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丰5号由河南省丰源种子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10年4月六届十次河南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通过,编号为豫审稻2010005。1育种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进品质、增强抗性,以通过品种间杂交、基因重组选育出比现有当家品种豫粳  相似文献   

2.
母秋容  彭湖 《种子》2016,(1):118-119
平玉808是甘肃白银市平川区种籽公司和遵义播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用自育自交系Q 682作母本与外引自交系18599作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1010号). 1 选育目标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针对当前玉米生产应用中的品种增产潜力不大,品质、抗性较差等诸多特点开展选育,选育的目标为比大面积推广品种产量高10%以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综合抗性、品质均有所突破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2008-2010年区试品种进行分析得出:晚熟组区试品种选育工作重点是保持产量优势、提高整精米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选育高抗病、抗病品种;早熟组选育重点应放在保持糙米率优势,降低垩白率与垩白度,增加高抗、抗性品种进入试验;晚熟组香稻控制参加试验品种数量,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选择抗性好品种;早熟组香稻要保持产量增幅,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选择抗性好品种。对育种者提出的建议是不要一味地追求参加试验的数量而要真正拿出产量好、品质优、抗性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呈两优 464 是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高配合力两系不育系呈 391S 为母本,以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高配合力恢复系岳恢 464 为父本配组选育的优质、稳产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宜、抗性好、产量稳、米质优。 2020-2021 年参加湖南省湘种联合体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022 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220024 )。  相似文献   

5.
汪艳 《中国种业》2018,(8):105-105
天糯828系杭州利丰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糯玉米单交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浙审玉2017009)的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较紧凑、整齐度较好、生长势旺、抗性强、植株保绿度好、鲜穗产量高等特点;子粒糯甜比3︰1,甜糯可口,风味独特,适宜鲜食和速冻加工。  相似文献   

6.
牡育稻 44 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出的香糯特用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为黑审稻 20210033。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 2600℃区域种植。该品种的育成为稻米深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品种保障。对牡育稻 44 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该品种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禅银丝苗是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早粳占和五山丝苗进行杂交,选育出的常规稻品种,于 2020 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 20200051。禅银丝苗丰产性较好,米质达部标优质 1 级,抗倒力中强,中抗稻瘟病,产量、品质和抗性兼顾。对禅银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禅银丝苗在广东省内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邱兴 《中国种业》2015,(9):67-67
<正>金沙县是茅台酒原料(有机高粱)生产基地,由于在生产中使用品种单一,出现抗性差、病虫害发生加重、产量下降等问题;根据生产中发生问题,金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4年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选育,利用地方品种青壳洋的变异株选育出金粱糯1号新品种,于2012年6月通过了贵州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粱2012002)。1选育过程2004年在本县8个乡镇栽培的青壳高粱地方品  相似文献   

9.
<正>锦育豆39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以高产、高抗自选系90A为母本、高产品种锦豆36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豆2014009。该品种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子粒饱满,商品性好,增产潜力大,在目前推广的品种中占有很强优势,推广种植后,经济效益显著,是较高效益的农业技术,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在辽宁省及除无霜  相似文献   

10.
赵越  邢军  张丹 《中国种业》2023,(12):160-162
种业是国家的核心产业,昌图县辽北玉米研究院加强研发和推广力度,踏实提升品种产量、抗性,通过国内血缘 ×国外血缘的远缘杂优创新模式选育出产量高、适应性广的晚熟玉米杂交种 T1902。该玉米杂交新品种于 2021 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 20210223。适宜在辽宁省≥ 10℃活动积温 3200℃以上的极晚熟春玉米类型地区种植,生产中可通过机械化全程操作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万象优 933 是江西红一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香型优质不育系万象 A 为母本、恢复系 19N338 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形态好、熟期适中、抗性好、米质优、产量高等特点,2022 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 20220032,适宜于江西省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川优536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川345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236杂交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稻瘟病抗性好等特点,2019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190003)。为了促进川优536的推广应用,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吉圣玉908是四川省三台县大圣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杂交种,适宜在西南山区中海拔地区种植,具有广适、优质、综合抗性好的特点。2015—2016年在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为9 245.63kg/hm~2,比对照增产11.45%,2年分别比对照正红311增产11.2%和11.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323.4kg/hm~2,较对照增产10.3%。201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玉2018009号。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进品质、增强抗性,通过品种间杂交、基因重组选育出比现有当家品种豫粳6号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的新品种。河南丰源种子有限公司于2003年以高产稳产品种豫粳6号为母本、抗病材料秋丰为父本进行配组杂交;经对该杂交后代认真选拔、海南加代和多点鉴定,定向选拔(F2~F5),2006年选育出抗性好、米质优的稳定品系新丰06-21(新丰6号)。2007年经河南省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系  相似文献   

15.
群喜麦4号由河南省新农种业有限公司选育,于2011年5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03。群喜麦4号在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具有产量高、耐病性强、适应性广、株叶型好,  相似文献   

16.
玉米杂交种嫩单2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生态类型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利用自选系N7923为母本、自选系1064为父本组配而成玉米新品种嫩单29。该品种适应性广、耐密性好、抗性突出、产量稳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10℃活动积温2750℃区域种植,于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00099。对嫩单2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玉米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赵炜 《科学种养》2011,(2):49-50
蠡玉37是由河北省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抗倒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10、蒙审玉2010033号、陕审玉2009005号。其产量性状和抗性表现都优于郑单958,是郑单958的替代品种,特别是2010年全国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18.
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用自交系YH 0717为母本,外引自交系1572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1001号).该品种生产种植表现高产稳产,抗性较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9.
大豆品种农大豆2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大豆2号是河北农业大学利用中作01-03×中科7412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大豆品种,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14002号。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本文介绍农大豆2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品质、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生产  相似文献   

20.
红单8号(红2003—34)是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A4—6自交系作母本、黄139自交系作父本,于2003年选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009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玉米2009006号)。并着手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具有较对照品种增产显著、适应性广、种子早发性好、粮食商品型佳、品质好、抗性强等特点,同时制种产量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