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本研究根据提供高产近交系的能力比较了小麦育种的两种选择程序:第一个程序。是根据杂交性状在F3代杂交种之间进行早代选择。第二个程序。把选择过程延长到F6代。F6是单粒传后代。在2年试验中,利用春小麦假系,对上述2种程序进行了评价。这些假系是由混合品种构成的。它能用于评估真实遗传参数。通过这种途径可以鉴定预测的准确性。在比较研究的第一年中,实际选择过程早已进行。在第二年中。分别根据F3和F6选择系对F  相似文献   

2.
在F_3和F_4代比较了世代进展的四种方法(SPS、SSD、BP和MMS)。对于F_3代单株籽粒产量和至少一个产量构成因素来说,SPS和SSD世代进展法优于BP和MMS法。F_3SSD群体与F_3SPS群体的任何性状都没有显著差异,然而,F_3SSD群体的不同性状比其它世代进展法所产生的群体性状具有更大的变幅和变异系数。来自F_3SSD群体的F_4后裔籽粒产量显著优于来自其它三个F_3代群体的品系。MMS世代进展法证明,如果进行早代选择它对提高千粒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nlea×NB131和Glenlea×Era两个小麦杂交组合后代,评估了蜂巢式选择对春小麦产量的效应.1980年和1981年夏天分别对生长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F_2和F_3代进行蜂巢式选择,在两个后代中同时分别进行高产和低产的分离选择.入选的F_3植株,参加了1982年度夏季的F_4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F_2和F_3代对产量进行蜂巢式选择,可以有效地鉴别高产和低产选系的亲本.在G×N和G×E两个杂交组合中,来自高产F_2选系的F_3值株分别比来自低产F_2选系的F_3高产11.5%和13.0%.F_4代的产量试验表明,两个杂交组合中,高产选系比低产选系的产量高出8.9%,比未经选择的混台品系高出14.4%,因此说明蜂巢式造择可以用于春小麦的早代选择中.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拟通过不同类型组合在南北两地分别采用四种选择方法的比较,找到适于北方正常条件下或南繁加代的选择方法及相应的组合类型。以1980年配制的两亲本生育期差异明显与不明显的两个组合后代为材料。15个F_2单株的种子被分成二部份,一部份在海南岛种植F_3代,一部份在公主岭种植F_3代,在南北两地对F_3代均进行如下处理:1)组合内选优株,2)优良系统内选优株,3)组合内随机取株,4)混合摘荚。1984与1985年于吉林公主岭分别种植两地各处理的F_4、F_5品系,每个处理各24个品系。试验结果表明,两亲差异大的组合,除混合选择处理外,其它处理的生育期均出现差异,即在海南岛选择的生育期变幅较大。两亲差异小的组合,处理间差异小。相同选择方法不同地点选择的亦表现出南方选择偏早类型较多,但占优势的中晚熟类型差异不大。两亲差异大的组合,以在海南岛随机选择处理的F_4、F_5代高产品系较多,各品系平均产量及最高产品系的产量也高;其次为在海南岛进行混合选择处理者。亲本差异小的组合则相反,以公主岭优系选择处理的效果为最好。两类组合的在海南岛进行混合或随机选择处理的低产品系也较多。这些结果说明:不同类型的组合应采取不同的选择方法。在海南岛南育时,对于两亲差异小的组合应采用全系统随机选择法。  相似文献   

5.
一、选育经过赣棉78—7系我所1975年用徐州142为母本,与辽宁3号杂交,经F_2代圃株选和南繁加代,于1978年F_4代参加品系预备试验,1979年定名为“赣棉78—7”。1980年为F_6代。现各种性状巳基本稳定,正在我省参加区域化鉴定,1981年并选拔参加了长江流域耕作改制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二、产量表现1978年在所内新品系预试圃中,折合亩产皮棉147.03斤,比对照种(沪棉204原种,下同)增产18.29%,居全试验20个品系的第三位。1979年在所内两个新品系比较试验中,(4/10及4/11播种),亩产皮棉为153.44斤及160.67斤,分别比对照种增产6.8%及  相似文献   

6.
二棱大麦     
(二棱大麦农林7号),旧系统名,西海皮25号。育成经过:1967年在九州农试场,用羽系H—83(关东中生—R6)做母本,羽系H—79(P5号R6)做父本进行杂交,经第二加代,于1971年在F_6代中选出派生品系,其后再选择使其稳定。1973年开始作产量鉴定预备试验,1974年开始作特性鉴定和系统的适应性鉴定,1975年开始以西海皮25号品系各作产量鉴定,在适于种植的县对确定推广品种的条件进行了调查。1978年的世代为第13代。  相似文献   

