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引发技术是提高种子活力的新手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辛艳 《种子科技》2002,20(5):281-282
种子引发技术是提高种子活力的新手段,种子引发目前分为渗透调节,基质引发,滚筒引发。引发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提高发芽率和活力,增强抗性;引发回干后的种子可延长种子贮藏时间。目前小分子、离子引发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农业上施用化肥引发了一系列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低氮肥是包括玉米在内的大田作物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而另一方面过量施用氮肥引发了严重威胁,如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地下水污染、和对生态系统其它构成因素的有  相似文献   

3.
通草是贵州一种道地中药材,播种育苗时常会遇到春季低温的影响,导致其发芽率较低。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不同细胞活性物质硝普钠(SNP)、海藻糖(TH)和赤霉素(GA3)进行种子引发,研究在常温和低温胁迫下不同细胞活性物质不同浓度处理对通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浓度的SNP引发可显著改善通草种子在低温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缩短发芽时间,增加幼苗的根长、苗高和干鲜重,其中以200μmol/L SNP引发的效果最好,而其他处理的效果不佳,表明适合浓度的SNP引发可提高通草种子及幼苗对低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钴离子抑制种子引发对绿豆抗旱性的诱导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祥儒  孙群 《种子》1994,(3):29-32
以陕西农家品种绿豆为材料,研究了钴对种子萌发,种子引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在0.2-1.0mmoleL^-1浓度范围内,钴离子能够延迟缓豆种子萌发,抑制幼苗生长,这种效应随钴浓度的增加而加大,种子引发能够加快种子萌发,促进幼苗生长,提高细胞膜稳定性,植物对渗透胁迫的适应,在引发过程中,加入2mmoleL^-1CoCl2能够抑制种子引发对植物抗旱性的诱导作用,但不影响种了萌发,进一步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5.
猪便秘多因营养不良,体质欠佳导致脏腑功能不强而引发。猪长期采食陈糖烂料或缺乏青绿饲料和运动不足时,会导致粪便难以排出体外。治疗本病的关键是增强畜体的肠道蠕动力。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镇饲养的一些仔猪出现了喜卧、起立困难,严重者四肢麻痹等症状。兽医人员按风湿关节炎和缺钙治疗一周后,效果不明显。后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认为是缺硒而引发的白肌病,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治疗后,病愈。  相似文献   

7.
种子引发及其效应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胡晋 《种子》1998,(2):33-35
本文介绍了种子引发的原理,种子引发的一般过程,引发所用的化学药剂,引发后的效应和生理生化变化。阐述了引发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以及引发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婕  王倩 《种子》2008,27(5):32-34
以大葱为试验材料、KNO3为引发剂,研究其引发作用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KNO3对大葱种子具有引发效果,但引发的时效性因检测指标而变。引发可显著提高大葱种子活力,且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可分别保持1、2、3个月时间;引发对大葱种子酶活性的影响极其显著,但短暂,对SOD、CAT影响仅保持1个月时间,而对脱氢酶、POD则不足1个月;引发可显著降低膜透性,对浸出液可溶性糖的影响保持1个月,而对相对电导率则不足1个月。而在降低种子有毒物质方面,对H2O2引发效果仅能保持1个月,对MDA无作用。  相似文献   

9.
种子引发技术及其提高抗旱性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素,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农作物产量。种子引发是在种子萌发前用天然或人工合成化合物处理种子,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干旱条件下,采用引发剂对植物种子引发后,种子萌发提前,幼苗生长代谢增强,成株生殖生长得到促进,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提高,植物抗旱能力增强,最终产量及品质得到提高。本文论述了不同种类引发剂对种子引发的作用机理和引发效果,从生理生化和分子两个角度总结了种子引发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机制,对种子引发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目前黄瓜种子健康检测及消毒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概述了种子生物引发方法、引发条件和引发效应以及用于引发处理的生防菌的种类、生物引发的作用杌理以及引发机制,对种子生物引发研究和实际应用前景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强化种子风险意识严把种子质量管理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包括自然灾害风险,人为不当行为风险,政策因素引发的风险,经营管理不善、市场预测失误、价格波动较大、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经济风险,品种不适应性带来的风险等。这些风险有的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纯损失风险,有些属于与机会共存的投机风险。  相似文献   

