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蓝莓种苗组培扦插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蓝莓组培繁育技术,为发展蓝莓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6个兔眼蓝莓品种、5个高丛蓝莓品种和2个半高丛蓝莓品种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的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和温室锻炼和大田移栽试验,还进行了蓝莓扦插繁育技术试验。[结果]不同的蓝莓具有不同的最佳繁育方法,高丛和半高丛蓝莓适宜组培繁育,而兔眼蓝莓适宜绿枝扦插繁育。蓝莓在丛生芽诱导培养基WPM+ZT 2.0 mg/L、继代增殖培养基WPM+ZT1.0 mg/L、生根培养基1/2WPM+IBA 0.1 mg/L培养,生根率达30%~70%,试管苗经温室锻炼后成活率达60%。[结论]安徽发展蓝莓产业化生产条件优越,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蓝莓快繁体系,以南高丛蓝莓‘南金’的幼嫩枝条为试验材料,取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分别进行外植体消毒、丛生芽诱导、组培苗继代增殖、组培苗生根和组培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用5%Na Cl O溶液消毒10 min、用0.1%Hg Cl2溶液消毒7 min时外植体的消毒效果最好;蓝莓茎段诱导形成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是改良WPM+ZT 4.0 mg/L,增殖倍数达3.86,平均芽高为19.4 mm;组培苗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是改良WPM+ZT 1.0 mg/L,增殖倍数为1.82,平均株高达44.7 mm;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组合是改良1/4 WPM+IBA0.5 mg/L+NAA 1.0 mg/L;组培苗最佳移栽基质是蛭石+草炭土(体积比1∶1),移栽成活率可达96.95%。  相似文献   

3.
蓝莓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蓝莓品种(株系)植株上的当年生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蓝莓茎段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WPM+ZT1.5 mg/L,高丛蓝莓与半高丛蓝莓的萌发率存在一定差异;蓝莓初代嫩茎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WPM+ZT1.0 mg/L;试管苗浸蘸200 mg/L IBA 5 s,然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1/2WPM中,生根率达96%以上,生根苗移至水苔基质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蓝莓"夏普蓝"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组培苗繁殖技术。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ZT、蔗糖,分析了其对组培苗丛生芽诱导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WPM+ZT 1.25 mg/L培养条件下,"夏普蓝"组培苗丛生芽分化效果最佳。在培养基中附加蔗糖是蓝莓增殖培养所必需的,蔗糖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蓝莓增殖产生不良影响,以蔗糖40 g/L时的增殖效果最好;生长素IBA对"夏普蓝"的生根诱导有促进作用,IBA 0.6 mg/L对诱导蓝莓组培苗生根最有效,生根率可达88%,生根速度较快,粗细均匀,根系壮。  相似文献   

5.
蓝莓夏普蓝组培苗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莓"夏普蓝"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组培苗繁殖技术。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ZT、蔗糖,分析了其对组培苗丛生芽诱导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IBA浓度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WPM+ZT 1.25 mg/L培养条件下,"夏普蓝"组培苗丛生芽分化效果最佳。在培养基中附加蔗糖是蓝莓增殖培养所必需的,蔗糖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蓝莓增殖产生不良影响,以蔗糖40 g/L时的增殖效果最好;生长素IBA对"夏普蓝"的生根诱导有促进作用,IBA 0.6 mg/L对诱导蓝莓组培苗生根最有效,生根率可达88%,生根速度较快,粗细均匀,根系壮。