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减少太阳辐射1.1遮阳畜舍遮阳是夏季防暑的常规办法,畜舍遮阳可加长屋顶出檐和采用绿化遮阳等措施。绿化遮阳可以种植树干高、树冠大的乔木为窗口遮阳;也可以种植攀缘植物,在南窗口和屋顶上方形成绿荫棚。1.2搭凉棚借助凉棚一般可减少辐射30%~50%。凉棚设置时应长轴东西向配置。每头牛的阴凉面积3.0~4.5平方米,宽5~8米,顶棚以隔热性好、反射性强的材料为宜,如秸秆、牧草、铝材和镀锌棚顶等。2注意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通过隔热设计,主要在于防止或削弱太阳辐射热和高气温综合效应对舍内温热环境的影响。2.1屋顶的隔热由于太阳辐射热…  相似文献   

2.
散养成乳牛舍环境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栋散养成乳牛舍为对象,系统地测定了舍内外的气温、气湿、风速、辐射强度、黑体温度及屋顶热流量。结果表明:从6月1日—9月10日,舍内旬均气温都在23.43℃以上,舍内14:00气温旬均值都在28℃以上,舍内旬均THI都超过71.71;屋顶热流量曲线的斜率很大、峰值出现于14:00,并且与舍外黑体温度呈高度的正相关;舍内与舍外的黑体温度、辐射强度分别呈中等以上的正相关;冬季舍内寒冷,同时受舍外气流影响大。笔者认为,通过增加牛舍高度、先用高热阻屋面材料和冬季防风可望改进此类牛舍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牛舍主要以日光增加舍温。因此,牛舍的选址要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平坦开阔处,土质坚实,透水性和保温性好的沙土壤地为最好。在北方,冬季的太阳辐射强度在9~10时之后才达到较大值,因此牛舍的方位应采用座北朝南,偏西5~10度为好。这样可以增大采光量,还可以减少在冬季刮西北风时舍的迎风面积。舍前方预先留出开阔地,作为牛的运动场。  相似文献   

4.
舒适型奶牛舍是从奶牛的生理特点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建造养殖单元内的各种设施,使奶牛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控制牛舍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羊舍饲是控制饲料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是养殖业实现规模化的必由之路。舍饲过程中,牛舍的环境控制是满足牲畜最佳生长需要,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问题。控制好牛舍的环境,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6.
牛舍建筑与设备提供了奶牛休息饲喂及合适的挤奶系统。传统牛舍建筑屋架结构采用木结构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通风系统一般以自然通风为主。采用侧窗和天窗。天窗的形式有气楼式、半气楼式和通风带式,建造与维护成本比较高。传统牛舍是集约型的系统,在牺牲劳动生产率的状况下可以实现对牛的个别照看。这种牛舍的牛场有单排与双排.采用固定床位.固定牛的装置有铁链式、劲架式等结构。传统的牛舍建造存在以下缺点:设施产业化技术落后.仍以传统的砖混结构形式为主,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牛舍标准化与规范化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7.
屋顶隔热奶牛舍内的温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芜湖市三山奶牛场,测定了舍内气温、湿度及钟楼内侧和屋顶内、外表面温度。春季舍内空气温度14:00时最高为20.3℃,屋面外表面温度达到40℃以上,比屋面内表面温度高约20℃;全天湿度范围在80.8%~86.1%。夏季屋顶隔热层的热阻实测值(0.1589 m2.K.h/kJ)为设计热阻(0.2344 m2.K.h/kJ)的67.79%,舍内温度与屋顶内表面辐射热强度呈正相关,屋顶辐射热每增加1 mW/m2(屋顶内表面温度上升0.4℃),舍内空气温度就升高0.21℃。经测算屋顶高4 m以上可减缓太阳辐射对舍温的影响,应因地制宜选择畜舍类型、屋顶高度与隔热层厚度。  相似文献   

8.
高产奶牛的居住环境问题是能否保证其持续高产的关键问题。因此,高产奶牛舍的设计要更加精细,在牛舍环境的控制上计算要更加准确。而牛舍的环境控制主要是控制牛舍的温度,湿度以及及时清除粪尿。研究表明,奶牛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4~24℃,温湿度指数(THI)应小于69。因此,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奶牛在最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是解决牛舍环境的核心问题。同时如何有效地处理奶牛场的粪污排放,也直接影响奶牛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肉牛舍类型 1.半开放牛舍:半开放牛舍三面有墙,向阳一面敞开,有部分顶棚,在敞开一侧设有围栏,水槽、料槽设在栏内,肉牛散放其中。每舍(群)15~20头。每头牛占有面积4~5平方米。这类牛舍造价低,节省劳动力,但冷冬防寒效果不佳。 2.塑膜暖棚牛舍:塑料暖棚牛舍属于半开放牛舍的一处,是近年北方寒冷地区推出的一种较保温的半开放牛舍。与一般半开放舍比,保温效果较好。塑膜暖棚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