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根际微生态。[方法]采取土壤分离培养分析了施用木霉菌制剂后甜瓜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在甜瓜生长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结果]接种木霉菌制剂后,甜瓜根际不同生长时期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施用木霉菌制剂,能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提高甜瓜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高明华  高天凝  张志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42-10843
[目的]研究海拉尔西山公园樟子松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季节动态变化和秋季土壤优势菌株。[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和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土壤样本进行微生物计数和优势菌株鉴定。[结果]细菌、放线菌与微生物总数的季节变化相似,其峰值出现在9月;真菌总教的峰值则出现在7月。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最低值均在5月出现。分离到的优势菌株为细菌6个属31株、放线菌2个属21株、真菌3个属17株。[结论]样地土壤中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
冬凌草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冬凌草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为开发利用冬凌草内生真菌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药用植物冬凌草为试验材料,分离筛选能产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从贵州省施秉县产冬凌草中分离到152株植物内生真菌,利用抗肿瘤体外细胞增殖抑制筛选模型(SRB法)对其进行活性检测。[结果]结果表明,20株内生真菌(占总分离菌株的13.1%)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结论]冬凌草内生真菌是寻找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海南药用植物根际分离得到对淮山炭疽病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V培养基从盾叶鸡蛋花根际土壤分离放线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代谢产物抑菌试验筛选活性放线菌;根据形态特征,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盾叶鸡蛋花的根际土壤分离到12株放线菌,筛选到1株对淮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活性的菌株51173,菌株51173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16S rRNA gene clade中的成员。[结论]放线菌菌株51173在淮山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荞麦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并从中筛选一批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资源,本试验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荞麦根际微生物,采用对峙法、点接法、琼脂块法检测其抗菌、产淀粉酶、产蛋白酶及解磷活性。结果表明,荞麦根际土壤中细菌含量最高,约为6.2×108 cfu/g,放线菌次之,真菌含量最低,约为3.7×105 cfu/g。试验共分离到72株菌,其中放线菌39株、真菌18株、细菌15株,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比44.4%、12.5%、11.1%。具广谱生物活性的菌株分别属于链霉菌属、镰刀菌属、芽孢杆菌属,其中链霉菌属SG15同时具有5种生物活性。综上,荞麦根际存在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筛选出的11株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菌株可用于功能菌肥开发。  相似文献   

6.
吕保玉  白海强  何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7):1979-1981,1984
[目的]为了研究在2种不同镉浓度的农田上蕹菜Cd-PSC和non-Cd-PSC 2个品种根际土壤酶和微生物的特征。[方法]采用自制根箱试验。[结果]蕹菜根际土壤5种酶(脲酶、转化酶、酸碱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和三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大于非根际土壤(P0.01)。在同一土壤上,蕹菜品种间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存在基因型差异(P0.05);在2种土壤上,脲酶、转化酶、蛋白酶在2个品种间表现不一致,而酸碱磷酸酶则一直表现为Cd-PSC的根际酶活性小于non-Cd-PSC的活性。[结论]Cd-PSC的根系细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小于non-Cd-PSC的根系土壤中的数量(P0.01),而真菌数量显著大于non-Cd-PSC的数量(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其主要生理类群的垂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和培养。统计各林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垂直方向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3种林型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大于非根际;3种林型根际细菌数量均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非根际细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落叶松林根际真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樟子松林和白桦林根际真菌数量则先增大后减小。3种林型非根际真菌均有逐渐减小的规律;3种林型根际与非根际放线菌则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非根际樟子松林微生物总数的层化比率最大,落叶松林次之,白桦林最小。[结论]白桦林的土壤微生物最为活跃,各个土层微生物总量高于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该研究为大兴安岭地区土壤质量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柽柳根际土壤放线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其抗菌活性,为新疆主要农牧业病害的防控奠定菌种基础。【方法】选择新疆南疆地区10种柽柳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采用四种培养基,通过菌株16SrDNA测序,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抗菌活性。【结果】分离出294株菌株,鉴定的150株,分属于7个纲12个目16科24个属,另有9个潜在新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解淀粉欧文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链格孢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为靶标菌。【结论】筛选出68株活性放线菌。柽柳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丰富了微生物资源及菌种的储备。  相似文献   

