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锚头鳋病是对鱼类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寄生虫性疾病,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在单养鱼的池塘中可用晶体敌百虫或敌杀死等杀虫类药物全池泼洒治疗,但鱼虾蟹混养水面鱼患锚头鳋病后,治疗较为困难,因虾、蟹、锚头鳋同属甲壳类动物,用药杀虫必定殃及虾蟹。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介绍几种混养水面鱼类锚头鳋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锚头鳋病是对鱼类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寄生虫性疾病,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在单养鱼的池塘中可用晶体敌百虫或敌杀死等杀虫类药物全池泼洒治疗,但鱼虾蟹混养水面鱼患锚头鳋病后,治疗较为困难,因虾、蟹、锚头鳋同属甲壳类动物,用药杀虫必定殃及虾蟹。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介绍几种混养水面鱼类锚头鳋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虾蟹生态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虾蟹生态混养生产效益高。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虾蟹生态混养技术实施地区较为普遍,像江苏苏南地区,搞虾蟹混养的养殖大户较多。昆山、吴中等  相似文献   

4.
虾蟹生态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虾蟹生态混养生产效益高。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虾蟹生态混养技术实施地区较为普遍,像江苏苏南地区,搞虾蟹混养的养殖大户较多。昆山、吴中等  相似文献   

5.
虾蟹生态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省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虾蟹生态混养生产效益高。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虾蟹生态混养技术实施地区较为普遍,像江苏苏南地区,搞虾蟹混养的养殖大户较多。昆山、吴中等地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尝试该技术的推广,目前养殖面积已占到当地水产面积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6.
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水池塘混养技术被研发而出。在混养技术的应用下,养殖成活率、经济效益都大幅度提升,促进了养殖成功率,并进一步推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虾蟹养殖过程中,应用了海水池塘混养技术,通过合理化的应用,虾蟹成活率、养殖量大幅度提升。分析原因与生物资源互补、疫病有效控制密切相关,因此,在养殖业中应普遍运用混养技术,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池塘鱼鸭混养是渔牧结合综合养殖模式之一,养殖面积逐年增加。从池塘的选择建设、鸭棚建设、鱼鸭混养模式、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池塘鱼鸭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虾与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混养(下称虾蟹混养)国内、外尚未,凶有系统的理论研究资料,作者经过几年研究,证实虾触混养非保可行,而且可以提高海水池塘综合经济效益,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论述虾触混养的可行性及其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科技》2007,(1):31-31
利用养鱼池塘在不影响养鱼的前提下混养鳖、虾,不但可以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和商品鱼、虾、鳖的质量,还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将鱼、虾、鳖池塘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芳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20-320,323
虾蟹混养可以缓解虾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从池塘选择、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发展虾蟹混养的农户越来越多.据专家观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池塘内壁看上去像陡壁城墙似的,坡度在60.以上,对养殖虾蟹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2.
为能够确定虾蟹混养池中青虾的实际养殖效益,进一步完善虾蟹混养技术模式,提高养殖效益,本文通过河蟹与春秋二茬青虾混养的方式进行虾蟹混养池中青虾的养殖效益分析,通过试验确定虾蟹混养池中青虾的产出量为86.5kg/667m2,实际经济效益为6967元/667m2。此外,在研究中还对虾蟹混养中所需要注意的诸多事项进行分析阐述,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青虾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鱼类放养密度。受池塘环境条件、水质、饲料、混养品种、饲养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同时密养与混养密切相关,只有在实行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池塘鱼类放养密度,充分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如果混养品种少或单养一种鱼,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领地性特点和游泳能力限制,虾蟹池塘养殖中投饵等生产环节是设备“动”而虾蟹相对“不动”,与鱼“动”而设备“固定”的鱼塘相比机械化更加困难。通过对国内外虾蟹池塘养殖投饵、割草、捕捞、水质管理等环节机械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虾蟹池塘机械装备与鱼塘装备相比的移动性差别需求所带来难点角度出发,对当前所研发装备的复杂性及其所带来的可靠性和使用友好性降低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虾蟹池塘养殖装备在成熟度、环境适应能力、精准反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机械装备与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融合、标准化与可靠性、操作人员适配等方面解决思路进行了讨论,并对虾蟹无人养殖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大小相同池塘中放养相同品种、数量鱼苗和饲养不同数量高邮麻鸭,测定鸭鱼混养模式下水体理化指标,观测鸭、鱼生长情况,研究鸭最佳放养密度。结果表明:鸭鱼混养模式下池塘鸭适宜放养密度为1 000只·hm~(-2),鸭鱼混养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同一池塘中、同一养殖周期内放养几种不同鱼种和不同规格的鱼,称为鱼类的混养。多种鱼类的混养,是我国池塘养鱼的特色。采用池塘多鱼种混养可以立体利用水体空  相似文献   

17.
马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63+267
介绍池塘鱼与龙虾混养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改造、建设防逃设施、池塘消毒、种植水草、鱼种与虾苗放养、投喂饲料、定期施肥、调节水质、适度捕捞等方面内容,以为鱼与龙虾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87~1988年,我们根据鱼、蟹的不同生长要求,利用新挖的池塘,进行以蟹为主的鱼、蟹混养试验,在2.36亩池塘内,连续两年收到较好的增产效果,年亩均纯利1015.19元。试验结果表明,鱼、蟹混养不但可节约饲料、淡化水质、促进生态平衡,而且可最大限度地挖掘池塘生产潜力。现将鱼、蟹混养的饲养技术要点叙述如下。 一、混养池条件和配套设施 混养池要通风透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单池面积以1~5亩为宜。池塘呈长方形,四角弧形,长宽比1.5:1。这样,同样池塘面积周较长,因而有充足的栖息、觅食、活动场  相似文献   

19.
马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63+267
介绍池塘鱼与龙虾混养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改造、建设防逃设施、池塘消毒、种植水草、鱼种与虾苗放养、投喂饲料、定期施肥、调节水质、适度捕捞等方面内容,以为鱼与龙虾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今日农村》2002,(4):23-23
一、技术简介鳜鱼养殖方式较多,既可进行池塘、水库、湖泊、河道养殖,又可进行网箱养殖。既可单养也可混养或套养。池塘、网箱以单养为主,水库、湖泊、河道则以混养套养为好。混养或套养时应根据养殖水域中天然饵料鱼的多少决定放养量。鳜鱼池塘单养和网箱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养殖时必须配套养殖相应规格的饵料鱼,确保鳜鱼生产有充足的饵料。二、操作要点1.池塘单养鳜鱼。池塘以土池为宜,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米,池底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每口池塘配备1.5千瓦增氧机一台,以保证容氧充足,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