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包种茶:又称清茶或文山包种茶。主产地台北县文山地区,包括:评林、石炭、深坑、双溪、乌米及台北市的南港、木栅等地。常用品种为青心乌龙种、金黄、翠玉、武夷、青心大有、硬枝红心等。内质及外形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呈条形状,整齐,墨绿有油光。香气、自然花香、纯正细长持久。滋味:甘、醇、滑、活、鲜爽回韵强。汤色:蜜绿——蜜黄、明亮、清澈鲜艳有油光。发酵程度约15-25%。半球形包种茶:俗称乌龙茶或冻须形乌龙茶。产地分布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为南投县名间乡的松柏茶区的松柏长青茶,鹿谷乡的冻顶乌龙…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萃取法提取6种不同发酵茶中的亚硝酸盐,并用重氮偶合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用超声萃取-重氮偶合光度法测定发酵茶叶中的亚硝酸盐,其结果与常规的水浴提取-重氮偶合光度法无差异,且该方法具有简便省时,不需加热,适于批量测定的优点,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测定发酵茶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蔬菜茶业研究所继上世纪90年代育成了药茶和半酵茶兼用型品种“红宝贵”后,又育成了早生、具东洋兰花香型的绿茶和半发酵茶兼用型新品种“苍风”,该品种是1977年以薮北为母本,阿萨姆杂种“静印杂13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于2002年9月获得农林水产省登记,登记号为茶农林49号。 “苍风”头轮茶的萌芽期和采摘期在育种地(静冈)比中生种薮北早7天,区试地平均早4天左右,属早生种。树姿略开张,树势与薮北同等或稍强。“苍风”抗轮斑病强,抗炭疽病稍强,抗茶饼病中等。抗虫性方面,茶桑盾蚧的受害程度比狭山香大,比薮北略小。  相似文献   

4.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逸明 《中国茶叶》2005,27(4):14-15
台湾罐(盒)装饮料茶于1989年逐渐兴起,尤其是乌龙茶饮料于1992年对青少年市场诉求成功,促使茶饮料销量于1993年超越碳酸饮料,直至2003年仍位居非酒精性饮料的龙头.1996年各类茶饮料市场占有率为:乌龙茶31%、绿茶16%、红茶6%、调味红茶47%(如奶茶、花香红茶、果香红茶、麦香红茶等合计).1998年以来,乌龙茶饮料下滑,代之而起的是绿茶(含茉莉花茶)饮料.2001年乌龙茶饮料仅占12%,而绿茶饮料提升为24%,此为台湾每年需进口七八千吨乃至万吨左右的红茶及绿茶(茉莉花茶为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区制茶种类缘于历史渊源,先后从大陆引进及发展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龙井、眉茶及煎茶)等制造技术,使台湾成为兼具不发酵茶类(绿茶),部份发酵茶类(包种茶、乌龙茶)及全发酵茶类(红茶)产制技术的产茶地区。台湾栽培之茶树品种早期皆由先民自大陆传入,福建乌龙茶的制茶技术亦先后传入。然而台湾包种茶及乌龙茶的产制技术,在台湾有关机构不断应用新科技、新技术辅导茶农改进产制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已逐渐演变而自成一格,其外观及香味与大陆乌龙茶绝然不同。各茶区亦依其产制环境之特性而发展出各种特色茶:如台北…  相似文献   

6.
茶成为饮料以来,似乎一直没有什么变化,而实际上是处在不断革新之中。10年前日本还几乎全部消费深度蒸青的绿茶,现在消费者却开始喜爱具有高香的茶叶。日本茶业界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积极研制半发酵茶。去年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在发酵茶饮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茶饮料是一种新兴的保健茶饮料,茶叶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本文就微生物发酵茶饮料的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并对微生物在茶叶发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藏茶情缘     
藏茶,一种孕育于四川雅安雨极高山的全发酵茶。其貌不扬却是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茶。“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是藏族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藏茶的珍爱和依赖。藏茶是三百多万藏族同胞不可或缺的生活饮品,又称为民生之茶。  相似文献   

9.
四川黑茶历史悠久、产业效益显著、产品品类丰富,正处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科技和财政投入不足、营销能力不强、缺乏大品牌支撑等不足.为做优做强四川黑茶产业,助力川茶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强四川黑茶组织管理、加强黑茶生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推广"芽茶+机采"生产模式、利用修剪...  相似文献   

10.
Miang茶是泰国北部地区居民一类传统日常食用的腌茶,是一种将茶树鲜叶通过腌制发酵的方法制得的食品.文章回顾了该茶的历史,论述了该茶的采摘与加工工艺,简述了亚洲相关国家如中国、日本、老挝、缅甸等地的腌茶,论述了Miang茶在泰国北部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经济价值.探讨了这种天然的发酵类茶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种类及相关菌群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最后论述了该茶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Miang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一不发酵茶的发现湖北省恩施县芭蕉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产茶的山区。原来出产内销青茶,1938年开始制过红茶。解放后,因出口需要,于1952年在芭蕉区恢复初制红茶。从这时开始,茶叶收购站在泡汤审评中发现红茶的叶底中,间或夹杂有少量鲜录色的叶片,起初还以为是制茶技术上的缺点,久之才被引起重视。经过试验,才发现的确存在一种不会发酵的茶叶,虽将发酵时间延长几倍,还是不会变红,于是称它为“不发酵茶”。  相似文献   

