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以期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助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运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就业质量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2)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会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而工作时长会降低农民工的落户意愿;(3)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与代际差异,对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促进公共就业服务、重视工会等团体组织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性实施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振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49-15050
新生代农民是农民工的主力军,在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增长中承担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存在服务种类及覆盖率偏低、农民工待遇和发展空间有限、就业咨询和培训机构不健全及相关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应立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建立健全政府部门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的咨询和培训服务,鼓励和支持相关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大力推进就业保障的立法工作,是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更多保障。  相似文献   

3.
赵颖 《广西农学报》2007,22(5):60-61
农民工的就业直接关系其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但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就业竞争中,改善农民工的就业服务现状,为农民工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我们当前首先要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今年3月27日正式发布。《意见》指出,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意见》涉及了农民工工资、就业、技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服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承包权益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国务院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社会各方面都要树立理解、尊…  相似文献   

5.
民工潮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就业服务市场,也对过去主要面向城市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带来了挑战.城市职业介绍机构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缺位问题,需要建立健全与农民工就业特点相适应的就业服务市场,强化政府行为,引导职业介绍机。构提供适合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推动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实现农民工培训和就业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6.
"体面劳动"就是高质量的就业.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面临着就业规模大,就业质量低下的难题.农民工就业的现实状况,农民工就业质量等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亟待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早日实现中国农民工"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19-220
返乡农民工创业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社会潮流,然而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遭遇的困境,地方政府作为主要的责任主体,相继推出了不少扶持政策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契机。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实现农民工就地就业,缓解大城市就业压力,有助于增加农民工收入,这对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工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重视农民工问题,着力解决农民工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生活等方面问题。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既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就业直接关系其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但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就业竞争中,改善农民工的就业服务现状,加强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我们政府当前首先要做的事情,作者就此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慧娟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4):409-412,417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该群体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平均年龄与初次外出务工年龄较低,未婚者居多;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偏向于选择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维权意识日益增强;需求层次从生存向发展转变。目前在新生代农民工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障碍和问题: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使农民工就业市场面临更大不确定性,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培训情况离市场要求有差距,侵害农民工权益问题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户籍、住房、教育、社保等一系列制度性和现实性障碍。当前,中国经济在企稳回升之后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型,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将出现地区性短缺和结构性短缺,农民工流向呈现多层次、多元化趋势,企业管理方式也将实现一些有利于农民工就业条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依旧停留在"候鸟式"迁移阶段,没有真正实现市民化。测度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上海市1 184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指标体系,测算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探讨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总体处在半市民化状态,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略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其市民化程度分别为52.38和51.40。极低市民化状态农民工占比较低,仅为0.08%;较高市民化状态农民工占比较高,达54.48%;完全市民化状态的比例偏低,为1.69%。经济状况和基本素质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可能,心理认知和社会接纳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障碍因素。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基本素质、消除就业歧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乐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01-16003
分析了我国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一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农业基本设施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农民存在“行路难”问题、农村医疗保健水平较低、农村公共文化薄弱、农民教育供给短缺;二是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与水平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农民工通过政府渠道就业少、遭到城市安居工移的隔离、难以得到城市社会保障。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失衡以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被农村和城市双重边缘化危机。为了切实缓解新生代农民工被城乡双重边缘化问题,提出了完善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一是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实现城乡公共物品均衡化;二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三是以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为先导,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在就业大军中是一支相对弱势的群体,农民工就业的矛盾正在从总量大向就业难、招工难的"两难"转变。扩大农民工就业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对于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影响深远。由于农民工自身、企业及政府三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创业能力缺乏、职业发展可持续性不足、职业认同感不强、职业素养缺失,总体就业能力弱;提出通过强化自身提升意识、积极应对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提供培训平台,政府改革并改善相关制度等措施来促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之一,在其诸多问题中,就业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这势必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企业、政府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同时也阻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政府、企业环境和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推进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公共福利;加强企业内涵建设,创造和谐工作环境;大力提升人力资本,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6.
张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64-17866
从政府、社会和个人3个层面对农民工文化权益缺失的原因进行宏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有效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把农民工文化权益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构建范围;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根本解决农民工文化权益面临的困境,努力实现公民文化权益公平;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努力营造实现农民工文化权益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当前受雇农民工流动的主要驱动力,职业流动能否提升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助于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向着公平竞争、高质量就业的方向发展。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职业流动对受雇农民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职业流动的发生对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有0.78%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类型职业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技能流动和行业内流动都能显著提升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提升程度分别为4.84%和2.78%;低技能流动和跨行业流动都能显著降低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降低程度分别为2.87%和1.26%。平均处理效应显示,已经发生了职业流动的受雇农民工如果未发生职业流动时,就业质量会下降11.42%。倘若未发生职业流动的受雇农民工能发生职业流动时,其就业质量能上升15.46%。受雇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的最佳选择是高技能且行业内流动,低技能者无论是行业内流动还是跨行业流动都会显著降低就业质量。据此,提出针对受雇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受雇农民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引导他们实现理...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民工,他们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现实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始终被排斥在城市社会的边缘,无法平等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因此,保障农民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急切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工留在城市的决策受到其城市归属感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选用福建省农民工就业与城市融入调查的数据,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医疗服务、就业服务和住房保障的满意度对城市归属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教育满意度对城市归属感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医疗服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男性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就业服务住房保障的满意度对女性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相当低,几乎享受不到任何社会保障.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实行农民工的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并将他们对就业服务、义务教育、住房等的需求纳入城市公共服务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工与社会各阶层融洽相处,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