7.
玉米育种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刘纪麟 《玉米科学》2003,(Z2):54-57
1 认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玉米的天然异花授粉习性与遗传基础的杂合性,以及因此产生的利用自交系间F_1代的杂种优势的育种程序,形成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1)育种过程较长。它包含分离筛选自交系和组配鉴定杂交种两个步骤。要使众多杂合的基因位点,经过自交分离和选择获得大多数有利基因位点达到纯合或基本纯合的自交系,通常需要6~8代。要对杂交种的生产力和适应性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定,一般需要3~4年。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是植物育种研究所(英国剑桥植物育种研究所——译者)开始利用化学杂交剂生产小麦杂交种并对其进行估价的计划报告。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为英国市场生产小麦杂交种的可行性。该所已筛选出了适于配制F_1杂种的亲本,并将其F_1和F_2杂种与亲本品系以及《推荐目录》中最有用的近交品种进行了比较。一般情况下,F_1杂种的产量大约比其最高产亲本的产量提高10%,烘烤品质则介于其双亲之间;与理论预测的相一致,F_2的杂种优势开始降低。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提出了生产F_1和F_2商品杂种种子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陆早19号(原名新石K6),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1996年以优质品系"91-2"为母本,自育优良、抗病、早熟品系"900"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在枯、黄萎病圃进行抗性筛选鉴定,抗性较好的单株种入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经南繁加代、品质检测、多年连续定向培育选择而成.1999-2000年参加本所品种(系)比较试验,表现早熟、优质、抗病.  相似文献   

10.
1选育过程1996年以优质小麦龙辐91B569为母本,本所高产品系钢94-45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组合编号为96134,当年收获杂交种子45粒,1997年种植F1代,1998至2000年F2-F4机播混选,2001年F5株代,2002年F6代决选,决选系编号为钢02-325。2003至2004年参加所内鉴定试验,2005年所内品比,2006至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东  相似文献   

11.
黄淮冬麦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年际间变化较大,给赤霉病抗性品种的田间选择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明确 Fhb1基因在轮选136背景下对赤霉病抗性的影响,本研究以6个长江中下游麦区抗赤霉病品种(系)为供体,与黄淮冬麦区骨干亲本周麦16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进行杂交,并分别与周麦16及其衍生品系轮选136进行2次回交,创建6个BC_2回交育种群体。利用功能标记跟踪后代 Fhb1基因,结合单花滴注接种和自然发病鉴定,检测分子标记选择的效果。根据三个环境表型鉴定结果,发现161个携带 Fhb1抗性等位基因( Fhb1-R)的BC_2F_3株系平均病小穗数和严重度均低于中感赤霉病对照淮麦20和轮回亲本轮选136。其中,60个BC_2F_3株系(37.3%)的病小穗数和严重度在三个环境下表现一致,显著低于淮麦20。在入选的122个BC_2F_4品系中,93个品系(76.2%)的赤霉病抗性优于淮麦20,36个品系(29.5%)优于或相当于中抗对照扬麦158。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病抗性优于淮麦20的93个BC_2F_4品系除了携带 Fhb1-R外,还携带轮选136的抗性位点 Qfhb.7D。本研究为黄淮冬麦区小麦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冀优01是转Bt基因优质棉品系253为母本与优质棉冀棉22为父本的F,代杂交种,2003-2004年两年在河北省春播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质、高产、抗病.2006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6007号).  相似文献   

13.
张向群 《玉米科学》1997,5(2):026-029
用亲本为15和20个玉米自交系的两组双列杂交试验资料,以双列杂交鉴定配合力的结果为标准,研究了骨干系配合力在测交试验中的表现。结果表明:5个骨干系测交法的鉴定结果准确性差,不能用来鉴定自交系的配合力。但经过选择的5个高G系作测验种,能准确鉴定被测系中高、中G系的一般配合力,从而使其在选择高产杂交种的同时,又可选择新的骨干系和搭配亲本。本文还提出了选择的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大豆新品种吉林18号是吉林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1971年以公交7014(一窝蜂×吉林5号)F_1为母本,公交7015(吉林8号×十胜长叶)F_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冬季和翌年春季在海南岛培育F_1代和进行F_2代选拔。1972年夏在所内进行F_3代选拔。当年冬季又去海南岛进行F_4代选拔。1973年夏在所内进行F_5代选拔。1974年在所内进行F_6代品系决选。以后进行产量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于1981年育成,原编号公交7133—16。1982年6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查,定为推广品种,并命名为吉林18号。  相似文献   