9.
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蒜不同时期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方法]以白皮蒜和紫皮蒜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活性。[结果]各时期2个大蒜品种均促进了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间接提高了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大蒜根际土壤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周转与循环,为下茬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微生态环境。[结论]该研究为大蒜作为一种良好的前茬作物的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棉花不同抗性品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为棉花抗黄萎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种不同抗性棉花品种在根盒中进行培养,对根际和距根际不同距离土壤中真菌、放线菌和细菌进行平板计数.[结果]健康土壤培养抗病棉花品种根系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聚集作用,对真菌有一定的排斥作用;耐病和感病品种则相反.接入拮抗菌和施微生物有机肥能够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的比例.[结论]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比例与棉花抗性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陕北延安地区枣树土壤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树龄的枣树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的微生物菌群、养分及pH状况,并且分析三者间相互关系.[结果]在不同树龄的枣园土壤微生物中,微生物类群的分布规律为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数量差异表现为盛果期枣园>老龄期枣园>幼龄期枣园,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有机质及有效氮、磷、钾、铁、钼均呈正相关,其中细菌数量与有机质、有效氮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有效钾显著相关,真菌数量与有机质、有效钾显著相关;3种微生物类群均与土壤pH呈负相关.[结论]适当降低土壤pH,提高养分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枣园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态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结合田间取样调查及室内试验培养方法研究了百草枯和草甘膦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地0~10 cm和10~15 cm深度的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影响不大;2种除草剂处理40 d时,放线菌增长被抑制,其数量呈下降趋势,但60 d后放线菌数量逐渐上升呈恢复趋势。[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百草枯和草甘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森洲  梁爽  刘菁  陈建宏  钟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84-16785,16788
[目的]了解广西北海山口、大冠沙红树林海泥中的放线菌资源。[方法]采用海水配制高氏培养基,分离来自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的放线菌样品,从中筛选、分离、提取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16Sr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中,8株(80%)是链霉菌属,为常见放线菌;2株(20%)是拟诺卡氏菌属,为稀有放线菌。[结论]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蕴含着种类丰富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段土壤中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与DNA提取。[方法]从赤水河流域采集土壤样本,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和划线纯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放线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CTAB法提取放线菌基因组DNA。[结果]共分离到6株放线菌。0.001 g/mL土壤悬液最适宜分离放线菌。提取的放线菌DNA条带完整,大小约为23.13 kb。[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放线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试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中江县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容平  龚国淑  杨皓  卢代华  叶慧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43-13744,13789
[目的]探究四川中江县主要药材种植区土壤真菌与放线菌分布规律。[方法]采集中江县6个药用植物种植基地24个样点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采用常规方法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进行分离与计数,并通过SPSS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种植方式对数量的影响。[结果]中江药用植物种植区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为(2.11×10^4±7.08×10^4)cfu/g,数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为(1.51×10^5±2.73×10^5)cfu/g,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不同的药用植物间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差异不一,表现为丹参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白芍,其他差异不明显;4种药用植物间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有较大影响,表现为混种下其数量显著高于单一种植。  相似文献   

16.
高黎贡山土壤放线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适合高黎贡山特点的放线菌分离方法,为新种的发现和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高黎贡山海拔1 500 m下7个土样,以K2Cr2O7为抑制剂,对高黎贡山土壤放线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200 mg/L K2Cr2O7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放线菌种类丰富,但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菌的分布较耕地、旱地少。供试菌明胶液化培养5d后,中度液化能力的占42%。淀粉水解试验表明,绝大多数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水解能力,淀粉水解直径≤1 cm的占13%,1~2 cm的占40%,>2 cm的占47%。[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对高黎贡山放线菌及微生物资源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高海拔微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做了方法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旱田改水田后黑土酸碱度及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通过5点采样法取样,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相关微生物类群数量进行研究。[结果]旱田改为水田后,土壤pH显著上升;细菌和真菌数量明显增多,放线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逐渐下降,在5~10 cm土层,其数量较旱田显著降低(P0.05),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略有增加;在0~5 cm土层水田的B/F比旱田显著降低,但其他土层间B/F差异不大。[结论]短期旱田改水田能初步缓解土壤的酸化问题;旱田改水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水田中各土层间B/F较一致,说明土壤微生物类群结构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苯并[a]芘(B[a]P)在土壤中逐步累积后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低剂量叠加的方式模拟B[a]P在黄褐土中的累积过程,研究B[a]P不同污染方式对土壤B[a]P含量和微生物可培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a]P累积和一次污染方式下,土壤B[a]P可提取态和有效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培养前期(1~28 d)下降速率较快,后期(28~56 d)下降速率减缓。B[a]P累积污染在整个培养期内显著地增加了土壤可培养细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一次污染在初期降低了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了真菌的数量。B[a]P累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抑制率为放线菌真菌细菌;一次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抑制率为放线菌细菌真菌。放线菌对土壤B[a]P污染最为敏感,且与土壤B[a]P含量的相关性高于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土壤的生物学指标。累积污染以低剂量叠加方式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对B[a]P污染的响应,反映了B[a]P在实际土壤中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监测大庆让胡路地区湿地环境的好坏、盐碱化进程。[方法]以大庆让胡路地区湿地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分析其对湿地土壤的影响。[结果]从4种培养基中分离出细菌类、放线菌类、酵母菌类、霉菌类等8种优势菌。[结论]大庆让胡路地区湿地土壤中微生物种类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