12.
探索不同潮水量的相同等级毛茶原料木地板渥堆过程中含水率、堆温变化及其对熟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渥堆34 d,潮水量45%的茶堆在渥堆结束阶段含水率、堆温偏高,容易造成熟茶的发酵程度偏重;潮水量40%的茶堆生产的熟茶其品质更接近传统熟茶;潮水量35%的茶堆生产的熟茶理化指标、生产收率较高,以其作为原料生产的熟茶具有成为深加工产品原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半发酵茶(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香气成分中与芳香有关的成分有:萜烯醇、苯甲醇、苯乙醇等,这些成分在香气高的上级茶中含量较多,此外,由于产地和品种的不同,这些成分的组成比率也有差异。半发酵茶中的这些成分看来是由不挥发性物质通过酶的分解而游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煎茶、锅沙茶和乌龙茶等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特殊香型。为了探讨这些特殊香型的茶叶香气成分,并弄清各种茶的香气特性,对煎茶、锅沙茶、包种茶和乌龙茶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种茶类香气成分组成的不同)。供作试验茶叶,采用煎茶(川根、金谷产)、  相似文献   

15.
闽台适制半发酵茶类四个地方名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发酵茶类,俗称乌龙茶,早仅福建生产,至1796年前后传入台湾。乌龙茶类算是特殊的茶类,其品质优异者。较之制造绿茶或红茶难于控制。茶类品质与海拔气候、土壤、采摘期及制法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受茶树个体(或品种)固有遗传特质的影响为最大。 佛手、水仙、铁观音及青心乌龙(或称软枝乌龙)成为茶树四大名种,在福建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传入台湾也超过130年。自有乌龙茶生产以来,茶农或茶界都已知道,茶树必需用无性繁殖,才能保持此茶树个体(或单枞或品种)制造乌龙茶类的特有品质。 前年本人返回已别离四十余年的家乡探亲,承茶友们的爱护,顺道参观了数个茶区的茶树品种观察园及普通茶园,比较这些地方优良品种,在福建和台湾的形态与品质等有何变迁。 兹将此次粗放观察的结果,简叙于后: 1、依据茶树叶部或植株其他部位的形态等特性,并参阅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几位学者的研究报告,很明显的看出,不论日本的皋卢种或台湾的香橼种,都是与福建的佛手(或雪梨)同一地方品种而异名者,且均源自福建。日本的皋卢种似福建的红芽佛手,而台湾的香橼近福建的绿芽佛手。佛手种可说是茶树植物界中,最特殊的品种,福建无疑的是佛手种的原产地。我们应建议“佛手”种的学名为“VarFukiensis”,有别于Var.Sinensis及Var.Assamica  相似文献   

16.
一、广东陈香茶概念广东陈香茶属后发酵茶,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发的新产品。其香味品质优良,具有广东茶树品种和工艺特色,故名广东“陈香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珍稀茶类——白毫银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闽中,闽中自茶世界为第一。 1白茶名称之由来 自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特殊珍稀的茶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提起白茶,知道的人不多,业内经营白茶者寥寥无已。上世纪在福州市场上也是风毛麟角,有的茶庄甚至还不知白茶为何物。  相似文献   

18.
台湾省与福建省一样生产数种半发酵茶,它们可以分为包种茶和乌龙茶二类。 包种茶有非常优雅的花香,其成分先前已有研究。本文主要报道日光萎凋、室内萎凋(摇青)和团揉对包种茶和铁观音茶香气成分形成的作用。 本实验用三个品种:武夷种(A)、黄心乌龙(B)和青心乌龙(C)。各品种分四种处理,第一种处理是不经萎凋和摇青直接杀青、揉捻、干燥(分二次);第二种处理在第一种处理上增加日光萎凋或加温萎凋;第三种处理是在第二种处理上增加室内萎凋和摇青;第四种处理为正常工艺。把经以上处理得到的12只样品分别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进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国庆节前夕,笔者应韩国阿摩利有限公司邀请,作为唯一一位外国专家,在首尔作了“中国半发酵茶生产现况与发展前景”为专题的学术报告。前来参会的有韩国各高校涉茶专业的教授、博士,茶学会、茶文化协会、茶道协会等会长及“茶道”、“茶艺”、“茶的世界”等杂志社社长和寺庙法师及该公司研究员、课长等70多人。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白茶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成茶满披茸毛,色白如银,故名白茶。品质特点为外形满披白毫,芽叶连枝,香气清鲜,汤色清淡、杏黄或浅橙黄,滋味鲜醇,有毫香。近年来,国外掀起一股“白茶热”,为福建省白茶产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