用不合理 ,土壤中的钾素水平下降较快 ,已成为桑树生长的限制因子。本文研究了钾肥对桑树生长、桑叶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的影响 ,旨在为桑园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yh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桑园土壤为下蜀黄土发育而成的马肝土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为 9 7g/kg,全氮 (N)0 51g/kg ,全磷 (P2 O5) 0 72g/kg,缓效钾 (K2 O)460mg/kg ,速效钾 (K2 O) 1 2 5mg/kg,阳离子交换量为每 1 0 0克土壤 1 0 97mmol,交换性钙 69 6mg/kg…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干旱绿洲灌区小麦与玉米长期连作、麦后休闲期长、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麦后复种绿肥对轮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石羊河流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麦后复种绿肥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全量翻压、地表覆盖免耕、地上部收获后根茬翻压、地上部收获后免耕和不复种绿肥并采用传统翻耕)对后茬玉米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复种绿肥相比,绿肥全量翻压和地表覆盖免耕还田处理下玉米播前03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显著增加11.7%、10.0%,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14.3%、16.2%;抽雄吐丝期,03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含量增加17.0%、13.7%,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8.7%、10.7%,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绿肥全量翻压和地表覆盖免耕还田处理的玉米地上部植株吸氮量和籽粒吸氮量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明显增加,其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平均提高20.1%、25.8%和17.3%、22.2%,且该条件下玉米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绿肥根茬还田处理。因此,在干旱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全量翻压或地表覆盖免耕在提高土壤氮素含量的同时,实现了玉米氮素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干旱绿洲灌区小麦与玉米长期连作、麦后休闲期长、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麦后复种绿肥对轮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石羊河流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麦后复种绿肥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全量翻压、地表覆盖免耕、地上部收获后根茬翻压、地上部收获后免耕和不复种绿肥并采用传统翻耕)对后茬玉米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复种绿肥相比,绿肥全量翻压和地表覆盖免耕还田处理下玉米播前0~3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显著增加11.7%、10.0%,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14.3%、16.2%;抽雄吐丝期,0~3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含量增加17.0%、13.7%,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8.7%、10.7%,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绿肥全量翻压和地表覆盖免耕还田处理的玉米地上部植株吸氮量和籽粒吸氮量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明显增加,其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平均提高20.1%、25.8%和17.3%、22.2%,且该条件下玉米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绿肥根茬还田处理。因此,在干旱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全量翻压或地表覆盖免耕在提高土壤氮素含量的同时,实现了玉米氮素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不同的施氮制度对燕麦/豌豆间作体系中燕麦的吸收情况以及对土壤氮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N0(不施氮)、N1(基肥20%+分蘖期追肥20%+开花期追肥60%)、N2(基肥20%+分蘖期追肥30%+开花期追肥50%)和N3(基肥20%+分蘖期追肥40%+开花期追肥40%)4个施氮制度;3种种植模式(燕麦/豌豆间作、燕麦单作和豌豆单作),研究施氮制度对间作燕麦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施氮制度和间作对燕麦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影响显著。间作燕麦籽粒产量在N2处理下最大,较N3增产22.48%。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间作燕麦的吸氮量较单作燕麦分别提高了26.5%、15.8%、7.3%和17.1%;间作燕麦在N2处理下吸氮量最大,为71.2 kg/hm2,较N0增加了49.9%。在0~20 cm土层间作燕麦的土壤全氮含量在N0、N1、N2和N3处理下分别较单作提高12.9%、11.2%、15.4%和6.9%;间作燕麦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和铵态氮均高于单作燕麦。【结论】在2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用四倍体湖桑197号(2n=56)为母本,二倍体的桐乡青(2n=20)和新一之濑(2n=28)二个桑品种的混合花粉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成了三倍体桑(2n=3x=42)二个单株,经体细胞染色体镜检,染色体数为42,形态上观察,花而不实,高度不孕,显示出典型的三倍体桑特征。这二个单株暂定名为杭临桑1号和杭临桑2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