12.
《种子世界》2008,(3):60-60
法国政府宣布,将启动一项欧盟例外条款,暂停种植MON810型转基因玉米,理由是怀疑它的安全性。这一决定引发了极大争议,围绕转基因食品的是是非非再度沸沸扬扬。转基因食品引发的是非,首先是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萌发期的干旱胁迫是限制高粱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种子引发是提高作物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技术。为了明确不同引发处理对干旱胁迫下高粱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晋杂22和晋早5564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聚乙二醇(PEG)、KCl、CaCl2、水杨酸(SA)引发和未引发(NP)5个处理,研究在正常情况和干旱胁迫下种子发芽情况及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高粱种子发芽率,抑制胚芽和胚根伸长。干旱胁迫下PEG、KCl、CaCl2和SA引发后,晋杂22的萌发率比NP处理分别提高了18.18%、12.72%、35.45%和31.82%,晋早5564的萌发率比NP处理分别提高了20.18%、10.76%、26.91%和30.04%。干旱胁迫下,引发处理促进了胚根和胚芽的伸长,CaCl2和SA处理在晋杂22抗旱效果最佳,芽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267.07%和271.95%,根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231.94%和355.56%。CaCl2处理在晋早5564效果最好,芽长和根长分别比NP处理增加了195.96%和206.60%。种子引发提高了胚芽内抗氧化酶活性,减轻了膜脂过氧化对胚芽的损伤;同时种子引发促进了糖代谢,提高了脯氨酸含量,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措施。种子引发能够提高种子的萌发活力,提高种子和长出幼苗对逆境胁迫的抵抗力,而种子药剂处理可以防治作物早期病虫害。因此,这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均符合现代农业精量播种的需求。在此条件下,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结合,包括药剂对引发种子的处理方式以及种子药剂处理对引发种子的安全性是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处理药剂生产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不同种子引发技术、种子引发对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药剂对引发种子的不同处理方式,并对这两种技术相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仪征市某度假村的一垂钓池塘发生异育银鲫大量死亡事件,养殖者虽自行用药治疗,但未能凑效。笔者经现场实地察看患鱼发病症状,并结合镜检,确定异育银鲫是因感染黏孢子虫而引发的急性死亡,后经及时对症用药治疗,5天后病鱼死亡减少,7天后停止死鱼。现将具体诊断和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作物育种信息》2005,(10):13-13
茄子的同源多倍体育种历经20多年,已育成了第一个四倍体品种“新茄1号”。在育种中,由于染色体加倍而引发的有利变异,最明显的是果实营养成分的改善,以及总产量所表现出的潜力,而不利变异则是多方面的,畸形僵果的长期存在即为其中之一。茄子的同源四倍体由原二倍体白花授粉作物变为自交不亲和,这对采用多亲本轮回聚合选择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也许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有南方雪灾,后有汶川地震。当举国上下正沉浸在百年奥运成功举办的欢乐氛围中时,有一件事又进入了国人的眼帘,那就是因三鹿奶粉事件而引发的乳品行业的“滑铁卢”。由此及彼,各相关产业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波及。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塞外小城山阴,一家专门生产乳品运输和储存设备的企业却是门庭若市、车马盈门。  相似文献   

18.
家电下乡后,大多数农户新添置了大量的家电,用电量剧增,而室内用电线路还是70年代中期设计安装的,导线载流量余地很小,开关、插座等额定电流不能满足家电的要求,严重过载(超负荷运行)有可能造成家电损坏,线路、开关、插头烧毁,甚至引发触电、  相似文献   

19.
种子引发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发芽及幼苗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园园  孙永健  王明田  李旭毅  郭翔  胡蓉  马均 《作物学报》2010,36(11):1931-1940
不同基因型稻种经水引发及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引发处理均能降低稻种丙二醛(MDA)含量,促进可溶性总糖(SS)降解,加快稻种内部糖代谢进程,提高相溶性溶质脯氨酸(Pro)及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也有利于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引发效果较明显。且适度PEG引发稻种的效果明显好于水引发,杂交籼稻在PEG浓度为20%的条件下引发效果最优,而常规粳型水稻在PEG浓度为10%~15%的引发条件下效果较好,但超出最高PEG引发浓度的阈值,会对稻种产生危害,影响其正常萌发。引发处理后的稻种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程度的响应表明,适当强度的引发处理利于激发稻种物质代谢、利于各水稻品种的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及保护性酶等生理指标的显著提高,而严重的水分胁迫均不利于稻种萌发;表明引发处理虽能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活力,但稻种激发自身对外界萌发环境的协调能力有限,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籼稻优于粳稻。  相似文献   

20.
羔羊育肥是目前提高养羊业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在羔羊育肥中,由于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不高,草、料配制不合科学要求,饲养设施较差原因,常造成羔羊营养失衡或引发一些疾病。本文作者根据调查指出了羔羊在育肥中容易引发的各种疾病,同时也对这些疾病的产生提出了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