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
对人工感染猪痢疾密螺旋体的28只小鼠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在感染后1-5天,小鼠肠道以渗出性炎症为主。具体表现为粘膜下层水肿,血管充血,腺腔扩张、杯状细胞稍有增生;在感染后7-30天转变为以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孤立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增殖为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将密螺旋体菌株(包括猪痢疾密螺旋体和无害螺旋体)接种于华农1或3号血液琼脂平板上,置CO_2:H_2=20:80的环境中和37℃下培养5天。选择生长最好的琼脂平板,每个加入3ml PBS(0.01mol,pH7.2),洗下培养物,集中后加入等容积的S. H. 保护剂并使成均一的悬液分装安瓿瓶。用Edwards EF03型冻干机进行冷冻真空干燥,在真空状态下密封安瓿瓶,冻干菌种保存于4℃冰箱或-10~-15℃冰盒中。保存期:用新鲜保护剂者为8-13个月;用干燥保护剂者为二年。 相似文献
6.
程国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7,(4)
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PAP)对感染猪痢疾密螺旋体的小鼠肠道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发现特异的酶染颗粒主要分布于盲肠,其次是结肠前段和后段。在感染的早期,主要分布于肠腺的深部,以后有逐渐向肠腔面转移的趋势。在小肠和肠细胞内未见有特异性的酶染颗粒。通过与常规的镀银法比较,作者认为PAP法更为灵敏、特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猪痢疾病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2010年10月,北票市某养猪场的猪发生了一起肠道传染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密螺旋体痢疾。1发病情况该猪场从外地新购进100头仔猪,隔离饲养7d后未见异常,就将其中30头仔猪转入有45仔猪的猪舍中饲养。3d后该舍有2头仔猪相继出现腹泻,到第6d时有25头仔猪发病,4头死亡。 相似文献
10.
程国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1):76-79
本试验应用热水酚法提取了猪痢疾密螺旋体菌壁的水相抗原,并用琼扩法、火箭电泳法以及被动血凝法测定了该抗原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抗原能特异性地与兔抗猪痢疾密螺旋体的抗血清和单克隆抗体6H结合,而与抗非致病性密螺旋体抗血清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1.
13.
14.
应用猪痢疾蜜螺旋体(T.H.)免疫血清结合葡萄球菌甲蛋白(SPA)与H10,2-5,X23,C17等T.H.菌株进行协同凝集试验,均出现明显凝集反应。而免疫血清结合不含SPA的菌株,无特定病原(SPF)血清结合含SPA的菌株均无凝集反应。免疫血清结合SPA与7种肠道菌均无凝集反应。免疫血清用量以0.2ml为合适。最低用菌量为30倍稀释,即每个视野T.H.约40个菌体。 相似文献
15.
相比其他疫病,由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是一种可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无论是致死率还是发病危害性都十分巨大,因此,在集约化生猪养殖中确保防控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是实现目前养殖场和养殖户预期养殖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剖析猪痢疾短螺旋体感染病原、传播渠道、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就预防和治疗措施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用单克隆抗体(McAb)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桥联酶标方法,在实验室检测8株猪痢疾密螺旋体(T.h)纯培养物,全部“+”,检测无害密螺旋体(T.i)及禽弧菌(AV)各1株全为“-”。用该法检测来自猪痢疾(SD)猪20头份全为“+”,健康猪39头份全为“-”和可疑猪场的猪粪201头份,其中38头份“+”,163头份“-”共260头份,其结果与McAb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一致。捎除了用多克隆抗血清(PcAS)IFA和结晶紫染色法对T.i及在健康猪群中所出现的假阳性。PAP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染色标本能长期保存。初步结果表明该法可以成为诊断工作和免疫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19.
猪痢疾作为猪养殖业较常见的一种病症,不仅会使猪死亡,治愈后还会延长成长时间.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该病症的传染源、散播途径、易感群类与流行特点等一系列病学要点,根据猪的发病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病症.同时也对该疾病提出卫生、饮食、免疫、繁养、西药、中药等多方面的保健、预防、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检查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