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蔗新品种(品系)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吉 《广西农学报》2011,26(4):28-31,54
以柳城县蔗区的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作对照,对出苗率、分蘖率、伸长速度、株高、茎径、有效茎等农艺性状及蔗茎产量、产糖量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柳城03/1137、柳城03/296、柳城04/12、福农15、福农28、桂糖02/901、桂糖97/67、粤糖55、粤糖00/236、云蔗99/91、云蔗03/422等11个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甘蔗—花生间套种的最佳模式,为当地生产中甘蔗—花生的合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9号甘蔗品种和桂花22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常规甘蔗种植行距(1.0m)和宽行距(1.2和1.4 m)下间种不同行数(0、1、2行)的花生,分析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蔗茎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甘蔗种植行距相比,宽行距种植时甘蔗萌芽率、有效茎数及产量有所下降,甘蔗分蘖率、茎径有所提高.在相同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萌芽率、株高整体上相对提高,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整体上相对减少.与不间种花生相比,1.0和1.2m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产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1.4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甘蔗显著增产2.4 t/ha.宽行距下不间种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下降,间种花生后经济效益增加,且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高,达3.132万元ha.[结论]适当的甘蔗—花生间套种方式可增加蔗地经济效益,且以1.4 m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糖02-833、桂糖97-69、桂糖02-351、桂糖03-2287、B9、桂糖02-7706个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特性及在高产滴灌栽培条件下的营养吸收特性。[方法]分别测定各参试品种的工艺性状、农艺性状和全氮、全磷、全钾及叶绿素含量。[结果]6个新品种的蔗茎产量、生物总量和含糖量分别达180、200、25t/hm2以上,均高于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6个品种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在甘蔗伸长期7~11月份较高、持续时间长而稳定,到12月份开始明显下降;而全钾含量在整个测定期间呈持续升高趋势;叶绿素含量在8~10月含量较高,11月份开始下降。桂糖02-833、桂糖97-69和B9全氮、全磷、全钾、叶绿素含量在整个测定时期均高于对照品种。[结论]桂糖02-833、桂糖97-69和B9是养分吸收和利用较强的高产优质糖能兼用甘蔗品种,在生产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甘蔗宽行距种植与当地常规行距(1.0 m)种植对宿根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以及 不同品种对不同行距的适应性,探索适应不同收获机型的甘蔗品种和甘蔗宽行距宿根管理技术,为甘蔗机械收 获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在新植蔗种植行距试验的基础上,留宿根观察,以桂糖 29 号、福农 39 号 和粤糖 60 号 3 个优良品种为供试甘蔗品种,设 3 种种植行距(1.0、1.2、1.4 m),对其在 3 种种植行距下农艺 性状进行研究。【结果】种植行距 1.4 m 处理,桂糖 29 号每 667 m2 含糖量 734 kg,比对照增产 26.99%,粤糖 60 号宽行种植处理与对照接近;桂糖 29 号和粤糖 60 号在宽行距种植下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综合表现均优于 对照,对宽行种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结论】福农 39 号在宽行距种植上不具有优势,不适宜进行中大型机器 种植管理;桂糖 29 号对宽行距种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产上可采用 1.4 m 行距作为适宜机械化全程种植管理 的最佳行距;粤糖 60 号对宽行种植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产上可采用 1.4 m 行距作为机械化全程种植的最佳 行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 m和宽行距1.2、1.4 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 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 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 m和宽行距1.2、1.4 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 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 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合我国主产蔗区的优良品种,为推广提供依据,特对全国9个甘蔗新品种进行研究,以Roc22号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萌芽率较高的品种是粤糖55、福农15、桂糖02-901、粤糖00-236,分蘖率高的有粤糖55、粤糖00-236,蔗茎产量高于对照的有粤糖55、桂糖97-69、粤糖00-236和福农15等4个品种,蔗糖分较高的是桂糖02-901和云蔗99-91,耐寒性较强的是云蔗99-91、云蔗03-422、粤糖55、粤糖00-236等4个品种,公顷含糖量较高的是粤糖55、福农15、粤糖00-236、桂糖97-69。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粤糖00-236和福农15号,可作为优良品种在主产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桂糖02-833、桂糖97-69、桂糖02-351、桂糖03-2287、B9、桂糖02-770 6个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特性及在高产滴灌栽培条件下的营养吸收特性。[方法]分别测定各参试品种的工艺性状、农艺性状和全氮、全磷、全钾及叶绿素含量。[结果]6个新品种的蔗茎产量、生物总量和含糖量分别达180、200、25 t/hm2以上,均高于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6个品种叶片全氮、全磷含量在甘蔗伸长期的7~11月份较高、持续时间长而稳定,12月份开始明显下降;而全钾含量在整个测定期间呈持续升高趋势;叶绿素含量在8~10月含量较高,11月份开始下降。桂糖02-833、桂糖97-69和B9全氮、全磷、全钾、叶绿素含量在整个测定时期均高于对照品种。[结论]桂糖02-833、桂糖97-69和B9是养分吸收和利用较强的高产优质糖能兼用甘蔗品种,在生产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茎与常规种植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健康种茎能提高甘蔗生产性能,2个品种脱毒种茎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田间锤度、折合亩有效茎、亩产量均高于非脱毒品种。其中,脱毒ROC22的田间锤度比非脱毒ROC22高0.64%,脱毒桂糖02/901的田间锤度比非脱毒高0.46%;脱毒ROC22折合亩产比非脱毒高1152kg,桂糖02/901脱毒种茎折合亩产则比非脱毒高202kg。  相似文献   

10.
