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比较偏爱骑石式盆景。感觉它奇特,富有观赏性、收藏性。作为一名盆景业余爱好者,在20多年的盆景创作中,我一直常怀梦想,立意创作一盆理想的骑石式盆景。照片上这盆黄金雀骑石式盆景便是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而成的。尽管还有待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可算是我比较理想的心爱的一盆。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盆富有国画韵味的天然搂石式盆景。是国画家黄先生的作品,笔者请他割爱相让。盆景中的主体是一柱相当理想的石笋,笋旁长着一棵老榆,老榆用厚厚的树皮将石柱紧紧搂抱着,构成一幅奇特桩景。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根深才能叶茂。然而在盆景创作中,由于受到盆景形式、艺术效果的制约,绝大多数形式的盆景诸如丛林式、附石式等均宜选用浅盆种植。对这些用浅盆制作的盆景即使加强日常的养护管理,因盆浅,树桩的根无法扎深,致使其难以叶茂(古桩、  相似文献   

4.
夏日炎炎,我创作的万字型茉莉盆景不仅会带给你一片绿荫,还能闻到万朵银花的扑鼻清香。这久开不败的茉莉花香,婀娜多姿的树型,真的会让你心旷神怡,迷上盆景。这一作品,是怎样创作的呢?四年前,一位朋友送我一盆树干呈万字型的茉莉。这盆花在他家已经养了20多年。我接手后,进行了精心培养。我在养护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难点:一是作为藤本植物,它的茎有缠绕和攀缘性,控制枝条生长过快、过长是关键,否则就会失去盆景效果;二是如何培养它多开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看到一双手,那是一双农民的手,粗糙、笨拙,长满了老茧,但就是这双手,为中国盆景界创作出了一盆盆出色的名作,从“刘松年笔意”到“如云飞渡”,再到“初夏”、“岿然”……都以独具的创意使中国盆景增添了一盆盆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双手的主人,就是我国盆景名家、杭州花圃工程师潘仲连先生。  相似文献   

6.
一位朋友参观过福建泉州市盆景艺术家陈汉农家中精致的屋顶盆景园后,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平时我在市场上所看到的盆景,大多注重对形式的追求而忽略对意境的营造,陈汉农的作品与众不同,他打破传统的盆景束缚,将人工培育成的树种造型与奇石、怪石经过艺术加工,巧妙地穿插为一体,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附石式盆景。”近日,笔者也来到他的家中,  相似文献   

7.
盆景——顾名思义,是用盆作栽体,养植经艺术加工后成观赏性植物的泛称。一树二盆三几架,好的盆景作品离不开合适的配盆,不同的地方流派和使用习惯,对盆都有不同的爱好和要求,因而促进了各式盆景用盆的创作发展,各式形状多种规格、材质的盆景盆使盆景人士在创作时能因景因势选用,丰富了盆景的艺术内涵。盆景创作高手对用盆相当考究,个别配盆还专门量身订造,以提升盆  相似文献   

8.
在2007辽宁盆景艺术研讨会上,盆友林川带来一件用当地产石材创作的山水盆景,还有一些作品照图。赏阅之余,倍感林川多年的心血和历炼、作品终有成就。在制作中,对当地产石材的运用和掌握表现比较充分。交谈中,了解到他的创作心路和从艺历程及他的文化涵养。诸多爱好,在盆景艺术创作中使他受益。他的作品突出意  相似文献   

9.
去年6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第六届国际花卉博览会上,中国江苏如皋绿园盆景艺术家花汉民创作的一盆《饱览人间春色》,一举夺得两项金奖:国际金奖和博览会最高荣誉奖——国际优秀金奖,这是迄今为止亚洲地区在盆景创作方面获得的最高荣誉。这盆盆景为什么能获得如此殊荣?许多行家认为,这的确是一盆气度不凡、举世稀少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10.
在形式诸多的盆景世界中,大悬崖树桩盆景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其虬枝曲折、临崖探身,犹如蛟龙吸水,再配以千筒盆、高几架,陈设于屋角墙沿,有着独特的风姿。培养成一盆理想的、有观赏价值的大悬崖盆景是不容易的。其主要原因是取材和长势控制比较困难。这里介绍一些有效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盆景是一种观赏艺术,作品的优劣应取决于它所达到的总体效果和所体现于其中的诗情画意。不能单独的就其中某一方面来鉴赏、评论。同时,目前在我们盆景的创作和评比中,存在着偏面追求“奇”“古”“大”的倾向。如在1985年全国盆景展览评比中,一盆地柏被评为一等奖。这盆地柏在制作栽培上确实花个很大的功夫,枝片有二十层左右,生长势也很好。但我总认为这盆作品在构图和意境方面都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12.
<正>建筑作为构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要素之一,不仅具有可供欣赏的审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和园林中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借鉴这一思路,我创作了《敞豁当清川》这件园林盆景。作品长1.6米,宽0.8米,在传统盆景中属于水旱盆景。主要人文景物有亭、桥、水榭、爬廊、石板路等。这些建筑有序地连成一片,组成一个建筑群,主要集中于盆的左侧。我认为,盆  相似文献   

