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寻求最佳的葡萄果实产量及品质的水分调控阈值,将延后栽培葡萄划分为萌芽、抽蔓、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5个生育阶段,各生育期设3个供水水平(即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65%~90%、55%~80%),开展了上述3种供水水平下葡萄果实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延后栽培葡萄有2个明显的高、低峰膨大周期,第1个高峰期出现在膨大期前16 d,平均横向和纵向膨大速率分别达到0.747和0.959 mm/d;葡萄横径2次膨大高峰出现在膨大期第44~52 d,纵径比横径推迟1 w,平均膨大速率只有0.134 mm/d,比横向小0.063 mm/d。抽蔓期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和开花期中度胁迫处理的膨大速率在果实膨大初期表现出了明显的复水补偿效应,中后期则出现了复水补偿结束后的再减小过程。萌芽期中度胁迫处理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利,其值分别达到36333、7.69、10.27 kg/m3,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处理次之。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下,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葡萄糖、总糖等营养成分均显著高于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P0.05)。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最佳延后栽培葡萄水分调控处理为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即着色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5%~90%、其余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该研究可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水分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鲜食日光温室葡萄高效节水生产的水分管理方式,选取日光温室6a生葡萄‘红地球’为试验材料,以充分灌溉为对照[CK,土壤含水率为75%~100%的田间持水率(θf)],分别在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设置土壤含水率为55%θf(其他4个生育期为75%~100%θf)的5个水分胁迫处理,调查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膜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果实纵横径、果实硬度、单粒重量和产量,研究日光温室葡萄叶片生理和果实产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施加水分胁迫均会显著降低葡萄叶片SOD活性和Pro含量,导致MDA含量大量积累,对叶片产生不利影响。在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开花坐果期进行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SOD活性、Pro含量影响不大,但对叶片MDA含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果实膨大期水分胁迫葡萄产量仅为14 830kg·hm–2,较CK和萌芽期、新梢生长期水分胁迫显著减产20%以上。因此,水分胁迫显著降低果实膨大期SOD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膜质过氧化物含量,并导致产量降低,该时期不宜进行亏水处理;生长前期的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的生理和果实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酿酒葡萄耗水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不同程度的土壤干旱对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明晰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效应对酿酒葡萄土壤水分精准化管理和节水灌溉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于2014年在河西走廊中东部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威龙葡萄园产区开展了酿酒葡萄不同生育期、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试验研究。在保持其他生育期土壤水分为正常灌溉(土壤水分阈值70%~75%)的情况下,在葡萄的萌芽期、抽蔓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分别进行中度(土壤水分阈值60%~65%)和重度(土壤水分阈值50%~55%)的干旱处理,同时增设浆果膨大期的充分灌溉(土壤水分阈值80%~85%)处理,以全生育期的正常灌溉(土壤水分阈值70%~75%)作为对照,进行葡萄耗水特征和产量品质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趋势一致,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呈持续递增趋势;随着土壤深度递增,调亏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越来越弱;40~60 cm土壤剖面,调亏处理含水量较对照减少幅度最大;浆果膨大期土壤剖面内含水量均低于其他生育期。