15.
中长绒棉新陆中 1 9( ND980 4 ) ,是由新疆农业大学棉花育种重点实验室于 1 992年以新 90 0品系为母本 ,与贝尔斯诺为父本进行组合杂交 ,并对其后代经过南繁北育连续加代选择。在本地着重在重病地种植和选择而获得 ,至 1 998年育成 ND980 4品系。后与新疆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 ,又进一步加强了品系鉴定、品质改良、抗病性筛选、示范与良种良法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 0 0 1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品种区试 ,2 0 0 2 - 2 0 0 3年参加自治区早中熟品种区试 ,2 0 0 3年同时参加自治区早中熟品种生产试验。2 0 0 4年 3月 4日通过自治区农…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个东北春大豆与三个山东省夏大豆品种的杂交组合及上述三个杂交组合的F_1代与各自春大豆亲本相杂交的回交组合(或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以比较单交(二系杂交)后代与回交后代的表现,确定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的适宜杂交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生育期均较单交二代群体早熟一级,但变异幅度较大。株高与倒伏性亦有同样趋势,说明回交没有减少群体内性状的变异性。F_4代品系的成熟期;结荚习性,株高等性状的调查表明,回交群体稳定品系较单交群体多,而不稳定的品系数大大减少。F_2—F_4代籽粒产量测定表明,以早熟春大豆黑农2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劣于相应的杂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减少25%,F_3与F_4代群体产量减少7%。但以东北中熟春大豆吉林1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优于相应的单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高10—25%,F_3及F_4群体产量高4.8—21.9%。说明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品种会因春大豆亲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早熟春大豆进行杂交时,可直接对单交后代进行选择。而当利用中熟春大豆品种与山东省夏大豆杂交时,可再用东北春大豆品种回交一次,比只进行一次杂交可获得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南印中部评价了含3~50%野生种质高粱群体的籽粒产量及九个有关性状。在 BC_0F_2至 BC_2的衍生系中,未出现籽粒产量的超亲分离。BC_3F_2或 BC_4F_2衍生系仅有1.5%的超亲分离,其平均籽粒产量较相应轮回亲本的高26%。10个与 CK60B 回交授粉的最高产的 BCF(—BC_4F_2衍生系,其产量比CK60B 平均高14%(达5%显著平准)。在产量提高的同时植株高度亦随之增高。来自 RS/R/A2725×帚枝高梁和 RS/R/A2725×轮生花序高梁的最高产品系,其产量较 RS/R/A2725高13.5%(平均),但株高相等。经选择 BC_2平均籽粒产量增加6~27%。在 BC中,群体平均产量,入选系平均产量和最高产量品系出现频率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加速优质小麦育种进程,将聚合杂交、HMW-GS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程序结合,在小麦品种烟农19、济麦20、郑优6号、百农66不同杂交组合F2代进行HMW-GS标记辅助选择,经连续多代鉴定筛选,选育出14个含优质HMW-GS或HMW-GS组合的小麦新品系.鉴定结果表明,14个新品系的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面筋指...  相似文献   

19.
10个夏大豆杂交组合的F_2、F_3和F_4代同期播种。结果表明,各组合世代间产量差异不显著。F_2与F_4世代间单株粒重等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标准。各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在F_2代较低,不宜选择,至F_4代有较大提高,可进行选择。采用C.A.Brim的改良系谱法时,应结合早期世代组合鉴定,逐代淘汰不良组合,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20.
间套复种条件下.小麦的生态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品种选育目标要作相应地修正.应具有一些特殊性状.即耐晚播、早熟、半矮秆、抗病抗逆.优质高产。在亲本选配时.需有弱冬性品种参与.采用弱春性与半冬性品种杂交、南北地理远缘杂交、冬春杂交的方式.使遗传基础更加丰富.在选育方法上采用改良系谱法.即F_3、F_4代穴播、分离世代选穗.以扩大杂种各世代群体,扩大鉴定圃。早茬播种条件下.选择优良系统;晚茬播种条件下进行鉴定和品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