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高效的杂种蓝莓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和栽培品种‘美登’(‘Blomi-don’)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子为试材,筛选出杂交种子最佳无菌处理条件,获得蓝莓杂种无菌苗。再以杂种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探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 ZT)、蔗糖及继代周期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并探讨了培养基种类及植物生长调节剂IBA质量浓度对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种子经75%酒精和3%次氯酸钠分别处理20 s和7 min效果最好,污染率为0;添加0.6 mg· L-1 ZT和20 g· L-1蔗糖的WPM培养基为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诱导率高达100%,且芽丛密集、长势好;芽诱导期间,30 d的继代周期最有利于丛生芽的增殖,增殖倍数高达34.7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添加0.4 mg· L-1 IBA的1/2WPM培养基,生根率高达88%,且生根周期仅为40 d,移栽成活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蓝莓试管苗增殖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对ZT分别采取高温和过滤两种方式灭菌,以便探讨不同灭菌方式对ZT作用的影响;在WP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ZT,接种蓝莓试管苗茎段进行增殖培养。结果表明,在ZT浓度为1.0 mg/L和2.0 mg/L时,ZT高温灭菌和过滤灭菌两种处理的蓝莓试管苗繁殖系数无显著差异,高温灭菌对ZT的作用无明显不利影响;对于‘蓝丰’‘北陆’和‘爱国者’3个蓝莓品种,在ZT浓度为0.5~3.0 mg/L的范围内,ZT浓度为0.5 mg/L处理的试管苗繁殖系数较高,这3个蓝莓品种试管苗增殖培养基以采用WPM+ZT 0.5 mg/L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蓝莓外植体采集时间、不同外植体、玉米素核苷浓度对蓝莓初代培养的影响及细胞分裂素种类对组培苗继代生长的影响,为蓝莓组培无菌体系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北高丛蓝莓品种布里吉塔为试验材料,依托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无菌体系。【结果】蓝莓4—5月均可进行外植体采集,其中5月最佳;最佳外植体茎为中下段和茎下段;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 MS+1/2 WPM+ZT 1.0 mg/L;与1.5 mg/L ZT相比,培养基中添加1.5 mg/L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初代诱导新梢的继代生长更好。【结论】通过组培快繁技术,建立了蓝莓布里吉塔的高效组培无菌体系,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 MS+1/2 WPM+ZT 1.0 mg/L,继代培养基为1/2 MS + 1/2 WPM+1.5 mg/L tZR。  相似文献   

9.
以兔眼蓝莓品种‘园蓝’、‘杰兔’、‘灿烂’茎段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试验,成功建立起高效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兔眼蓝莓不定芽的增殖影响不同,其中ZT在不定芽增殖中是主导因子,ZT浓度2.0 mg/L,最适宜兔眼蓝莓不定芽的诱导增殖;NAA对苗高有明显的影响,NAA浓度高于0.005 mg/L时,随着NAA浓度的升高,苗高会出现显著的降低;品种差异对不定芽诱导没有明显的影响。兔眼蓝莓不定芽增殖的最优条件为WPM+2.0 mg/L ZT+0.010 mg/L NAA,增殖系数高,达到了4.12,不定芽长势较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WPM+2.0 mg/L IBA,生根率达到了92.10%,生根数多,根的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0.
苦水玫瑰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肃苦水玫瑰外植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苦水玫瑰组培苗的诱导、增殖、继代、生根与移栽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甘肃苦水玫瑰组培苗的诱导与增殖培养基以WPM+6-BA1.5 mg/L最佳,增殖倍数可达3.56;继代4次后,丛生芽增殖倍数达到5.43倍。瓶内生根培养基以WPM+IBA 0.1 mg/L+NAA 0.3 mg/L为佳,生根率可达82.68%。试管苗采用苗床栽培,用腐殖质、田园土和蛭石作基质,在50%遮阴率条件下植株生长量最佳,成活率最高,为91.00%。  相似文献   

11.