不同处理酿酒葡萄耗水强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萌芽期日耗水强度最小,为0.13~0.33 mm·d-1,而浆果膨大期耗水强度最大,为2.30~4.09 mm·d-1。萌芽期中度胁迫处理酿酒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15 228 kg·hm-2和3.62 kg·m-3;浆果膨大期充分灌溉处理次之,而浆果膨大期重度胁迫处理最低,仅分别为7 128 kg·hm-2和2.26 kg·m-3。着色成熟期中度胁迫下,酿酒葡萄花青苷、还原糖、单宁、总酚含量比生育期正常供水处理高2.7%、6.56%、17.91%和23.23%,且有效抑制可滴定酸积累(P0.05),而其他处理与对照之间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最佳酿酒葡萄水分调控处理为着色成熟期中度胁迫,即着色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65%、其余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0%~75%。由此可见,在酿酒葡萄栽培时适时、适度的调亏灌溉既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实现节水、高效用水的目的,又能提高果实品质,对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度及时期对设施延迟栽培葡萄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葡萄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4年在甘肃省张掖市水务局灌溉试验站连续开展3 a设施栽培葡萄水分胁迫试验,将葡萄划分为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5个生育阶段,各生育期分别设1个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的田间持水率(field water holding capacity,FC)供水水平(中度水分胁迫)和1个土壤含水率下限为65%FC的供水水平(轻度胁迫),以下限为75%FC为对照,研究3种供水水平下葡萄日耗水强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3个试验年度设施栽培葡萄在果实膨大期日耗水强度均达到最高值,该阶段为设施葡萄需水临界期。2)水分胁迫对葡萄各生育期耗水强度有明显的影响,萌芽期中度水分胁迫降低该阶段耗水强度,但随后复水后耗水量迅速恢复并出现复水补偿增长效应;开花期时间较短,中度水分胁迫对耗水的影响在随后生育期(果实膨大期)才体现出来;着色成熟期中度水分胁迫也显著降低葡萄在胁迫时段的耗水强度;新梢生长期轻度水分胁迫显著影响葡萄日耗水强度。3)2012年萌芽期中度胁迫能提高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效应随胁迫年度持续逐渐减小,2013和2014年产量与充分供水处理差异不显著。研究可为深入理解设施栽培葡萄的耗水特性和设施葡萄节水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水分胁迫对酿酒葡萄耗水及产量的影响,为河西荒漠绿洲区酿酒葡萄节水高效灌溉模式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酿酒葡萄5个生育期分别设置轻度[土壤含水率下限65%FC(田间持水率)]和中度(土壤含水率下限55%FC)2种水分胁迫水平,以充分供水(下限75%FC)为对照;通过连续2 a(2015—2016年)定点大田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酿酒葡萄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的影响规律。[结果]①酿酒葡萄5个生育期水分胁迫都会显著影响(减小)葡萄日耗水强度,且萌芽、新梢、开花期等短生育期胁迫对葡萄耗水的影响在复水后会自动消除,但果实膨大、着色成熟等2个长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影响具有跨年度持续性,复水后难以短期内恢复。②萌芽期轻度水分胁迫处理的产量在2个试验年均达到最大,依次为14 868 kg/hm~2和15 306 kg/hm~2,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也同时达到最高,为2.77 kg/m~3和2.96 kg/m~3;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在不显著减产的基础上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中度水分胁迫都会显著降低酿酒葡萄产量,其中果实膨大期胁迫减产幅度最大,减幅可达39%~49%。[结论]水分胁迫时期和胁迫时长对酿酒葡萄耗水强度都有重要影响,生育后期长时间水分胁迫对酿酒葡萄耗水具有跨年度持续影响力;萌芽期或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其他生育期充分供水是河西荒漠绿洲区酿酒葡萄较合理的节水高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6.
