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种子世界》2012,(10):57-57
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论坛上强调,种业是农业先导性产业和科技密集型产业,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和粮食安全的关键。要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建立中国特色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种业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全面提升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余剑 《中国种业》2016,(12):36-39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对外合作和技术创新主要方式,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使合作各方获得利益最大化.本文对中种集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旨在为增强国内种企的市场竞争力、加速种业集团商业化育种及科研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13,(9):58-58
为了从根本上打破“小而散”、“各立山头”、“单兵作战”的传统育种模式,形成合力解决育种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问题,快速提高我国种业创新竞争力,进而推动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建设,2010年,北京市科委启动了“北京DH工程化育种研究与利用联合体建设”项目。3年来的实践证明,以DH育种技术为载体,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工程化育种创新链,有效地打造了产学研结合的DH育种联合体,是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的创新之举。在项目开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种业》2012,(7):3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发展现代种业,中国科协拟于今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搭建多学科、多部门、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深入交流种质资源、种子繁育、种业科技创新等基础理论与技术,探讨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有效机制与模式,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种业科技体系,提升我国种业核心竞争能力服务。论坛主要以大会报告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主会场、专题分会场和专题调研组成。  相似文献   

5.
《种子世界》2012,(2):56-56
黑龙江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省将紧紧围绕提升种业科技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市场监管“四大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到2015年,黑龙江省将培育国内领先水平的突破性优良品种10个以上,品种对农业增产的科技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建成1个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公益型的种业高新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商业型的现代种业产业研发中心1~2个,培育大型农作物种业集团3~5个,培育上市种子企业1~2个。  相似文献   

6.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种业是国际化大产业,其发展的基础是人才。我国种子产业要做大做强,要走向世界,关键在人才培养。中国种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肩负着国家现代化种业建设培养"三型"(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加强中国种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保证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产种用种大省,但并非种业强省。河南省加快种业强省建设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必然要求。通过对目前我国典型种业企业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相关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探索出跨国并购、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是河南省种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种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酒泉作为“天然的种子加工厂”,在种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种业振兴的战略机遇下,酒泉应积极抢抓机遇,争取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拓宽种业发展路径,提升酒泉种源保护和利用、制种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酒泉特色种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酒泉种业强市建设,全力打造中国“种业航母”。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中有关种业成果评价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边全乐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5):152-154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的背景,一是基于跨国种业公司在中国迅猛扩张,国内种业陷入困境;二是民族种业竞争力不强,国内种业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三是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民族种业竞争力刻不容缓。近几年,中国农学会在科技成果奖励和成果评价方面,紧密围绕建设中国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4届评审奖励中种业获奖成果总数达134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32.1%。建议今后在国家科技奖评审中,设立独立的农作物种业成果评审组,分阶段适度转移种业成果的评审重点,制定专门的种业成果评价标准,发挥农口学会协会在种业成果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种子科技》2013,(12):12-12
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州成立于1999年,是一个以玉米种子产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子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公司立足科技创新,秉承“建立科技研发、价值共享、健康和谐型企业,致力于让农民用上更好的种子”的企业使命,2010年成立“山西潞玉种业卡米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农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种业的竞争,即优良品种的竞争。许多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产品竞争力强的发达国家,往往把发展现代种业放在重要的战略高度,致力于建设世界种业强国,譬如美国。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必须从建设富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中国现代种业做起。1美国种业美国种子市场现在由少数几家大型种业垄断。2014  相似文献   

12.
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提出“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等发展目标。为了更好地“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13.
农林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战略意义、发展态势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林高校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产学研合作是农林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是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文章着重分析了农林高校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显著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林高校要充分发挥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制定科学的产学研合作战略规划,完善产学研合作的运作机制,不断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农业农村科学发展主题,阐述了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分析了现代种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科技创新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现代种业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将启动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试点)工程,将依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科技资源,加强种子企业与优势科研教学单位紧密结合,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现代种业集团,构建现代种  相似文献   

16.
先玉335对山东省种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通过分析先玉335的选育及其产业模式特点,结合山东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先锋公司的育种创新及产业经营模式带给山东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启示,从山东省种业体制改革、种质资源创新、龙头种业企业培育、产学研结合和种业服务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阐述发展山东省现代种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继春 《中国种业》2012,(12):27-28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种子产业现代化建设也日益重要。农业增产,良种先行,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生产,振兴我国民族种业,推动我国种子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种源保证,推动种子产业现代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1建设现代种业首要是建设先进的种业文化种业要发展,作为种业企业,首先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以保证企业在发展中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在管理、经营、生产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发展我国农作物种业生物技术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农作物种子产业,争取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9.
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种业科技创新及其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企业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种业发展。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僵化,科研分工不合理,育种研发效率低下,种业企业未能建立自己的研发平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借鉴国际领袖种业企业经验,依靠种业企业,打造过硬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科技创新联盟,注重对企业研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种子认证制度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续刊载我国著名种子专家、《种子世界》创办人、新中国种子事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张树元老先生亲身撰写的《我国种业发展概述》一文,以此献给关注中国种业发展的种子工作者。张老是中国种业发展的见证者,他自新中国种业创建初期就耕耘在我国种子战线,直到离开工作岗位,仍然每天高度关注中国种业发展的每一点变化,并及时与年轻的种子工作者沟通交流,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活跃的思维实现了老骥伏枥。作为种业界元老,他经历了中国种业发展的风风雨雨。尤为可敬的是张老先生以超凡的记忆和眼界,虽年届八旬高龄,仍查阅大量珍贵史料,撰写了这篇回忆性文章,提供了真实历史。同时,此文也为正在奋斗的种业工作者重现了我国种业发展史,对建设好现代农作物种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种业发展概述》共分六个部分:一、种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农家良种时代;三、我国种子"四自一辅"时期;四、我国种子"四化一供"时期;五、"种子工程"建设及种业市场化时期;六、我国现代化种业大发展的春天来了。恳请广大读者阅读本文后评论,以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