毛棉杜鹃芽形态分化期间封顶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观察了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f.)花芽与叶芽的分化进程,测定了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过程中封顶叶内源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变化,探讨了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内源植物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叶芽分化形态特征与所持续的时间明显不同,花芽分化时期从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历时约40~45 d,而叶芽分化持续35~40 d;在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ABA和ZR含量明显比叶芽封顶叶的高,而且其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GA3和IAA则相反,花芽封顶叶中ABA/GA3、ABA/IAA、ZR/GA3和ZR/IAA的比值都明显高于叶芽,并呈显著上升趋势,表明封顶叶内源激素及其各自之间的平衡关系对毛棉杜鹃的花芽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与芦笋性别分化相关的蛋白,为揭示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芦笋雌株、雄株、雄性两性株两性分化期的花蕾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结果】通过双向电泳3次重复试验发现,雌、雄花蕾相比,雄花蕾特异蛋白点25个,上调蛋白点5个;雌花蕾特异蛋白点13个,上调蛋白点12个;雄性两性花蕾与雄花蕾相比,特异蛋白点19个,上调蛋白点8个。经过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雄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6个,包括1个促进α淀粉酶合成的luminal binding protein(Bi P);3个参与糖代谢的蛋白,分别为β淀粉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1个与质体相关的脂连接蛋白PAP fibrillin和1个未知功能的Os02g0634900蛋白;雄性两性花蕾和雌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16个,包括2个参与糖酵解过程的蛋白,即烯醇化酶1和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2个维持细胞结构的蛋白,即肌动蛋白亚型B和肌动蛋白;2个参与能量代谢的蛋白,即ATP合成酶CF1α亚基和ATP合成酶β亚基;2个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蛋白,即小GTP结合蛋白和GTP结合蛋白,1个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失活蛋白,1个参与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的蛋白,即ADP核糖激化因子相似蛋白,1个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蛋白,即核苷二磷酸激酶,1个脂质相关蛋白,1个与光合作用(光系统Ⅱ)有关的蛋白,即放氧增强蛋白1,1个允许离子、糖和氨基酸被动转运穿过外膜的蛋白,即细胞外膜孔道蛋白,2个未知功能的蛋白,即细胞内病程相关蛋白亚型4和假想蛋白。【结论】β淀粉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luminal binding protein(BiP)、PAP fibrillin和Os02g0634900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与芦笋雄性器官发育相关;烯醇化酶1、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肌动蛋白亚型B、肌动蛋白、ATP合成酶CF1α亚基、小GTP结合蛋白、GTP结合蛋白、核糖体失活蛋白、ADP核糖激化因子相似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脂质相关蛋白、放氧增强蛋白1、细胞外膜孔道蛋白和假想蛋白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ATP合成酶β亚基、细胞内病程相关蛋白亚型4与芦笋雌性器官发育相关。放氧增强蛋白1和细胞外膜孔道蛋白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可能为雌性器官发育的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了探讨苹果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活性变化关系,改变了以往测定短枝混合样本(含花芽和叶芽)的传统作法,而采用花芽和叶芽分开测定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所测内源GA#-3、CTK和ABA等激素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均存在。三者在叶芽和花芽中祗是数量和比例方面有差别。初步明确,花芽叶中CTK/GA#-3比值明显高于叶芽叶,前者为4.02,后者为1.69。显然,CTK/GA#-3比值与苹果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文中对这二种激素的比值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葡萄新梢上的芽有冬芽和夏芽两种,根据这两种芽休眠特性的差异,筛选与芽生理休眠相关基因,进而从分子水平研究葡萄芽生理休眠的相关机制。【方法】以‘赤霞珠’葡萄新梢上冬芽和夏芽为材料,夏芽作为驱动方(driver),冬芽作为实验方(tester),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冬芽和夏芽的SSH-cDNA文库,筛选冬芽和夏芽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通过NCBI同源比对,寻找与葡萄芽生理休眠相关的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分类。