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麦类赤霉病菌子囊孢子、分生孢子的飞散与降雨有密切的关系,已为井上、西门等人的研究所确定。同时还了解到,多雨年份赤霉病发生严重。该病在小麦种植面积大的日本九州地区,是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其防治方法急 相似文献
2.
3.
4.
在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小麦赤霉病为害严重,但美国爱达荷州南部对该病最近才有报道。1982年和1984年小麦开花期该州比常年阴雨连绵,赤霉病在中南部、东部的喷灌麦田大流行。发病田全部植株罹病,一些田块减产高达50%。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属若干个种引起的,包括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 F. Culmorum(W. G. Smith)Sacc., F. nivale(Fr.)Ces.和F.avenaceum(Cordaex Fr.)Sacc。在加拿大和美国中西部F.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穗枯和玉米穗腐的优势种,麦类-玉米 相似文献
5.
前言随着“水田利用再编对策”的贯彻,轮作旱地麦的种植面积日益增加,人们担心麦作主要病害——麦类赤霉病的发生。现已明确,赤霉病的发生受气候影响很大。长期降雨和高温下,该病有大发生的危险。九州是日本麦作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该病历来危害最重的地区。为此,本文以九州地区发 相似文献
6.
7.
8.
9.
麦类作物赤霉病抗性离体筛选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是麦类作物最主要的世界性病害,在湿热的流行年份不仅减产严重,而且受过赤霉病菌毒素污染的籽粒对人类和畜禽有害,严重影响籽粒的品质。目前对赤霉病尚缺乏有效的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最好的防治途径仍然是对抗性或耐性基因型的选育。但在赤霉病抗性选择的各种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本文以小麦为重点,介绍了赤霉病抗性离体筛选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毒素抗性和田间实际抗性的相关性、适宜的毒素筛选浓度、植物组织对毒素的差异反应、菌株与作物品种的互作,并讨论了抗性选择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麦类作物产量形成与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产量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作物学家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阐明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当然,产量形成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同化物的积累(源).然而,结实器官(库)本身在产量形成过程中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激素也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参与产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介绍了几种寒地水稻侵染性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鉴定、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针对病害提出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在纹枯病相关部分,额外提供了2012年纹枯病对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田水稻产量影响的调查数据。应重视水稻病害,加大水稻防病措施实行力度,以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17.
大豆锈菌冬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大豆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Sydow)冬孢子不能萌发直接浸染大豆,落入土中的病菌残体也不能引起大豆植株发病,说明在我国锈菌虽然能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冬孢子,但不能成为大豆锈病初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明确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 Pns6和P8蛋白在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表达动态,【方法】利用PEG介导的病毒侵染原生质体体系,通过免疫荧光和电镜技术分析Pns6、P8蛋白以及病毒粒体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定位;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ns6和P8蛋白及其RNA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积累量。【结果】病毒接种水稻原生质体48 h后,Pns6蛋白在细胞质中可以形成类似于病毒原质(viroplasm)的点状内含体,P8蛋白也大量的表达。同时,病毒粒体在水稻原生质体中也形成内含体状的结构。病毒接种水稻原生质体12 h后,均可检测到Pns6和P8蛋白的表达,并且在36 h后达到最高值。病毒接种水稻原生质体后,Pns6 RNA在24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P8 RNA在3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结论】RDV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Pns6和P8蛋白均有表达,并且病毒也可能通过形成病毒原质来完成病毒在寄主细胞的复制和装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稻科学》2015,(3)
为明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侵染对水稻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的影响,通过灰飞虱在水稻日本晴和淮稻5号两个品种上人工接种RBSDV,待接种的水稻表现明显矮缩症状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ABA含量。结果显示,在接种RBSDV的日本晴和淮稻5号中,ABA含量均明显增加。接种病毒的日本晴植株中ABA含量为111.04ng/g,而对照中仅为60.86ng/g;淮稻5号对照植物ABA含量为70.61ng/g,而病株中ABA的含量为102.60ng/g。为进一步明确病毒侵染如何调控ABA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日本晴接种RBSDV 8d,12d,16d和60d时ABA合成关键基因(OsZEP、OsNCED1、OsNCED2、OsNCED3、OsNCED4和OsNCED5)及分解关键基因(OsABA8ox1、OsABA8ox2和OsABA8ox3)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病毒侵染8d,ABA合成和分解代谢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其中OsNCED4和OsNCED5的表达量随病毒侵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60d时OsNCED3、OsNCED4和OsNCED5的表达量为对照的3.97、7.66和2.99倍,而OsZEP,OsABA8ox1和OsABA8ox2的表达量则随侵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RBSDV侵染后可能既影响了ABA合成也影响了其分解,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AB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