调亏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叶片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亏水和氮肥处理对春玉米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可使玉米叶片MDA和SS含量明显升高,而使POD和SOD活性有所降低.施氮处理能保证叶片在抽雄期前SS含量、SOD和POD活性处于较高水平.MDA含量与灌水和施氮水平呈负相关,拔节后期达最大值,之后减小.从苗期到拔节后期,调亏灌溉施氮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高氮持续亏水处理可导致可溶性糖含量降低.POD活性到拔节后期达到最大,抽雄期有所降低.亏水处理明显降低了叶片POD活性,复水后补偿效应明显.施氮可适当提高POD活性,但抽穗亏水和全生育期亏水高氮处理在抽雄期的酶活性降低.SOD活性的变化趋势和POD相似.苗期亏水处理在复水后各生理生化指标补偿效果较好,拔节期亏水处理次之.高氮处理不宜在抽雄期调亏灌溉.调亏灌溉和施氮的最佳处理组合为苗期调亏低氮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辽豆15”为试材,在开花期和鼓粒期设置轻度干旱(土壤相对湿度65%±5%)和重度干旱(土壤相对湿度50%±5%)以及对照(土壤相对湿度80%±5%)处理,开展大豆干旱及复水控制试验。干旱处理持续7d、14d和21d,并在胁迫结束后进行复水,复水水平与对照处理一致。达到胁迫时间当日和复水后第7天取大豆倒三叶叶片,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干旱胁迫对以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复水后补偿效应。结果表明:开花期,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胁迫均使叶片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以及POD活性显著升高,轻度干旱胁迫使SOD活性显著升高。鼓粒期,大豆受干旱胁迫影响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但POD活性显著降低。复水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出现补偿效应,但对POD补偿效应不明显。由此可见,干旱会对大豆叶片造成过氧化伤害,主要表现在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同时复水可使大豆叶片由干旱造成的过氧化伤害得到缓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8.
小管出流亏缺灌溉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揭示小管出流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张掖市灌溉试验站开展了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小管出流灌溉试验,分析了不同生育期亏水对延后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外观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延后栽培葡萄耗水模系数占到50%以上,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达32.53%;着色成熟期亏水可提高葡萄总糖含量、减小可滴定酸含量,葡萄营养品质总体最优;而果实膨大期亏水则导致葡萄果粒质量减小、酸涩度加重、花青苷含量降低。表明设施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对各生育期亏水的敏感性不同,深入研究其规律对实现葡萄节水调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于2019年在张掖市益民灌溉试验站进行食用向日葵膜下滴灌调亏大田试验,探究在现蕾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充分灌溉条件下,苗期轻度—成熟期(轻度、中度)水分调亏、苗期中度—成熟期(轻度、中度)水分调亏、苗期重度—成熟期(轻度、中度)水分调亏处理分别对食用向日葵耗水、光合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河西绿洲冷凉灌区优质高产高效种植食用向日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苗期和成熟期食用向日葵的阶段耗水量、耗水模数、日耗水强度均随水分调亏程度增加而降低,与充分灌溉相比,苗期水分调亏处理阶段耗水量、耗水模数、日耗水强度降幅分别为10.10%~46.08%,7.57%~34.58%,10.68%~46.60%,成熟期水分调亏处理阶段耗水量、耗水模数、日耗水强度降幅分别为5.50%~30.29%,2.93%~16.72%,5.56%~30.34%,苗期重度水分调亏经后期复水补偿作用有限;(2)苗期重度和成熟期中度水分调亏显著降低食用向日葵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P0.05),与充分灌溉相比,苗期重度水分调亏的降幅分别为40.30%~45.98%,43.99%~47.37%,38.20%~42.10%,成熟期中度水分调亏的降幅分别为14.23%~32.07%,15.98%~51.23%,10.02%~28.45%;(3)苗期中度—成熟期轻度处理品质最优,其粗脂肪含量与粗蛋白含量较充分灌溉分别显著提高10.84%,14.90%(P0.05)。(4)苗期中度—成熟期轻度水分调亏处理产量为4 145 kg/hm~2,与对照CK处于同一水平,产量无明显降低情况,具有节水、调质作用。综合考虑食用向日葵耗水量、光合特性、品质及产量等指标,在其他生育期充分灌溉条件下,进行苗期中度—成熟期轻度水分调亏,作为当地食用向日葵节水优质最优调亏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对水分敏感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酒单2号和豫玉22号幼苗在水分胁迫及复水后株高、植株生物量、叶片MDA含量、SOD、POD及CAT等酶活性的变化,以探讨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可抑制2个玉米品种苗期植株生长,导致株高、地上部生物量显著下降,酒单2号对干旱的敏感性高于豫玉22号。复水后,2个品种的株高、生物量都产生了补偿效应,豫玉22号更明显。干旱胁迫增加了2个品种叶片的丙二醛含量,豫玉22号变化幅度小于酒单2号。复水后豫玉22号叶片中MDA含量更接近于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豫玉22号通过保持较高的SOD活性来减弱活性氧伤害,而复水后通过较高的SOD、POD协同作用有效清除活性氧,避免对细胞膜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1.
