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采用Illumina PE250测序法对浓香型新窖泥、老窖泥和品质较好的老窖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门水平结构分析,厚壁菌门与子囊菌门分别为浓香型白酒窖泥的优势细菌与优势真菌;从属水平结构上分析,新窖泥的优势菌属是乳酸菌属,优势真菌属是单端孢属;老窖泥与品质较好的老窖泥优势菌属是乳酸菌属,优势真菌属是青霉属。不同窖龄、不同质量的窖泥微生物结构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以川酒为代表的浓香型大曲白酒目前主要的几种生产工艺原窖法、跑窖法、老五甑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原窖法工艺基础上吸取了其它两种工艺优点,提出了通过延长发酵周期、双轮底糟发酵、人工培窖和加速窖泥老熟、回窖发酵等改进工艺的措施,在发酵和蒸馏上做到扬长避短,从而使生产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之目的。为浓香型大曲白酒生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不同窖龄浓香型白酒窖池古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①所有窖泥样品均出现7~12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19,26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②随着窖龄的增加,窖池不同位置样品的第19号条带优势度基本上都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第26号条带优势度基本上都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③所有窖泥样品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78~2.26之间,随着窖龄的增加,窖壁上层与窖底样品的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窖壁下层样品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④不同窖龄窖池SSCP图谱相似性指数较低,在0.17~0.43之间,而同一窖池不同位置样品的相似性指数较高,在0.42~0.95之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受四川省科委委托,承担的“窖泥成份对浓香型曲酒质量影响的研究”课题,于1989年9月在成都由省科委主持通过了评审鉴定。该研究剖析了三类窖泥,共分析了74种成份,发现了水解及游离氨基酸35种、无机及微量元素30种、有机酸6种、酶3种以及窖泥pH值和Rh值等;解决了人工培窖和防止窖泥退化的科学依据:揭示了窖泥碳、氢、氮含量和碳、氮的比例,水解和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及其比例、大部份无机和微量元素、脱氢酶和β——葡糖苷酶的活力、氧化还原电位、白色团块和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网站查找相关指标的相应数据,使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出相关图像,并根据图像的变化找到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然后用牛顿均值公式和数学软件对白酒酿造发酵中温度的函数关系进行模拟,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得出其与白酒质量与产量的函数关系.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多粮浓酱兼香型白酒新工艺和传统多粮浓香型白酒工艺窖内发酵糟醅温度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6.
1、老窖消毒 由于农民一般都建有固定的储藏窖且常年贮藏马铃薯,难免病烂块茎残存在窖内.新薯进窖如不进行清扫、消毒,老窖中的病烂薯和带菌的残渣、污土很可能把病菌传染给新薯。所以在新薯入窖前应及时把老窖打扫干净,用来苏水或石灰喷洒消毒,以除后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浓香型白酒厂老化窖泥中乳酸亚铁的主要成因,探究乳酸亚铁对己酸菌的抑制及其机理.【方法】对老化窖泥理化性质及铁含量进行测定;以窖泥中分离的己酸菌ZH-5为供试菌,测定其生长曲线、乳酸亚铁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胞内物质的外泄.【结果】乳酸亚铁对己酸菌ZH-5的MIC为8.0mg/mL;用终浓度分别为2.0和4.0 mg/mL的乳酸亚铁处理己酸菌培养液,12h后,两处理组菌液的核酸量(D260nm)分别为0.647和0.688,可溶性蛋白质量分别为82.598和96.790μg/mL;18h后,两处理组菌液还原糖分别为0.693和0.722mg/mL;2h后,两处理组胞外β-D-半乳糖苷酶活力(D415nm)分别为0.258和0.287;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上述胞内物质的外泄量均显著增加.【结论】窖泥老化而形成乳酸亚铁的原因复杂,培养窖泥所用土壤的含铁量是必须控制的一个因素;乳酸亚铁通过破坏己酸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分析浓香型古井桃花曲中的特色产香功能菌株。[方法]从浓香型古井桃花曲中筛选出28株芽孢杆菌,以固态培养基为底物进行单菌产香试验,并进行闻香评价。[结果]试验得出有6株芽孢杆菌发酵后能够产生浓郁的香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6株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并与古井贡酒中呈香物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风味物质与白酒中呈香化合物基本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寻找浓香型古井桃花曲特色产香功能菌及提高白酒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玉米对多粮浓香型白酒香气的影响,筛选出酿酒专用玉米品种。