13.
请看下图这一盆景:翠蔓频添,细毛茸茸,著有黄白相间,清香袭人的花朵,且又柔枝细蔓、条状剥裂紫褐色的藤干,沿盆边下垂,迎风飘摆,颇有风韵。这是我培养多年的金银花盆景。金银花也叫忍冬,是庭园常见的藤本植物。我这一盆的素材是五年前买来的。当时有意挑这棵基部弯曲向下,象自然挂钓一样,以便日后栽植在深筒盆里制作悬崖式。开始时,我用一个粗糙的较大的陶瓷盆来栽植,浇水也甚勤,因为金银花喜生于温湿性土壤和温湿性环境。当时我每天用喷水壶向枝干和叶上喷水,在它周围地面也洒一些水,以改变长期生长在山谷里的野性。待完全成活后才给予适当施肥,生长季  相似文献   

14.
《新生》是我的一盆竹桩盆景,制成后深得周围花友赞扬,他们纷纷问我是如何制成的。 这盆盆景的材料取自我园中一蔸2001年栽就的小佛肚竹。受田发建先生竹桩盆景的启发,我决定试着制作一盆竹桩盆景。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一、榕树桩材的由来我非常酷爱盆景艺术,工作之余,节似休闲,都在学习栽培和创作盆景。1992年我出差到广州,在河山盆景有限公司发现一盆大榕树桩景,盆长1.2米,树高也有1米多,虽然根盘不好,很少枝托,但树干左倾较为柔顺,很有动势,特别是左边一枝可做成大飘枝,整体来说是可塑之材,对我很有吸引力。在这一年里我几次去广州,都要去看一次,真想买下。但价格很高,可望而不可及。1993年春,在亲朋的支持下,我终于买回了这盆榕桩。当时我的亲人、同事都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6.
记得一个双休日,我又到小花园里摆弄那些盆景,因为天气阴凉,于是准备换盆。这是3盆已成型的六月雪树桩盆景,都种在土盆中,需要换上精制的盆景盆,以便于摆设,提高观赏价值。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3盆造型别致的六月雪盆景上盆定植完成。于是,我把它们放置在阳台上,自我欣赏起来。第二天,天气转晴炎热。第三天仍是晴天。我发现前天上盆的盆景中,有一盆叶片有些萎蔫。我认为是缺水所致,于是马上对其浇了一  相似文献   

17.
读《诗入景中,意在盆外——盆景作品的题名点景》(见贵刊89、8)一文很有启发。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就应达到“诗入景中,意在盆外”,“景中寓诗,诗中有景,诗外有诗,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我创作盆景《鹤引诗情到碧霄》的苦苦追求。《鹤引诗情到碧霄》是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不久前制作的一个作品。我生长在江南水乡又痴迷于盆景,面对着诗画般的江南水乡,一直想用盆景来表现家乡的秀美。心动后就开始行动。我在家中众多已养护多年的盆桩中,选定了一个老榆桩培养,它桩老样端,临水飞扬。我灵机一动,心想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就在我们太仓的刘家港,历史胜地,世界闻名。可用这个  相似文献   

19.
有的同志看到我这繁星灿烂的紫薇花照片后,向我提出这一问题:"盆景盆景,你这作品的盆在何方?"我微笑地告诉他。"确实没有盆,要说有盆,只能是以板代盆。"今年春节后,我在盆景园管理盆景时,修剪两盆紫薇时,发现有个共同特点,都是枯枝嶙峋的老桩,没有什么较大的生机,都是栽在一个普通的圆形盆里。由此引起我的构思,如果将它们合栽到一起,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在常熟紫园盆景艺术公司的盆景基地,发现龟甲冬青小树苗上结了许多美丽的小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是这种小树培植在一般的盆里,只具有盆栽的自然美而没有艺术美。于是我从教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出发,构思创作了一盆“丛林式”盆景,题名《金色年华》(见上图)。作品完成后,请常熟著名的盆景老艺人李三男,盆景艺术家傅翔云、吉佩龙和盆景摄影家周原以及学生们观赏,大家都说比原来种在普通盆里要好看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