最后,运用Real-time PCR技术对部分候选基因进行检测,以验证其与葡萄芽生理休眠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359条有效、高质量的差异基因片段,经CAP3软件聚类拼接,得到106个unique EST。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同源比对,有98条EST与已知蛋白或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占全部EST的92.4%。进行BLASTX同源比对,有54条EST与功能已知蛋白或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占全部EST的51%。已知功能的EST涉及休眠、逆境胁迫、细胞代谢、胞内物质运输等方面,且绝大多数基因信息来源于葡萄、苜蓿、橄榄、油菜、高粱、棉花、大蒜、拟南芥等植物。对差异基因片段进一步的功能分析发现,调控开花的基因占生物学过程的20%;与环境胁迫相关的基因占生物学过程的6%;与细胞代谢相关的基因占生物学过程的20%;与胞内物质运输相关的基因占总生物学过程的6%;其他包括DNA转录、减数分裂、细胞死亡及细胞壁松弛作用等。这些基因的分子功能主要有半胱氨酸型肽链内切酶、甲基转移酶、蛋白激酶、催化活性、结构分子活性、蛋白结合功能、DNA结合功能、ATP结合功能、蛋白质二聚体催化活性及丙酮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等。经Real-time PCR检测得知,在夏芽萌发过程中,候选基因在冬芽和夏芽中表达量呈不规律变化,且同一基因在相同节位的冬芽和夏芽中表达量均有较大差异。【结论】发现了一些在冬芽中表达频率较高的基因,如编码MADS FLC-like蛋白、钙依赖蛋白激酶、NADP依赖型的苹果酸酶、细胞壁水解酶、细胞壁松弛蛋白、外被体蛋白β亚基、热激蛋白、衰老相关蛋白、细胞色素P450、细胞壁关联蛋白等基因,认为线粒体蛋白基因、未知蛋白基因、开花相关基因、ATP合成酶β亚基基因、MADs FLC-like蛋白基因等与葡萄芽生理休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以芽繁芽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雷公藤茎段为材料,用正交试验设计来寻找其组织培养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芽段在MS+NAA0.01mg/L培养基中,可萌动产生新叶和新芽;在增殖培养中,以1/2MS+6-BA1mg/L+NAA0.2mg/L组合月增殖系数最大,达5.38,且芽生长最好;在生根培养中,以1/2MS+ABT-1^#0.6mg/L+IBA0.3mg/L的生根率最高,达80.8%。  相似文献   

16.
玉巴达杏花芽形态分化时期和芽体特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玉巴达杏花芽形态分化的时期和芽体内外形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花芽开始进入形态分化的时期较为分散。最早在6月初,最迟到8月下旬。多数集中在6月下旬;(2)玉巴达杏8月下旬开始进入雌蕊分化,9月中旬达到盛期,9月下旬已全部出现雌蕊原基。(3)花芽芽体纵径从萼片分化盛期(8月初)开始明显增大,横径在雌蕊原基出现盛期(9月中旬)明显增大。休眠期芽体纵横径变化较小,2月中旬又开始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7.
试验为组培诱导四倍体育成无籽小西瓜提供基础条件,进行小型西瓜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菌苗子叶近轴端为小型西瓜组培诱导丛生芽最佳外植体,最适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0.1 mg·L-1;丛生芽在培养基1/2MS+6-BA 2.0 mg·L-1上增殖系数高;分化的小型西瓜不定芽在1/2MS+KT 0.2 mg·L-1+IAA 0.01 mg·L-1的培养基上苗伸长好且苗壮,经壮苗培养的小型西瓜幼苗在1/2MS+IBA 0.3 mg·L-1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香蕉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我国是香蕉生产和消费大国。吸芽是从香蕉地下球茎上腋芽发育而成的后代,其维管束与原球茎是相通的。吸芽作为香蕉继代母株,在香蕉生育期持续抽生几十个不等,但是过多吸芽会导致母株生长缓慢、抽蕾开花迟、果实成熟晚等问题,生产上因除芽任务繁重、除芽不及时或除芽不尽而造成大量减产,及时清除吸芽对提高香蕉果实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吸芽分类、生长规律、除芽技术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香蕉除芽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花蕙兰腋芽增殖体系。[方法]以大花蕙兰的嫩芽为试材,研究大花蕙兰腋芽增殖的最佳条件。[结果]结果表明,腋芽增值的最佳培养基为B5+6-BA 3.0~4.0 mg/L+KT 0.5 mg/L+NAA 0.1 mg/L+AD 2.0 mg/L+YE 100.0 mg/L;生根阶段培养基为1/2MS+2.0 g/L AC+0.3 mg/L NAA生根效果好,生根率为90%,根数3~4条,6-BA添加与否影响不大。[结论]该试验通过腋芽增殖模式,遗传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雷公藤绿色嫩叶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雷公藤优良无性系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雷公藤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培养的影响显著,最优诱导培养基为MS+IAA 0.2 m.gL-1+KT 0.5 m.gL-1+6-BA 1.5 m.gL-1;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雷公藤不定芽增殖培养的影响极显著,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1 m.gL-1+KT 0.1 m.gL-1+6-BA 1.0 m.gL-1;不同培养基对雷公藤生根培养的影响不显著,生根培养适合的培养基为1/2MS+NAA 2.0 m.gL-1+KT 0.1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