氮素形态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氮素形态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设置了尿素T1(酰胺态)、全硝T2(硝铵比为100/0)、混合氮T3、T4、T5(硝铵比为70/30、50/50、30/70)及全铵处理T6(硝铵比为0/100)和清水对照CK,于生长季节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营养品质,喷尿素的总糖量、糖酸比最大,其次是混合氮处理,全铵处理最小;果实的Vc含量以混合氮处理较高,全铵处理的最低;果实中花青素的含量顺序为:全硝尿素混合氮全铵CK。果实硝酸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全硝混合氮全铵尿素CK;硝态氮促进了果实生长,各处理平均单果重为全硝混合氮全铵尿素CK。综上结果,尿素及适当的硝态氮配比有利于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干旱荒漠区不同覆盖对酿酒葡萄园土壤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甘肃河西地区大面积栽培酿酒葡萄而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试验研究了地面覆膜、覆麦秸、覆麦壳等节水措施对干旱荒漠地区酿酒葡萄园土壤水分、温度和肥力等因子的效应,结果表明,几种节水措施均有明显增温效应,提高土壤含水量。覆草效果优于覆膜。覆麦秸和麦壳表现前期降温,后期增温保温的双重效应,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及速效N、P、K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7.36%~18.51%,全氮增加7.35%~8.82%,速效磷增加8.51%~9.96%,速效钾增加47.5%~53.9%,土壤容重降低0.19gcm-3~0.20g cm-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5%~1.7%,产量提高3722.5~4162.5kg hm-2。  相似文献   

13.
方芳  王凤忠 《核农学报》2016,(9):1798-1804
黄酮醇是葡萄果实中重要的类黄酮类物质,其与葡萄和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但黄酮醇的生物合成常受多种非生物因素影响,导致果实和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急剧变化,商品特性难以保障,现已成为限制葡萄和葡萄酒品质提升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黄酮醇生物合成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葡萄品种、外界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气候、地域等)、农艺措施(疏果、灌溉、种植方式、采收时间等)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脱落酸、水杨酸、茉莉酸等)等影响果实黄酮醇生物合成的非生物因素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内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对后续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期指导后续黄酮醇生物合成调控研究,为葡萄和葡萄酒品质提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冰温结合臭氧对销地红提葡萄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冰温(-1℃)条件下红提葡萄贮藏保鲜的适宜臭氧浓度,分别以2.5mg·L-1和5mg·L-1质量浓度的臭氧对冰温下贮藏的红提葡萄进行间歇式处理,并在贮藏期间定期对葡萄的品质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臭氧有很好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相比,臭氧组降低了葡萄的腐烂率、落粒率,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其中低质量浓度的臭氧(2.5mg·L-1)较高浓度(5mg·L-1)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因此冰温条件下,红提葡萄贮藏保鲜的适宜臭氧浓度为2.5 mg·L-1。该研究为筛选葡萄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非硫保鲜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空气相对湿度对野生葡萄的生理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气温30℃、不同空气相对湿度(60%、70%、80%、90%、100%)条件下“华东葡萄”和“里扎马特”野生葡萄叶片水势、气孔开度、蒸腾速率、电导率、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湿度的增加,“华东葡萄”和“里扎马特”叶片水势增加,而电导率、蒸腾速率、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先降后升。“里扎马特”在相对湿度为70%~80%、“华东葡萄”在相对湿度为80%~90%时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值均最低,可初步认定其是二者最适生长湿度。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酿酒葡萄果-蒂振动分离特性,寻求影响分离效果因素的最优组合,该文基于酿酒葡萄做变速运动产生惯性力克服葡萄果-蒂连接力实现分离的原理,搭建了曲柄摇杆机构分离率测定装置。通过对曲柄摇杆机构运动及果-蒂分离临界条件的分析,构建了果-蒂振动分离模型,确定电机转速、偏心距离及摇杆长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霞多丽和赤霞珠品种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酿酒葡萄分离率显著因子的主次顺序为偏心距离、摇杆长度和电机转速;赤霞珠品种较霞多丽品种更适合机械采收;当转速为245 r/min,偏心距离为75 mm,摇杆长度为200 mm时,赤霞珠分离率为95.2%,葡萄果-蒂分离的频率范围为2.11~3.69 Hz,葡萄穗梗处的振幅为169.8 mm。