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呈现升值态势,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冬民币升值已经累计超过1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则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后,降低了国外农产品的相对价格,增加了中国的农产品进口量;同时,人民币升值虽然提高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相对价格,但在一些政策因素作用下,并未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负面影响.面对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47-3249
根据弹性分析理论,在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时,汇率升值具有促进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2005~2007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显著增加,但短期内尚未对江苏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最后,进一步对实证结果作出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李圣军 《农业展望》2009,5(11):31-34
根据对20005年7月-2009年7月中国农产品贸易月度数据的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明显呈现出“季节性”和“趋势性”的波动规律,“区域集中度”和“产品集中度”也相对较高.人民币升值、粮食资源化和资本化等新影响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冲击日益显现,食品安全、政府调控政策等传统影响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冲击不断强化。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预计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短期内将保持稳定.贸易规模将保持增长趋势.贸易差额将呈现扩大态势,食品安全水平将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上半年,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受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产品进出口额增长更为突出.预计下半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贸易形势总体向好,但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全球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不确定性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危机此期间,汇率波动幅度前所未有,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持续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投资者对人民币走势的稳定预期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随着人民币升值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增加,汇率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研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融危机期间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蔡海龙  邓飞  韩一军 《农业展望》2010,6(5):37-39,53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减弱,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各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2010年一季度,中国农产品贸易延续了2009年底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贸易额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农产品进口额快速增长,出口额稳步增加,进口增幅远远大于出口增幅,呈现出较大的贸易逆差。预计后期中国农产品贸易环境将进一步改善,进出口额将保持恢复性增长的局面,贸易总体形势将继续向好,但受到主要贸易伙伴国债务危机、贸易保护、人民币可能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2005年之前中国农产品关税减让和2005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与传导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低于中国农产品关税减让的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表明相对于贸易开放,金融开放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相对较小;关税和汇率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影响远大于对农产品消费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表明农业生产者收入受损程度高于消费者的获益程度。鉴于关税和汇率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冲击,相应的政策干预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收储与补贴等手段提升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国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相应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应更多地向农业生产者倾斜,以弥补其福利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简 《甘肃农业》2006,(5):229-230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进行改革,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整个农业经济的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在近期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是弊大于利,国家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农民的损失。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将促进农民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可以优化农业产业蛄构和区域布局。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人民币仅仅升值2%.对我国农业的总体影响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9.
2011年,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农产品贸易仍保持较快发展态势,进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逆差快速扩大,主要产品进出口平均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棉花、食糖、猪肉、奶粉进口以及水产品、蔬菜出口均呈量额齐增格局。展望2012年,受世界经济复苏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国内消费增长以及国际价格阶段性下行将刺激进口较快增加;农产品贸易逆差将进一步扩大。对此,必须深入研判农产品贸易形势,合理调整贸易政策,加大贸易促进力度,确保农产品贸易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玉茹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0):2368-2374
[目的]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民币汇率贬值波动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人民币汇率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GARCH(1,1)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进行测度,进而基于两国非完全替代模型构建农产品出口和进口方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结果]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出口弹性大于进口弹性,进口存在刚性特征;汇率波动短期对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均有负向冲击,但对出口的冲击小于进口;本国和贸易国的收入和外商投资等因素也是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建议]我国应稳定汇率,在为农产品贸易提供更稳定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农产品贸易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发挥对农产品贸易有利因素的协同效应,实现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长足优良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寻找正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汉中市农业补贴政策的经济学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陕西省汉中市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现行主要农业补贴政策的分析和探讨,对补贴政策的实施效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经验教训予以总结和评价,结合汉中市的具体情况,提出对汉中市农业补贴政策未来发展的若干建议:一是积极建立不挂钩的固定补贴制度;二是加强对农产品售、购机构的管理力度;三是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种类;四是补贴与投资齐头并进,一边"补血",一边"造血"。并针对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汉中市农业补贴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对汉中市如何面对这些影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洪颖  山丽杰  吴林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36-1237,1270
简要分析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出台的背景和主要特点,剖析了该制度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基于我国目前农产品技术标准的现状,预测了未来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走向,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应对肯定列表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水培和沙培条件下,对6个棉花品种(湘农大棉1号、金农棉2号、湘丰棉3号、湘杂棉14号、湘杂棉15号、湘杂棉17号)的苗期生长特性和对钾的吸收及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培育苗棉苗钾效率系数高于沙培育苗,分别为0.709~0.865和0.559~0.753;沙培育苗,湘农大棉1号的钾效率系数最高,湘杂棉14号最低,而水培育苗,湘杂棉14号钾效率系数最高,湘农大棉1号最低;沙培育苗缺钾处理棉苗株高、主根长分别为施钾处理的67.03%~86.11%、73.68%~96.61%,水培育苗分别为89.97%~95.64%、75.68%~91.76%;施钾棉苗地上部、地下部的钾含量及单株钾积累量极显著高于缺钾处理,沙培育苗分别是缺钾处理的2.20、3.17、3.52倍,水培育苗的分别是缺钾处理的2.64、4.37、3.35倍;湘杂棉15号在2种育苗方式和钾水平下,干物重均较高,但其地上部钾含量较低,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强的耐低钾能力和较高的钾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影响,基于1999年1月-2017年2月的相关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动态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产品消费价格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农产品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大,其次是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小;从长期来看,199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和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总体呈波动增加态势,而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呈先增后降的态势;不同汇率制度改革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89-2013年海峡两岸HS-6分位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方法测度了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持续期.结果表明: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持续期很短,大陆农产品对台湾地区出口持续期的均值和中位值仅为4.47年和3年,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出口持续期的均值和中位值仅为3.69年和2年,40%左右的贸易关系在1年后就终止,但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若持续6年,贸易关系将趋于稳定.未来,两岸农产品贸易政策应从总体贸易属性、产品特质及国际因素等方面着力,以延长现有贸易关系的持续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明了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人民币的预期水平、走势和变化依据,分析了汇率并轨以后对中国农业对外贸易和农业利用外资的影响,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后,中国农业对外贸易和农业利用外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快速,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出口创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但在金融危机以及以技术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下,拓展海外农产品市场严重受挫.在分析我国遭遇的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贸易保护措施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特征,并以中国对日本干木耳贸易为例,从长期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额及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检验其是否构成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强度与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以及出口竞争力是同向变动,这说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了中国食用菌技术进步和提高出口竞争力.据此,提出有效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困境,目前我国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贸易逆差扩大,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经常遭遇贸易壁垒。"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国际产能合作;有助于实现进口市场多元化,更好地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中的互联互通与贸易便利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欧盟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技术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大。作为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的欧盟,是目前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国家集团。欧盟森严的技术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对欧盟的农产品贸易。介绍了欧盟的技术壁垒,分析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了5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冲击.文章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的变动与新特点、农产品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农产品出口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