[方法]对不同玉米品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收集蒸煮时产生的香气成分,用GC-MS大体积进样方式分析。[结果]东北玉米共有香气成分物质99种,其中烃类18种、醛类13种、酮类15种、醇类12种、酸类7种、酯类9种、苯类13种、酚类3种、杂环类9种,含量较高的有2,4-葵二烯醛(1.12%)、苯并噻唑(2.67%)、4-乙烯基愈创木酚(2.50%)、2,3-二氢苯并呋喃(1.98%)等,因此玉米是浓香型白酒醇类、醛类、酮类、酚类、杂环类和芳香族等香气物质的来源原料,不是酸类、酯类和烃类呈香物质的主要来源原料。[结论]通过不同玉米品种蒸煮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发现,宜7008、众望玉88对浓香型白酒香气贡献数量和种类与原用东北玉米品种差异不大,可作为浓香型白酒专用玉米原料,而糯玉米品种不宜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专用原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泸州老窖窖泥中己酸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地位,筛选优良高产己酸菌株,为提高新窖酒品质提供优质菌株资源。【方法】采用BOXAIR-PCR、16SrDNA PCR-RFLP和代表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技术等对不同窖龄窖泥中乙酸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从不同窖龄窖泥样品中分离获得了43株产己酸细菌;BOXAIR-PCR分析结果表明,在82.2%的相似性水平处,供试菌株形成了8个BOX遗传群;16SrDNA PCR-RFLP将43株供试菌株分为8个遗传群;代表菌株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分布于3个系统发育分支。【结论】泸州老窖窖泥中己酸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菌株主要分布于梭菌属(Clostrid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  相似文献   

11.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与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主要措施和今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兴宁市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磷量对黄秋葵生长、产量、品质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显著提高黄秋葵株高、茎粗及叶数等生长发育指标(P0.05)。施磷处理黄秋葵产量高于不施磷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P_2O_5施用量为50 kg/hm~2时增产幅度最大。施磷还提高了黄秋葵可溶性糖、V_C及黄酮等品质指标,以P_2O_5施用量为25~50 kg/hm~2时品质较好。适量施磷也有利于黄秋葵植株氮磷钾含量的提高。因此,综合产量及品质等指标,黄秋葵较适宜的施磷量为50 kg/hm~2。  相似文献   

16.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厌氧水解效率,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一株耐低温兼性厌氧蛋白酶产生菌192.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茵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8~12h达对数期,初始pH 7.5时酶活力最高.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pH 7.0,酶活力最高达39.3 U/mL.该酶在50℃以下,pH 6.0~9.0性能稳定.在60℃以上热稳定性很差,70℃保存lh酶活力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干旱和温度胁迫对大蒜病毒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等方法对干旱和温度胁迫下大蒜叶片生理生化特性以及LYSV和OYDV两种病毒的积累量进行测定.【结果】干旱和温度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含水量20%,温度22℃),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干旱胁迫下,LYSV和OYDV的积累量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在10%土壤含水量下,LYSV和OYDV分别达到8.60×106和6.54×106;温度胁迫下,低温4℃显著阻止了LYSV和OYDV的积累,高温35℃也对LYSV的积累量(1.78×106)起阻碍作用,而对OYDV的积累量(5.00×106)起促进作用.【结论】干旱和温度对大蒜LYSV和OYDV积累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其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平贝母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贝母(Fritilaria ussuriensisMxni m)俗称平贝,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东北的长白山区,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有栽培。平贝母是东北主要地产药材之一,鳞茎入药,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是平贝母生物碱。2003年黑龙江省铁力市栽培的平贝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