该文研究结果可为酿酒葡萄收获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 nutrient concentration vs. yield data bank was established for vines grafted on Dog Ridge (Vitis champini) rootstock for developing DRIS ratio norms during bud differentiation stage (BDS) and flowering stages (FS). The data wer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medium‐ and low‐yielding population based on yield performance. DRIS ratio norms were developed for medium‐yielding population, while diagnoses of nutrient imbalances were made in the low-yielding population. Sixty‐six nutrient expressions were chosen as diagnostic norms. Among the nutrient ratios selected to form diagnostic parameters phosphorus/nitrogen (P/N) (0.260), potassium/nitrogen (K/N) (1.761), phosphorus/zinc (P/Zn) (0.0056) had greater physiological rationale during flowering stage. The ratios of N with P (N/P 3.42) and K (N/K 0.68) were found to be more critical during BDS. 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low‐ and medium‐yielding population were determined using discriminant analysis.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during FS in medium‐ and low‐yielding population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nd magnesium (Mg) accounted for nearly 60.97% of the variation. The difference in mean nutrient concentration during BDS and FS was mainly due to Mg followed in importance by sodium (Na). During BDS Na, followed by Mg and calcium (Ca) were the most common yield‐limiting nutrient, while there was an accompanying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K, manganese (Mn), and iron (Fe). During FS, Fe, copper (Cu), and K were the most common yield‐limiting nutrients whereas Ca, N, and Mg were on the excessive range.  相似文献   

18.
大豆蛋白即大豆产品所含蛋白质,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绿色安全。本文研究了大豆蛋白对山葡萄酒的澄清作用。确定了大豆蛋白作为山葡萄酒下胶剂的最佳作用条件,即在作用温度:20℃;PH值:3.00条件下,添加0.06%大豆蛋白,以边加边搅拌,每天在振荡器中振荡1h,持续3d,静置,自然澄清的作用方式,使山葡萄酒的澄清度达到89%。并与常规下胶剂明胶进行比较。大豆蛋白比明胶的澄清作用、稳定性更强,口感也更加醇和。  相似文献   

19.
2011—2013年,经过3年小区实验,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和葡萄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水区的土壤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呈现低于清水对照区的趋势,而硝态氮与碱解氮含量却高于清水对照区。再生水灌溉区土壤Cd含量高于清水对照区,而Pb、Cu的含量均低于清水对照区。土壤中重金属有一定的积累现象,但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重金属限量值,说明短期再生水灌溉未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再生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葡萄的产量,但对葡萄的品质未产生有利的影响。3年实验中,再生水灌溉区葡萄的重金属含量低于清水灌溉区,说明短期再生水灌溉对葡萄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大。研究表明再生水可以用作灌溉用水,但再生水中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积累的、复杂的,要确保再生水灌溉的安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剂量的SO2对两个葡萄品种进行处理,研究葡萄经SO2处理后果梗、果肉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葡萄的质膜透性随SO2处理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果梗和果肉中MDA含量增加。SO2处理期间几种保护酶活性变化不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葡萄中抗氧化物质(Vc)在SO2伤害(超量处理)下含量下降。两个供试品种的抗氧化系统对SO2处理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