全国甘蔗新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福  幸新妹  郭承芸  刘春平  刘春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83-22285,22299
[目的]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Roc22号为对照,对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9个甘蔗品种进行比较,筛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甘蔗品种。[结果]甘蔗品种粤糖55、福农15、桂糖02-901、粤糖00-236萌芽率较高;粤糖55、粤糖00-236分蘖率高。蔗茎产量高于对照的有粤糖55、桂糖97-69、粤糖00.236和福农15几个品种,蔗糖分较高的为桂糖02-901和云蔗99-91。云蔗99-91、云蔗03-422、粤糖55、甘蔗品种粤糖00-236几个品种耐寒性较强。公顷舍糖量较高的为粤糖55、福农15、粤糖00-236和桂糖97.69。[结论]甘蔗品种粤糖00-236和福农15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11.
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的评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甘蔗研究所的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进行评价,筛选出综合性状最佳的新品种。[方法]分别调查13个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等9个指标,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GT97-69甘蔗品种加权关联度最大(0.804 1),综合表现最好;其余加权关联度高低依次为GT02-833、GT02-351、GT03-2287、B9、GT02-770、GT01-53、ROC22、B8、GF98-296、GT02-467、GT02-237和GT02-901。[结论]GT97-69甘蔗品种的综合表现最好,与实际生产表现较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的评价和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木薯生物量、产量性状的影响,为优化木薯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采用4种株行距配置方式:等株行距种植(A:0.8 m×0.8 m)、宽行窄株种植(B:1.0 m×0.6 m,)、宽窄行种植[C:(1.0+0.6)m×0.8 m,D:(1.0+0.8)m×0.6 m],于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测定木薯各器官组织的生物量及产量性状,并对各生育期指标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块根的成熟,不同处理对木薯茎叶和块根生物量、产量性状等影响较明显。其中,采用宽窄行[(1.0+0.8)m×0.6m]种植的木薯叶绿素、生物量、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43-3.03 mg/gFW、624.3-6222.0 g/株、49.35 t/ha、30.27%和15.90 t/ha。此外,鲜薯产量与木薯各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根鲜重及幼苗期、块根膨大期、块根成熟期的茎叶鲜重、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总生物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宽窄行种植[(1.0+0.8)m×0.6m]是海南木薯栽培最佳的株行距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8~2009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蔗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应性,筛选出适合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ROC22和ROC16为对照,2008~2009年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贺州、来宾、崇左和合浦等区试点进行两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对10个参试甘蔗新品种进行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结果]10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2/208早熟高糖高产稳产,是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柳城03/1 82和桂糖02/901表现特早熟特高糖稳产;桂糖02/770、桂糖02/833表现中晚熟高产中糖;桂糖02/1247和柳城03/1137表现晚熟高产中糖.[结论]桂糖02/208、柳城03/182、桂糖02/901、桂糖02/770、桂糖02/833、桂糖02/1247和柳城03/1137达到广西甘蔗品种审定的标准,可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15个不同基因型甘蔗高产性状表现及水分利用特性,旨在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滴灌栽培能显著增加甘蔗产量,提高蔗糖分;GT97-69、GT02-833、GT02-770等13个品种(系)产量高于CK1,且产量在120 t/hm2以上,其产量性状表现为株高273~357 cm,茎径2.47~3.32 cm,有效茎71 990~97 775条/hm2,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WUEa)为64.40~83.71 kg/mm.hm2。  相似文献   

15.
株行配置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光环境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旨在筛选四川丘陵带状机播小麦高产抗倒的株行配置方式。【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选用紧凑型川农27和半紧凑型绵麦367,副区为带宽2 m和种植密度150×104 hm-2固定情况下的7种行数和行距配置方式,即每带种植5行和行距20 cm + 20 cm + 20 cm + 20 cm(CK,传统“双三零”模式)、每带3行和行距30 cm + 30 cm(F3-1)、每带3行和行距35 cm + 35 cm(F3-2)、每带3行和行距40 cm + 40 cm(F3-3)、每带4行和行距20 cm + 20 cm + 20 cm(F4-1)、每带4行和行距20 cm + 30 cm + 20 cm(F4-2)以及每带4行和行距20 cm + 40 cm + 20 cm(F4-3),研究减少种植行数和扩大行距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透光率、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透光率与抗倒伏性能间的关系。【结果】两品种表现一致,带状小麦边行抗倒伏性能显著高于内行,内行抗倒伏性能与群体透光率呈显著正相关。种植行数由5行减少为3或4行,再增大行距后,群体透光率显著提高,边行与内行的抗倒伏性能均得到改善,内行优化效果尤为显著,表现为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增多,基部第二节间缩短变粗,茎壁加厚,机械强度、节间充实度、节间干密度、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提高,倒伏指数减小,边行优势减弱,群体更为均衡,田间不易发生倒伏,且成穗数及产量增加。CK的边行茎秆质量最优,抗倒伏能力最强,但内部透光率最低,内行茎秆质量严重劣化,以中间行最为显著,边行优势最强,田间倒伏率高,且产量低于F3-3和F4-3,仅与F3-2和F4-2相当。【结论】四川丘区带状机播小麦高产抗倒最佳株行配置方式为种植3行行距40 cm+40 cm或种植4行行距20 cm+40 cm+20 cm,其次为种植3行行距35 cm+35 cm或种植4行行距20 cm+30 cm+20 cm,以上均可替代传统“双三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